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 師麗娜
?
加快清理整合各級標準更優更好服務經濟發展
● 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 師麗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上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會議指出,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提高產品和服務標準是關鍵。必須深化改革,優化標準體系,完善標準管理,著力改變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標準管理“軟”、標準體系“亂”和標準水平“低”的狀況,促進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激發市場活力,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會議確定的四項改革措施中,第二項是全面清理和修訂現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整合現行各級強制性標準,在涉及公眾利益的健康、安全、環保等領域建立統一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逐步縮減推薦性標準,推動向公益類標準過渡。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我國標準的發展也亟需提升至一個全新的階段,各級標準化組織需要積極清理、整合、重新審視并改進各級標準,改變目前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模糊不清、矛盾凸顯的狀態,形成標準管理有序、標準體系清晰、標準水平先進的標準發展新局面。
2002年以來,我國的標準事業蓬勃發展,各級政府組織機構制定了大量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包括強制性的和推薦性的,這些標準為我國經濟的規模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科學技術向高精尖發展的需求,標準的規模化發展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制約社會的進步了。
1.標準數量多,重復、交叉、矛盾
由于多年的積累,我國現有的標準數量龐大,同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之間存在大量重復制定的情況。比如,有關禽類飼料的標準,經查詢有GB/T 5916-2008《產蛋后備雞、產蛋雞、肉用仔雞配合飼料》、GB/T 22544-2008 《蛋雞復合預混合飼料》、NY/T 1820-2009《肉種鴨配合飼料》、NY/T 903-2004《肉用仔雞、產蛋雞濃縮飼料和微量元素預混合料飼料》等。NY/T 903和GB/T 22544兩項標準中都有對于產蛋雞預混合飼料的技術要求,但有部分指標的要求卻不一致。這樣的情況在多個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之間廣泛存在。
2.標準未能得到有效執行
政府組織制定的除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之外,地方標準更多存在著完成編制任務后便就此塵封的情況。標準制定出來要貫徹實施才能發揮其作用,而實施的主體企業經常由于個性化、多元化的需要編制自己的企業標準,并未有效執行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地方標準。一項標準的制定從申報、立項、編制、征求意見、報批、審查通過等需要時間長,程序復雜;各級標準機構間各行其是,缺乏溝通協商,標準制定完了就束之高閣。這樣大量重復低效的工作機制已經不符合如今提質高效、節能減排的市場要求。同時,標準沒有被有效執行的情況也反映了現有政府制定的標準可能已不能很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3.標準滯后于技術發展
我國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仍存在大量年代已久的標準,標齡20年、30年的標準還有不少。而新材料、新能源、新檢測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導致各行各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上了年紀”的標準,其內容、技術指標是否能指導現代生產和服務的需求?2014年9月,《經濟日報》刊登題為《高鐵“走出去”須掌握標準制高點》的評論,文章指出,我國高鐵的質量并非不過硬,而是缺乏一套國際認可的衡量標準。中國產品和服務正向中高端邁進,正在走向國際市場,高水平的產品更需要高水平的標準來配套。
針對以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數量多而亂、標準滯后及標準不能有效執行等問題,各級政府標準化機構應加快開展標準清理整合工作,認真落實《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從基礎標準工作入手,優化升級我國各級標準。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陳鋼在2月21日召開的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上說“我國將選取部分領域開展強制性國家標準清理整合試點,逐步壓縮數量,實現‘瘦身’。在清理整合過程中,將統籌協調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體系建設,做好銜接配套。各行業、各地方也將根據情況開展強制性標準的清理整合。”
1.精簡強制性標準
強制性標準是我國技術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政府組織制定的具有強制手段的標準。然而具體標準中的內容是否適合強制規定,需按照科學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后再梳理,目的不僅僅在于精簡,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發現其中可以整合、可以提高的進行升級換代。
我國早在2002年就開展了“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工作——中國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研究,研究課題組在2005年發布了相關課題研究報告。其中“強制性國家標準現狀分析研究報告”對當時的2 952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截至2003年底)的題錄庫和部分標準文本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議和對策。該項研究根據WTO/TBT協議中的關于技術法規的原則,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確定了以下5個分析原則:
(1)以WTO/TBT協議中技術法規的原則和要求為依據,分析現有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存在的問題。
(2)WTO/TBT協議規定,為了不給國際貿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礙,各成員國僅應為實現正當目標而制定和實施技術法規。正當目標指國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詐行為,保護人身健康或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護環境。以WTO/TBT協議規定的五個正當目標為制定目的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可以是強制的。
(3)現有強制性國家標準中的安全、衛生和環保標準的制定目的符合“五個正當目標”,根據法規的原則和要求,這些標準可以是強制的。
(4)現有強制性國家標準中的基礎、方法和管理標準的制定目的不符合“五個正當目標”,這些標準不應是強制的。
(5)現有強制性國家標準中的產品標準的制定目的不符合“五個正當目標”范圍,原則上不應是強制性的,但以“五個正當目標”為制定標準目的的產品標準可以是強制性的。
按照以上5個原則,課題組對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分析采用先“面”后“點”,先“總體”后“具體”的分析方法。首先,根據分析原則,找出現有國家標準中不應強制的標準,再找出“應強制性的國家標準”中強制不當的內容;然后,調查分析強制性標準的實施情況,以及收集和分析強制性標準的沖突案例。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我國現有強制性國家標準和強制性行業標準的數量遠遠超過2003年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數量,清理和整合工作卻刻不容緩。上述強制性國家標準分析清理的工作方法仍然適用于目前的現狀。按照《改革方案》中的部署,今年應抓緊研究制定和修改強制性國家標準,涉及公眾利益的健康、安全、環保等領域才制定強制性標準,現有國家或行業的基礎、方法和管理標準,其內容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健康、安全、環保則不應當是強制的。
陜西省在2013年按照《國家標準委辦公室關于組織開展強制性地方標準清理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委辦服務〔2013〕64號)的精神,依據“依法行政、服務發展”“統一管理、分工實施”和“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的工作原則,對涉及各部門的24項強制性地方標準展開分析和清理整頓工作。主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及《關于加強強制性標準管理的若干規定》第四條中列出的強制性地方標準的制定范圍要求以及相應的上級法律法規要求,對強制性地方標準的立項依據、主要內容、實施效果等方面逐項展開分析。同時,盡可能對每項標準的實施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調研,以進一步確定是否保留或修訂該項強制性標準。最終確定21項標準需要保留或修訂,清理3項。
現在我國新的標準化法即將出臺,屬于強制性標準的范疇在新的標準化條例中也應重新界定,有關部門應加快進行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分析、研究和清理工作,最終形成統一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
2.優化推薦性標準
在國外,推薦性標準多由社會組織主導制定,多數推薦性標準是作為政府技術性法規(強制性要求)的補充或者被政府法規引用,從而作為強制要求,主要側重滿足市場利益需要。如:《美國消費品安全法案》要求消費者安全委員會依靠團體組織制定的自愿性消費品安全標準。我國的推薦性標準多由政府機構組織制定,社會組織自愿采用。由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現有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中的推薦性標準數量大大超過了強制性標準,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管理工具也逐漸照顧不到微觀經濟的方方面面。改革要求逐步縮減推薦性標準,推動向公益類標準過渡。在按照新的改革要求發展推薦性標準的同時,也應對以往的各產業、各領域、各部門、各級政府的推薦性標準進行適當的清理和整理工作。
陜西省在2013年對2004年12月31日以前批準發布的推薦性標準進行了清理。按照地方標準不同的起草單位和歸口部門分別組織省質監局、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水利廳、省工信廳、省供銷社、省氣象局、省商務廳等多部門和專家對推薦性地方標準進行討論清理,最終決定廢止305項;重新修訂64項;整合28項為9項;繼續有效的66項。
各級政府機構在清理、優化推薦性標準的基礎上,應突出標準的公益屬性,優化推薦性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結構,合理界定推薦性標準的制定范圍。同時按照改革要求,積極發展團體標準,從更高層面上形成政府主導制定標準和市場主導制定標準的協調發展。
標準是反應各方利益,是相關方共同商定、一致遵循的技術“規則”,其本質是協調一致。標準工作涵蓋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涉及部門多、范圍寬、技術面廣,需要各方加強協同、合力推進。政府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中代表公共利益的一方,除了自身制定相關標準的職能外,更應注重協調各方的責任和義務,標準化工作要打破現有的工作格局和方式,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治理,團結協作,確保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我國目前的標準水平、標準管理都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各部門、各行業、各地方在清理整頓的同時應注重效率管理,提高標準化管理的法治水平,優化標準制定程序,縮短標準制修訂周期,注重創新,發展團體標準,加強內生力量,發揮標準在保障健康、安全、環保、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科技轉化、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更優更好地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國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研究 課題支撐報告(三) 強制性國家標準現狀分析研究報告[R].2005:A-3.
[2]田世宏.改革創新 協同推進 科學管理 服務發展[J].中國標準化,2015(4):17.
[3]程虹,劉蕓.利益一致性的標準理論框架與體制創新——“聯盟標準”的案例研究[J].宏觀質量研究,201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