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學章


OBSERVER
觀察者|盛學章
一晃,進入暖通傳媒行業10余年了。在筆者看來,2015年是最有特點的一年,主要表現為“一多一少”。“一多”是,上半年參與渠道商、設計師們的聚會多,這種聚會有別于以往廠家、商家組織的活動,沒有產品推薦,沒有技術交流,純屬私人聚會,而話題也往往海闊天空。在規模上,一般10多人,大都以區域代理商為主。在形式上,也有多樣化,如釣魚、品茶、看球等,不拘一格。“一少”是,有關品牌、渠道組織的活動遠不及往年,這點從各大媒介宣傳報道的頻率上可窺全貌。
說實話,作為媒體人,筆者非常樂意與渠道商們緊密接觸,只是往年渠道商大都比較忙碌,無暇經常組織聚會而已。筆者以為,聚會頻次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2015年的生意冷清,才有機會把大家聚到一起。另一方面,與往年相比,廠家、商家推廣活動頻次驟減,大家看似閑來無事,也從側面印證了行業的不景氣。
交流中,代理商們一致抱怨:壓貨賣不動,繼續壓貨,還是賣不動,還要繼續壓貨……源源不斷的小多聯及單元機產品涌向渠道,像罩在頭頂的巨大陰霾。代理商們紛紛表示,隨著中央空調市場的逐漸飽和,產品供大于求的局面愈發明顯,各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另外,運輸以及人力成本不斷增加,賣場租金亦水漲船高,再加之上游房地產業不景氣,這使得中央空調渠道商的銷售環境更加惡劣。
廠家期望按照自己的標準給渠道發貨,這個時候,渠道幾乎沒有話語權,因而可談判的空間很小。“我們公司2011年作為某品牌西安地區小多聯及單元機產品的總代理,每年任務都在翻番。現在庫存規模已經近2 000萬元了。2 000萬元,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意味著什么?商家不僅要承擔利息費用,還要承擔各種隱性費用,再者,品牌在串貨方面沒有控制好,中東部地區的貨時不時進入西安市場。”某知名品牌西安區域代理商王強(化名)告訴筆者,“賣不動,但我們批發商還要不斷的提貨,因為廠家的政策一環套一環,如果跟著它的節奏提貨,你可能死得還不那么慘;如果不按照它的節奏提貨,可能死得更慘。但是,按照它的節奏走呢,你會一步套一步,越套越深,套得你自己最后都不知道怎么解。我們現在只能活在這樣的一個模式里。如今,中央空調行業陷入了難解的壓貨循環,進退維谷,走一步看一步。”
華東某區域品牌總代理操盤手王君(化名)與筆者深交多年,他從另外一個角度剖析了華東市場個別代理的境況。以王君的公司為例,老板代理某品牌家用空調及小多聯、單元機產品,年銷售規模2.5億元左右,高峰期庫存近1億元,基本靠銀行貸款度日。王君告訴筆者,欠銀行數千萬元,并不代表老板沒有錢。經過多年的積累,老板早已完成了原始積累,大部分資產可能早已轉移,或者投資到其他產業,其子女也早已移民。現在老板巴不得有人接盤呢!顯然習慣賺大錢的老板重心早已不在空調產業上。
與此同時,代理商面對的客戶群體忠誠度也大不如前,不同品牌代理商的拉攏,使得批發生意越來越難做。
據統計,2014年中央空調市場容量690億元,其中庫存規模不低于100億元。如此高的庫存,為中央空調渠道商帶來的是高風險運營。面對渠道商的高庫存問題,品牌也并不是沒有調整出貨量。普遍做法主要有3點,首先是調低出貨量,給代理商清理庫存的時間;其次是加速中央空調專業店布點數量;還有就是構思渠道改革,將渠道下沉到三四級市場。
對一家代理商而言庫存多少才算合理呢?多數代理商認為,上限不能超過25%,假設某代理商年度任務1億元,其庫存不能超過2 500萬元,庫存控制在2 000萬元以內比較合理。現實中,多數代理商的庫存已超出了合理范圍。
可見,代理商日子并非想象中的那樣瀟灑。甚至可以認為,現在代理商已經淪為了廠家設立的倉庫,未來生存空間不大,代理商的存在是信息不對稱的產物。隨著“互聯網+”等理念與技術的運用,廠家與渠道商對接將逐漸順暢,代理商的作用也會逐步弱化。
2015年3月11日,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家博會上演講時,首次提出了移動互聯網思維已進入家電行業最核心層面的觀點。方洪波表示,“一些平臺化應用的出現,比如說家電就有電商的平臺化,它未來會有物流的平臺化,同樣可以預見未來售后服務、維修也會出現平臺化,所有家電的環節都會出現平臺化的趨勢。時代的力量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隨著移動互聯的出現,家電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以后誰是家電行業、誰不是家電行業,這個邊界還會越來越模糊。我們過去30年的打法失效了,以后會有很多新的思維、新的打法進入到這個行業。還有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家電企業,在最美好的年華里面沒有塑造出最完美的自己,失去了轉型升級的最佳機會。事實上,在十年前,我們轉型升級就應該開始了,但是我們現在都還沒有開始,可以說是已經失去了這種戰略機會。”
縱觀美的近年來的互聯網戰略,我們不難發現,美的正一步步朝著方洪波設定的方向前進,其互聯網思維已經走在了家電行業的前列。未來,互聯網思維的發展無法預見,說不定哪一天美的就會率先砍掉代理商,這絕非危言聳聽,或許那一天還很遙遠。
當然,中央空調代理商也不要太悲觀,起碼在現階段,代理商在銷售環節中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客觀上,不少代理商因為庫存重壓造成資金鏈緊張,迫于與空調廠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敢怒不敢言。一旦代理商的資金鏈斷裂,連生存下去都成問題,又談何發展?筆者以為,在當下,中央空調廠家必須注重維護代理商的利益,才能維持穩定發展的大局。中央空調廠家唯有與代理商共同面對庫存問題,才能推動中央空調市場健康持續發展。
代理商日子并非想象中的那樣瀟灑。甚至可以認為,現在代理商已經淪為了廠家設立的倉庫,未來生存空間不大,代理商的存在是信息不對稱的產物。隨著“互聯網+”等理念與技術的運用,廠家與渠道商對接將逐漸順暢,代理商的作用也會逐步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