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潤春耕——3·15農資服務專題

萬象更新,又到一年春耕春播時。立春過后,春耕春播即將開始。中國古代農業講究時令氣節,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一概以時令為轉移。為了幫助農民朋友做好今年的春耕春播,本刊特推出農資服務專題。

2月4日
立春
“立春新年到,早起晚睡覺”備耕開始
2月19日
雨水
“春雨貴如油”,天漸回暖,灌溉春水,清溝理墑
3月6日
驚蟄
氣溫回升,春播作物開始播種,病蟲草害開始防治
3月21日
春分
“春分農事多,農村無閑人”早稻進入育秧期
4月5日
清明
春耕春播大忙之時,抓緊播春棉、中早稻種
4月20日
谷雨
春天最后一個節氣,“谷雨下秧”增加光照,追肥

1. 購買種子前,最好向當地種子部門和農技推廣站反映種植需求,進行購種預約,征得他們的推薦和幫忙。
2. 購買種子時,要到合法種子生產經營單位購買,要看經營者是否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不要貪圖便宜購買沒有證件的非法單位、農資門市部或下鄉上門叫賣的種子販子的種子,也不要因熟人面子關系購買種子。
3. 購買種子時,要看或詢問所賣的種子是否經過國家或省級品種審定,是否適宜本地區種植,栽培上有何特殊要求。
4. 查看所購買的種子是否附有《產品合格證》,是否是精選加工和標牌標準包裝,種子包裝袋外是否有標簽商標,標簽上是否注明品種標號和種子質量、數量,包裝袋上是否注明品種標號和種子質量指標、生產日期、栽培要點、銷售單位以及地址或廠址、電話等。
5.向銷售單位索取銷售發票并妥善保存,留作以后發生糾紛時的依據。
6.購買種子后,要及早做好發芽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與種子銷售單位聯系,進行調整,以保證種子的出芽率。
選購種子五忌
一忌盲從:有些農民朋友在種植什么作物上,喜歡隨大流,在選購種子上也是如此,不顧自己的土壤、水肥、管理等條件因素,與左鄰右舍選購同樣的種子,其種植結果當然大不一樣。只有根據自己的土地條件,因地制宜選購種子,才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二忌趨“高”:有些用種者在“價格高就是好種子”的思想指導下,選購種子存在“趨高”心理,認為售價高的一定是好種子。其實不然,一般來講,制種產量低的品種、新審定(認定)的品種、稀有品種和從外地調入的品種要比一般品種價格高些,但這些品種并不一定比一般品種適宜于自己種植,盲目選擇價格高的品種,會加大種植成本,并不一定能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因此,購種時,應詳細了解品種表現情況,核算種植成本,慎重選購價格高的品種。
三忌趨“小”:有些用種者片面地認為“籽粒小的雜交種純度好”,在選購雜交種時就以籽粒小為標準,給某些不法種子商販帶來可乘之機,專門篩選一些小粒商品玉米摻在種子里出售,坑農害農案件時有發生。這里提醒廣大用種者,雜交種因組合不同,生產的種子有小粒的,也有大粒的,不要以為只有小粒種子純度好,更不要輕易購買小商小販出售的雜交種,應到縣以上種子公司專營店選購雜交種。
四忌趨“新”:目前,各科研育種單位培育的農作物新品種不少,但真正大面積應用于生產的不多。廣大用種者在選購新品種時,一定要認準是經過省以上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品種,為了慎重起見,先要少量試種新品種,然后再大面積種植。
