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玲 金 鑫(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山東 濟寧 272029)
高血壓患者主動脈彈性與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及在冠脈介入術預后評估中的價值
張慧玲金鑫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山東濟寧272029)
〔摘要〕目的探討主動脈彈性與高血壓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及對冠脈介入術患者的預后評價。方法選取2012年10月至2013 年10月該院收治的高血壓冠心病患者200例,檢測所有入選者的頸股脈搏波傳導速度(CFPWV),并行冠脈造影檢查,根據CFPWV檢查結果將患者分為A組(0~13 m/s,n=109)和B組(>13 m/s,n=91),比較兩組臨床特征,其中169例患者行冠脈介入術治療,隨訪患者2年,觀察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結果B組冠脈支數、C型病變以及三支病變均顯著多于A組; A型、B型病變,單支、雙支病變顯著少于A組(P<0.05) ; B組住院期間和隨訪期間心源性死亡、血運重建以及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顯著高于A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主動脈彈性與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具有正相關關系(OR=2.033,P<0.05) ;主動脈彈性和介入術治療患者住院期、隨訪期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具有正相關關系(OR= 2.504,2.432; P= 0.014,0.011)。結論主動脈彈性和冠脈病變程度存在正相關關系,且能評價冠脈介入術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主動脈彈性;冠脈病變;冠脈介入術
第一作者:張慧玲(1974-),女,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心內科疾病研究。
目前人們對高血壓的認識上升到對血管壁、內皮功能以及血管功能改變的高度上,動脈彈性和內皮功能的評價也備受關注〔1〕。主動脈彈性降低是血管壁損害的早期反應,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因素。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測主動脈彈性的方法,其傳導的速度越快表示主動脈的彈性也越差〔2〕。本研究旨在分析主動脈彈性與高血壓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及對冠脈介入術患者的預后評價。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冠心病患者200例,排除惡性高血壓、心臟瓣膜病、繼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嚴重心律失常以及高膽固醇血癥。檢測所有入選者的頸股脈搏波傳導速度(CFPWV),根據檢測結果將患者分為A組(0~13 m/s) 109例和B組(>13 m/s) 91例,其中A組男59例,女50例,年齡45~75歲,平均(54.2±1.1)歲,B組男47例,女44例,年齡46~75歲,平均(53.9±2.4)歲,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主動脈彈性檢測方法采用CFPWV檢測,患者仰臥,將其雙手的手心向上放置在身體的兩側,然后去枕平臥大約5 min,采用自動測定裝置(由法國Complior公司提供),取患者右側的頸總動脈和同側的股動脈進行測量,然后探查其動脈搏動的最明顯,測量兩點的距離,將感受器裝置放置在動脈搏動最明顯的地方,采集脈搏信號,等信號穩定以后取10個心動周期,然后自動計算PWV。
1.3冠狀動脈造影應用Selding法穿刺右側股動脈,然后采用Judkins方法進行左側和右側冠狀動脈造影,確定其病變的相關動脈,應用計算機定量分析系統來分析其狹窄的程度,冠狀動脈主要的血管超過50%以上血管或者第一級分支有超過75%的狹窄表示冠狀動脈造影陽性〔3〕。病變的嚴重程度用病變的支數來表示。根據檢測結果行冠脈介入術治療,其中A組有90例行冠脈介入術,B組79例行冠脈介入術,術后隨訪患者2年。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2.1兩組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比較表1,表2可見,B組冠脈支數、C型病變以及三支病變均顯著多于A組; A型、B型病變,單支、雙支病變顯著少于A組(P<0.05)。
表1 兩組平均冠脈支數與冠狀動脈病變類型比較(±s)

表1 兩組平均冠脈支數與冠狀動脈病變類型比較(±s)
組別 n 平均冠脈支數病變類型〔n(%)〕A型 B型 C型A組 109 1.2±0.3 65(59.6) 40(36.7) 4(3.7) B組 91 2.8±0.8 9(9.9) 17(18.7) 65(71.4) t或χ2 P值8.208 0.021 18.293 0.008 13.293 0.018 19.837 0.007
2.2兩組預后比較B組住院期間和隨訪期間心源性死亡、血運重建以及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顯著高于A組(P<0.05),見表3。
2.3相關性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主動脈彈性與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具有正相關關系(OR = 2.033,P = 0.012) ;主動脈彈性和介入術治療患者住院期、隨訪期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具有正相關關系(OR = 2.504,2.432,P = 0.014,0.011)。

