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箱為家庭第二污染重地夏季遠離“冰箱性腸胃炎”


每到夏季,各大醫院消化內科門診常常接診不少拉肚子的病人。在這些病人中,至少有4成人是吃了自家冰箱里的不潔食物后得病。“即使是包上了保鮮膜,食物上的細菌照樣還是會大量滋生。”食品衛生專家提醒,冰箱并不是食物的“保險箱”,市民一定要養成定期清洗和消毒冰箱的習慣。
全球衛生理事協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印度、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南非、英國、美國這9個國家做過一項《家庭衛生報告》調查,對浴室密封膠、冰箱、廚房抹布、水壺柄等日常頻繁接觸的物體進行了細菌檢測。結果發現,浴室密封膠是家里最臟的地方,而冰箱內部排名家庭衛生第二受污染重地。46%家庭的冰箱無法通過細菌檢測,44%家庭的冰箱已經有霉菌繁殖擴增的跡象。
“冰箱里的細菌都是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帶進去的。”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專家張亮介紹,從臨床檢測看,冰箱里的細菌主要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志賀菌、耶爾森菌等。其中,沙門氏菌主要來自于雞蛋、肉類等農產品;志賀菌也叫痢疾桿菌,來自于蔬菜和水果;李斯特菌喜歡“躲”在喝了一半的牛奶里,夏天直接從冰箱里拿冷牛奶喝最容易中招;耶爾森菌主要來自于生豬肉,它是一種嗜冷菌,感染這種菌會導致“冰箱腸炎”,每年腸道門診中有2%的病人被檢測出是感染了耶爾森菌。
武漢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教授任宏宇說,夏天很多上吐下瀉的急性腸胃炎病人,都是吃了冰箱里的食物而感染的。
他介紹說,冰箱冷藏室溫度是4℃~8℃,有些細菌嗜冷,如耶爾森菌、李斯特菌等,在這種溫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長繁殖。很多時候,冰箱內的異味就是細菌產生的。
很多市民家的冰箱都塞滿了東西:面包、生雞蛋、海鮮醬、葡萄、西瓜、黃瓜、沒吃完的熟菜,甚至還有藥品的身影。速凍層則是雜七雜八地放著速凍餃子、帶魚、棒冰等。“即使套上保鮮膜,一段時間后,食物上的細菌照樣大量滋生。”張亮透露。

食物該如何存放?武漢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蔡紅琳說,熟食和生食一定要分開。冰箱上層溫度最穩定,剩菜剩飯、飲料等可以放在這個地方。
冷藏室下層的溫度較低,乳制品,排酸冷藏肉,半化凍的肉、魚和鮮蝦等放入保鮮盒后可以放在這里。
肉最好分割成一次可吃完的量,套上密封袋后放進冰箱冷凍室。一次吃不了,下次再反復解凍,很容易加速食物變質。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冷凍區的食物需要注意“急凍緩融”。肉類清洗凈甩干后,立即放入冰箱冷凍保存,要食用時則提前拿出來放在常溫下慢慢融化,最好別用熱開水加速融化。
冰箱門是冰箱里最“溫暖”的部分,這里最好留給最不怕“折騰”的食物,比如調味品、果汁等。很多人喜歡把雞蛋放在冰箱門上,冰箱門的溫度經常變化,容易變質,因此雞蛋最好放在冰箱里面的架子上或盒子中。
冷藏室里的抽屜適宜存放瓜果和蔬菜,但最好分開保存。很多水果如蘋果、桃子、梨、哈密瓜等都會釋放乙烯,這是一種催熟劑,會讓蔬菜提前變黃、變蔫和腐爛。
饅頭、花卷、面包等淀粉類食物放在冷藏室,會加快變干變硬,最好先用保鮮膜或保鮮袋裝好后再放入冷凍室。
“除了科學的儲存,定期除霜和清潔也是減少病菌的好方法。”從事家政服務近20年的張虹女士說,每月至少要給冰箱清潔消毒一次,清潔時按照從里向外的順序。
在清理冰箱前,首先要取出冰箱內的所有物品,再拔去插頭斷電。接著,用溫熱水擦拭冰箱內壁,再噴一些對人體無毒的消毒劑或酒精。冰箱內部還可以用甘油擦拭,可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即使沾上牛奶或是食物殘渣也可以很容易地被擦掉。擱架等容器要拿出來用水沖洗。
冰箱門的密封條是細菌的“聚集地”,這里,張虹教給大家一個小妙招:門封都是可拆卸的,大家可以把門封拆下來用1:1的白醋水擦拭,等陰干后再裝回去。
用濕布擦拭冰箱外殼和拉手,油漬比較多的地方可蘸點洗潔精擦洗。然后開門通風30 min,讓冰箱自然風干。
“定期除霜不容忽視。”張虹說,冰箱里的霜短時間內很難融化,用硼酸化水擦冰箱可以很容易地去霜,也可以讓電風扇幫忙。把電風扇對準冷凍室開到最大,過5 min~10 min,霜就開始融化了。“用這個方法除霜,至少能節省半個小時。”除完霜,把冰箱內壁擦干后,可以再往冷藏室的四周抹一層食用油。“這樣,等下次結霜時,就可以輕松剝離霜塊了。”
張虹表示,保持冰箱內干燥很重要,如果放進冰箱的食物帶有水分,冰箱一遇冷又會堆積成霜。在冰箱里面擺放果皮、茶葉等,雖然能吸附異味,但是時間久了,果皮、茶葉等自身就會被細菌侵襲,成為細菌滋長的溫床。選用可吸附異味和細菌的專用冰箱除味劑更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