五忌趨“外”:不少用種者在選購種子上容易步入“當地品種不如外地品種”的誤區,結果出現輕信廣告,經濟損失嚴重的問題。用種者應在當地種子管理部門公布的區劃品種范圍里選購適宜自己條件的種子。
如何辨別蔬菜新陳種子
購買蔬菜種子不小心常常會買到陳舊種子,有時會導致種子發芽率低或不發芽,耽誤農時。準確辨別新種子和陳種子,可采用看、聞、搓等方法來檢驗。
十字花科蔬菜種子用指甲重壓或將種子放在桌面上,用手后掌稍費力來回搓動幾下,種子粒皮難以脫開,用手捏有黏性、籽粒呈綠黃色或淺黃色的多為新種;陳種子則表面晦暗無光澤,有時表皮上還附有“鹽霜”,剝開聞一聞,有輕微的油哈喇味,油分也少,用指甲重壓,子葉易碎,粒皮容易分開。
茄子、辣椒、西紅柿等茄科蔬菜新種子一般呈乳黃色、有光澤;陳種子則是土黃色或黃色。辣椒新種子辣味較濃,陳種子味淡甚至有一股霉味。四季豆、豇豆、豌豆等豆科蔬菜種子的新種油光亮澤、飽滿,富含油分,有香氣,口咬有澀味,子葉明顯綠色;陳種子口咬無澀味,聞不到香氣,子葉有深黃色斑紋。蔥、韭菜等百合科蔬菜種子,用唾液潤濕后仔細觀察,籽粒面上有很小白芯的為新種,無白芯的為陳種子。黃瓜、苦瓜等葫蘆科蔬菜種子,新種子表皮有光澤、滑膩,富含油分,口咬有澀味,聞之有香氣;陳種子表皮晦暗無光,有時還會出現黃斑,口嚼有油哈喇味。
播種前如何保管新購種子
關門窗
春季正值冷暖氣流相互交鋒季節,往往由于外界溫度驟然下降,使種子堆表層發生“結露”,即種子表面很潮濕,吸附很多水汽,逐漸凝成微小水滴。種子結露往往導致種子發熱、霉變,造成損失。因此,在寒潮到來時,應密閉倉庫門窗,以防倉內溫度驟然下降。
殺害蟲
春季氣溫逐漸轉暖,各種害蟲開始活動,威脅種子貯藏安全。因此,應該用藥劑在倉庫四周撒好驅蟲劑,以減少害蟲侵入倉庫。還必須經常檢查貯藏的種子,檢查時采用劃區定點取樣方法進行,即將種子堆分成上、中、下3層,每層設5個點,共15個點進行取樣,然后用直徑約30 cm的小型手篩過篩,一般篩3~5 min后計算害蟲密度。甲蟲類害蟲大多數有假死性,可把蟲子捉出來,放在手掌中或者再呵一口熱氣,害蟲就會爬動。一旦發現危害跡象,應立即采取暴曬、冷凍、風篩或藥劑熏蒸等處理。
防回潮
春季氣候逐漸轉暖,地面開始解凍并返潮。靠近地面、墻壁、柱腳等處的種子,容易吸濕回潮并引起種子發熱霉變。一般應采取隔離措施,把種子用木板等物墊高50 cm左右,種子與墻壁、柱腳等也應保持50 cm以上距離,以防種子吸濕回潮。并應經常檢查種子含水量,如發現問題,應采取通風、晾曬等措施。
如何購買春耕化肥
春季是化肥銷售、使用的旺季。下面介紹幾種簡易識別肥料真偽的方法。
看包裝
外包裝為編織袋,內包裝為塑料袋,包裝袋為機器縫合,縫口應整齊一致。國家規定包裝袋上應標示商標、肥料名稱、生產廠家、廠址、肥料成分(注明氮、磷、鉀含量及加入微量元素含量)、等級、產品凈重及標準代號、生產許可證號碼等標志,如果上述標志沒有或不完整,可能是假化肥或劣質化肥。
看外觀
眼看。化肥顆粒光澤好、顏色鮮艷為優,灰暗無光為劣。
手搓。手心放肥,相對擰搓兩遍,搓不破為優,搓破為劣,化肥越硬越好。
水溶。取少量氮肥和鉀肥放入水中攪拌5 min,能完全溶解為優,不能完全溶解為劣。
火燒。優質氮肥、磷肥可以用火燒,熔化時間越長,剩余雜質越少越好;熔化時間短,剩余雜質多為差。尿素用火能燒化,溫度高時冒白煙。磷酸二銨用火能燒化,熔化的時間越長越好。復合肥用火能燒化,熔化的時間越長越好。磷肥用火燒不化,所以質量比較差。復合肥用火燒不化,劣質肥料就是它。
舌頭嘗。有白色、紅色、粉紅色,紅色鉀肥一般為進口鉀肥,質量最好,鉀肥用舌頭嘗,辣味大為優,辣味小為劣。復合肥用舌頭嘗有辣味,說明含有鉀。
看價格
俗話說:“便宜無好貨。”假劣化肥的價格一般明顯低于市場上同類優質化肥的價格。
看品種