表2 兩組冠狀動脈病變支數比較〔n(%)〕

表3 兩組冠脈介入術預后比較〔n(%)〕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疾病,該病容易出現許多并發癥,尤其是對血管的損害。而血管損傷是心血管事件的基礎。主動脈彈性降低是血管損傷的早期反應,能較好地反映冠脈病程的程度〔4〕。PWV是臨床上較長用的檢測脈搏彈性的檢測方法,該方法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且準確性高、可重復性強、無創。CFPWV是用來評價主動脈彈性的主要方法,由于該部位的解剖較深,無創法檢測主動脈弓處血管壓力具有較大的困難,所以檢測頸總動脈來代替主動脈弓〔5〕。其檢測數值可以最大程度上反映主動脈彈性,是被許多學者所公認的評價主動脈彈性的指標。現階段,有關主動脈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動脈擴張性、脈壓、左心室重構和功能等方面,對于冠心病介入治療主動脈彈性的評價作用報道較少〔6,7〕。
本研究提示已經確診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心血管事件近期和遠期發生率均會隨著主動脈彈性降低而增高,且其發生率高于其他相關研究,可能與所選擇的病例有關,或者與選擇的病例較少有關。有研究發現,PWV的升高與心血管事件存在較大的相關性,其與動脈硬化的程度也存在相關性〔8〕。PWV超過13 m/s時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較強預測因素,和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9〕。當PWV超過13 m/s時會出現脈壓增大的現象,可能與主動脈彈性降低引起的脈搏波發生性傳導加快有關,而脈壓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速血管斷裂和彈性成分的損害〔10~12〕。本研究提示主動脈彈性對高血壓患者冠脈病變程度有較強的相關性,對介入治療以后有較好的評價作用。因此,可以檢測主動脈的彈性來預測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為臨床治療提高一定證據。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其結論需要大樣本研究證實。
1陳義加,查云飛,陳倫剛,等.MDCT評價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升主動脈彈性的相關性〔J〕.放射學實踐,2012; 27(4) : 411-6.
2吳磊,查云飛,邢棟,等.MDCT評價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組織容積與升主動脈彈性的相關性〔J〕.放射學實踐,2013; 28(2) : 154-8.
3 Omer G,Gokhan A,Adem U,et al.Relation of the aortic stiffness with the GRACE risk score in patients with the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 J Clin Exp Med,2014; 7(9) : 3030-6.
4康鐵朵,呂樹錚,劉文嫻,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置入時機對高危冠脈介入術患者預后的影響及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13; 42 (8) : 1166-8.
5萬象新,肖喜剛.64-MDCT定量評價冠心病左心室舒張功能與升主動脈彈性〔J〕.放射學實踐,2013; 28(8) : 814-9.
6Qiang Y,Ruijun G,Zhen C,et al.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passive smoke on arterial elasticity via echo-tracking technology in a rabbit model 〔J〕.J Ultrasound Med,2014; 33(11) : 1949-56.
7王燕,張穎,張毅,等.脈搏波傳導速度檢測在評價高血壓病患者大動脈彈性中的應用與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 12(22) : 4307-11.
8劉芳,于晶,曹源,等.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對升主動脈彈性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 32 (10) : 1436-9.
9湯躍躍,金有靚,荊治,等.定量組織多普勒評價正常人及高血壓患者升主動脈不同節段的彈性〔J〕.實用醫學雜志,2013; 42(6) : 977-9.
10衛娜,李俊男,任俊峰,等.冠心病患者血漿TNF-α與CK-MB、LDH、cTnI水平及冠脈病變的相關性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 10(4) : 396-8.
11俞閱彥,江時森,宋宏賓,等.不同性別冠心病危險因素與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J〕.心臟雜志,2012; 24(2) : 205-8,218.
12曾敏,李偉,林志川,等.不同性別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及冠脈病變程度分析〔J〕.海南醫學,2012; 40(20) : 26-8.
〔2014-12-13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6-4553-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