舒兆瑞 王 兵 楊道海 沈梅紅(淮安市中醫院神經康復中心,江蘇 淮安 22300)
針刺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自由基水平的影響
舒兆瑞王兵楊道海沈梅紅1
(淮安市中醫院神經康復中心,江蘇淮安223001)
〔摘要〕目的分析針刺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外周血漿自由基水平的影響。方法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風-中經絡) 60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簡單隨機方法分為常規治療組和針刺干預組,每組30例,治療3 w。針刺干預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石學敏教授的醒腦開竅針法的選穴及手法,兩組均在治療過程中按時間節點觀察患者外周血漿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同步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相關量表,評價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經過3 w治療,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都有改善,但針刺干預組優于常規治療組;兩組患者治療后均出現Hcy水平降低,但針刺干預組療效優于常規治療組;兩組SOD水平均有提高,但針刺干預組優于常規治療組。結論針刺配合常規治療的療效明顯優于常規治療,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自由基水平、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改善中醫癥候等方面尤為明顯,這可能與針刺結合常規治療可明顯降低血漿Hcy水平、升高SOD活性有關。
〔關鍵詞〕針刺;缺血性腦卒中;血漿自由基
1南京中醫藥大學
第一作者:舒兆瑞(1987-),男,碩士,主要從事神經康復研究。
針灸是腦血管意外常用的治療方法,療效得到廣泛認可,但針刺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時療效如何,其機制是否和自由基的清除有關?在臨床試驗缺乏相關研究。本研究擬探索針刺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作用機制。
1.1一般資料2013年4~12月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確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風-中經絡)的60例住院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齡40~84〔平均(65±10.9)〕歲。采用簡單隨機方法分為常規治療組和針刺干預組,每組30例。各組性別構成、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符合相關西醫診斷、中醫診斷、納入及排除等標準。
1.2方法常規治療組:常規治療參照2010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相關治療方案。針刺干預組:常規治療+針刺治療。針刺治療采用石學敏醒腦開竅法:主穴:雙側內關,人中,患側三陰交;配穴:患肢極泉、尺澤、委中(并根據證型加減配穴)。針灸選擇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規格:Φ0.3× 40 mm。
1.3觀察指標在0 d(治療前)、7 d、14 d、21 d分別進行評定: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 ;②中醫癥候治療前后積分的變化;③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 ;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軟件,根據數據特點分別采用方差分析、非參數檢驗(秩和檢驗)、t檢驗、χ2檢驗。
2.1NIHSS、中醫癥候積分結果同一觀察節點兩組NIHSS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從第二周開始針灸的療效優勢明顯。即針灸配合常規治療在促進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恢復方面優于單純常規治療。見表1。
同一觀察節點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從第二周開始針灸的療效優勢明顯發揮出來,說明針灸配合常規治療在促進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醫改善方面同樣優于單純使用常規治療。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n=30)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n=30)
與治療前比較: 1) P<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1 w 治療2 w 治療3 w針刺干預組 10.93±5.30 9.93±4.70 6.50±4.121)5.20±3.341)常規治療組 8.93±4.67 7.83±3.83 6.37±3.47 6.10±3.29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s,n=3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s,n=30)
分組 治療前 治療1 w 治療2 w 治療3 w針刺干預組 26.27±7.88 22.47±6.98 14.10±5.171)10.37±4.801)常規治療組 22.60±6.46 18.70±5.65 16.90±5.07 15.33±4.91
2.2Hcy、SOD結果兩組治療前Hcy、SOD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治療后針刺干預組Hcy顯著下降,SOD水平顯著升高(P<0.05),但對照組治療前后Hcy、SOD水平變化不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間Hcy、SOD水平比較仍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治療后針刺干預組Hcy及SOD恢復正常水平的比例〔8例(38.1%),9例(69.2%)〕高于常規治療組〔2例(9.5%),2例(25.0%)〕(P<0.05)。兩組之間恢復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cy、SOD水平比較(±s,n=30)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cy、SOD水平比較(±s,n=30)
分組 Hcy(mmol/L)治療前 治療后SOD治療前 治療后針刺干預組 17.95±1.60 13.89±0.71 60.02±1.14 63.89±0.65常規治療組 15.91±1.15 14.63±0.95 62.74±0.91 62.84±0.77 P值 0.174 0.574 0.067 0.535
2.3療效分析針刺干預組愈顯率為70%(基本痊愈1例,顯著進步20例,進步9例,無效0例),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愈顯率為20%(基本痊愈0例,顯著進步6例,進步21例,無效3例)。針刺干預組平均療效指數55.13%,高于常規治療組31.43%。
Hcy超標直接損傷神經血管,引發動脈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病、某些癌癥、老年性癡呆等多種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機制主要是自身氧化作用產生羥自由基、過氧化氫等氧自由基,引起蛋白質損傷,酶、受體功能障礙,以及誘導產生應激蛋白,清除氧自由基的酶活性降低,是機體內自由基主要來源之一。有相關研究認為Hcy水平升高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具有密切相關性〔1,2〕。Wu等〔3〕研究表明,高Hcy血癥與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的嚴重程度及預后存在相關性,隨訪18個月顯示,腦卒中復發率在高Hcy組為21.0%,Hcy正常組僅為6.8%。
SOD是一種天然的超氧化物清除劑,能促使超氧陰離子氧化為過氧化氫和氧離子,其活性高低與體內過氧化物含量密切相關,且該酶作為一種誘導酶,在細胞受到過氧化損傷時可誘導產生,使機體細胞和組織免受損害,基本代表了組織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并且相關研究也進一步證明針刺對SOD具有良性干預作用〔4,5〕。
總之,通過本研究可以初步得出結論,針刺配合常規治療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自由基水平方面優于單純常規治療,并且在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使用針刺可以促進患者有更好的轉歸。
1 Neretin V,Vostrikova I,Kotov S.Stroke in young inhabitants of Moscow area〔J〕.Eur Neurol,2006; 8(suppl2) : 15-6.
2劉丹,朱木林,袁云華.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 27(2) : 164-5.
3 Wu XQ,Ding J,Ge AY,et al.Acute phase homocysteine related to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atherothrombotic stroke〔J〕.Eur J Intern Med,2013; 24(4) : 362-7.
4李佩芳,李夢,韋曉麗.針刺對缺血性腦卒中SOD、MDA干預作用的研究〔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 24(11) : 1066-7.
5趙紅梅,劉文華,王筱萌,等.復發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及病因學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 15(1) : 43-5.
〔2014-11-13修回〕
(編輯李相軍)
通訊作者:沈梅紅(1970-),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針灸抗氧化應激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81373748)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6-4540-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