假劣化肥一般以復合肥、普通過磷酸鈣、鈣鎂磷肥以及液態肥、葉面肥等為主,在購買這類化肥時,要格外留心。碳酸氫銨等化肥在市場上很少出現假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一是在購買時盡量挑選一些信譽較好的化肥經銷單位購買化肥,選一些知名品牌或曾經使用過、效果好的化肥,不要購買無經營資質或證照不全的經營單位和小商販的化肥。二是購買化肥時一定要留下收據和相關票證,這樣出現問題時可以憑證索賠。
常用化肥的科學施用方法
1. 碳酸氫銨深施并覆土,比地面撒施利用率提高20%至30%,比淺施利用率高10%~15%。碳酸氫銨要作基肥和追肥施用,作基肥時,施深15~20 cm,施后覆土埋嚴,以防揮發損失。
2. 尿素是酰銨態氮肥,施入土壤后要通過土壤微生物經3~4天作用,轉化成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作基肥要深施,而且要比碳酸氫銨、硫酸銨早施4~5天。尿素施后不宜立即灌水,若追肥后馬上灌水易使尿素隨水流失,應間隔4~6天后再灌水。尿素不宜直接作種肥,因為高濃度的尿素直接與種子接觸,常影響種子發芽,造成出苗不齊。
3. 磷酸二銨宜作基肥使用,如作追肥,應早施并施深10 cm。覆土、磷酸二銨不要隨水撒施,否則會使其中的氮素大多留在地表;也不要與草木灰、石灰等堿性肥料混施,以防引起氮的揮發和降低磷的有效性。
4. 硝酸銨施入土壤后,很快分解成銨離子和硝酸根離子,銨離子可被土壤吸附,而硝酸根離子不易被土壤保存,易隨水流失。所以它不易作追肥和水田施用,以旱地追施為好。
5. 過磷酸鈣適用于各種作物和土壤,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直接作種肥,因為其所含的游離酸會產生燒種、燒苗現象。宜采用條施、穴施、蘸秧根,集中施用或與有機肥料混用,可提高利用率。
6. 鈣鎂磷肥不溶于水,只溶于弱酸,在酸性土壤作基肥施用效果最好,不宜在中性和堿性土壤施用,也不宜作追肥,作追肥收效甚微。
7. 磷肥施用后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率很低。因此在施用磷肥較多的田塊不必連年施用,可隔年施用,以節本增效。
8. 氯化鉀不宜在鹽堿地上施用,以防增加鹽害,也不能在馬鈴薯、甜菜、煙葉、茶樹、柑橘、葡萄等忌氯作物上施用。在干旱地區干旱季節應盡量少用或不用。
科學施肥應注意哪些問題
施肥是調節作物營養,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產的重要措施。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科學施肥。科學施肥的核心問題,一是如何減少肥料養分的損失,用最少的肥料,獲得最高的產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調節好化肥和農家肥的施用比例,氮、磷、鉀肥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污染。為此,在施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化肥和農家肥配合使用
長期單純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產量和質量下降,破壞生態平衡,造成環境污染。化肥和農家肥配合使用,可以改善作物營養,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施肥成本,提高施肥成效,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減少環境污染。兩者取長補短,緩急相濟,一般認為化肥和農家肥比例在7:3到3:7范圍內效果較好。
各種養分平衡供應
1989年,我國化肥的施用比例 為 1:0.34:0.0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47:0.37,造成缺磷少鉀,比例失調。要根據作物和土壤情況,使氮、磷、鉀肥按比例配合使用,同時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平衡供應養分,充分發揮肥料間的相互促進作用。
肥料性質
肥料種類很多,性質各不相同。施肥前,要對肥料的養分含量、溶解度、酸堿性、副作用、肥料混合后的相互作用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充分發揮肥料的經濟效益。
作物特點
作物種類不同,需要各種養分的數量和比例也不同。如禾谷類作物,需要較多的氮肥,也需要適當的磷、鉀肥;豆科植物其根部有根瘤菌,可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一般不需大量施用氮肥,但需較多的磷、鉀肥。作物在不同的生長期對各種營養元素的數量、濃度和比例有不同要求。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常有一個時期對某種養分的需求最迫切,吸收養分的能力最強,此時要及時提供充足養分。
土壤狀況
施肥前,要對土壤的性狀如土壤有機質和土壤養分狀況、土壤質地、土壤酸堿性、土壤熟化程度進行測定,以選擇合適的肥料品種,確定合理的施肥方法。
氣候條件
氣候條件如光照、溫度、雨量等都是影響土壤養分的分解轉化和作物吸收養分的重要因素,應加以考慮。
農業技術條件
農業技術條件與施肥效果關系密切,如輪作制度、耕作方法、灌溉排水技術等都對肥效有直接影響。
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作物的營養特性,作物種類和不同發育階段對養分的要求,還要全面考慮土壤和氣候條件、肥料本身的性質,運用合理的農業技術,充分發揮肥效,以獲得作物高產和穩產。
選購農藥注意“七看”
購買農藥的高峰期就快到了,如何正確選購農藥是許多農民朋友關心的問題。購買農藥產品時,應注意多看,以避免造成損失。特提醒廣大農民朋友,把握農時季節,慎購農資產品,購買農藥時要注意以下7個問題:
看產品介紹。假冒偽劣農藥往往字跡模糊不清、有異樣和錯字,不科學地夸張藥效,內容不完整等。
看注冊商標。一要有注冊商標字樣,二要有商標圖案,二者缺一不可。假冒農藥常常沒有商標或商標圖案。
看“兩證一號”。“兩證”是指農藥登記證、生產許可證,“一號”指產品標準號。凡標簽上“兩證一號”齊全的農藥可以放心購買。
看有效期限和生產批號。有效期是該農藥從生產封裝開始計算的有效期的最長年限,生產批號是該農藥生產的年、月、日和當日的批次號。超過有效期限的農藥不能購買。此外,看進口分裝農藥是否有兩證和有效期,若有,可以放心購買。
看廠名、廠址。正規生產農藥的企業廠名、廠址清楚,有的廠家還注有郵政編碼、電話號碼等。假冒偽劣農藥不會在標簽上標注清楚。
看外觀質量。主要查看農藥有無結塊、分層、沉淀和泄露。如果有此類現象中的一種,則為過期農藥或不合格農藥,最好不要買。
看經營單位是否正規。購買農藥時一定要查看經營商是否有營業執照和農藥經營許可證。最好到證件齊全的農技部門購買農藥,農技部門還可以指導消費者在什么時候用藥最合適,用什么藥最有效。
提高農藥利用率的幾種技術方法
低容量噴霧法
單位面積上在施藥量不變的情況下,將農藥原液稍加水稀釋后噴霧。添加水量相當于常規噴霧技術的1/5~1/10。具體方法是將常規噴霧機具的大孔徑噴片換成孔徑0.3 mm的小孔徑噴片即可。這樣可減少農藥流失,節約大量用水,顯著提高防治效果。
靜電噴霧法
在噴藥機具上安裝高壓靜電發生裝置,使帶電噴施的藥液霧滴在作物葉片表面沉積量大幅增加,農藥的有效利用率可達90%~95%。
膠囊化施藥法
比較適用于水田。只需把加工好的藥丸均勻地撒施于田中便可,比常規施藥法可提高工效十幾倍,而且沒有農藥漂移現象。
循環噴霧法
在常規噴霧部件相對的一側加裝藥物回流裝置。把沒有沉積在靶標植物上的藥液收集后抽回到藥箱內,使農藥能循環利用,可大幅提高有效利用率。
藥輥涂抹法
主要適用于防治內吸性除草劑。藥液通過一種利用能吸收藥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摸藥溢筒從藥輥表面滲出,藥輥只需接觸到雜草上部的葉片即可奏效。幾乎可使藥劑全部施在靶標植物表面,不會發生藥液拋灑和滴漏。




如何安全使用農藥
1.嚴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主要有:水胺硫磷、甲胺磷、三氯殺螨醇、氧樂果、呋喃丹(克百威)、增效甲胺磷、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甲基異柳磷、喹硫磷、久效磷、磷胺、地蟲磷(大風雷)、速撲殺、滅多威、涕滅威、普特丹、殺蟲脒、鐵滅克、殺蟲威、潰瘍凈等。
2.確定防治對象,對癥下藥。
當田間出現病、蟲、草、鼠為害時,首先要根據其特征和危害癥狀進行確診,由于農作物病蟲害種類繁多,施用的農藥品種也較多,因此必須認準病蟲害種類,選擇對口農藥、合理用藥、對癥下藥,防止因誤診而錯用農藥,既貽誤防治適期,又造成作物上農藥殘留量增加。
3.選用對路的農藥品種,掌握適宜的濃度和防治時期,提高防治效果。
不同作物或一種作物中的不同品種對農藥的敏感性有差異,如果把某種農藥施用在敏感的作物或品種上就會出現藥害。在選定防治藥劑后,還要根據作物的生長期和病蟲害發生程度,掌握最佳的防治時期,并嚴格按照農藥包裝上注明的使用濃度進行科學配制。
4.在施用化學農藥時,為了充分發揮藥效,就必須講究施藥技術,做到以少量的農藥,收到較理想的防效。
一是嚴格藥液使用量。生產中要根據施藥面積和標簽上推薦的使用劑量計算用藥量。二是配藥要合理。應采用“二次法”稀釋農藥。(1)水稀釋的農藥:先用少量水將農藥制劑稀釋成“母液”,然后再將“母液”稀釋至所需要的濃度。(2)拌土、沙等撒施的農藥:應先用少量稀釋載體(細土、細沙、固體肥料等)將農藥制劑均勻稀釋成“母粉”,然后再稀釋至所需要的用量。三是注意配藥安全。配制農藥應在遠離住宅區、牲畜欄和水源的地方進行,藥劑要隨配隨用。
5.把握噴藥時間,注意天氣條件。
下雨、大風天氣、高溫時不要施藥;要始終處于上風位置施藥,不要逆風施藥;施藥期間不準進食、飲水、吸煙 ;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噴頭,應用牙簽、草稈或水來疏通。
6.提倡交替輪換復配用藥。
如果長期單一地使用一種農藥,容易使病蟲產生抗藥性,為了提高防治效果,農民必然會增加用藥量,結果造成了作物中農藥殘留量的增加,不利于生產無公害農產品。因此,交替輪換或復配用藥是延緩病蟲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徑。
農藥濺入眼睛內或皮膚上,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應立即停止作業,脫掉污染衣服,攜農藥標簽到最近的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