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娜 曾瑤
老年性腦梗死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應用探析
唐曉娜 曾瑤
目的探討給予老年性腦梗死患者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效果。方法老年性腦梗死患者78例,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9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進行優質護理,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狀態, 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9%,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程度為100.0%, 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9.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給予老年性腦梗死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后, 治療成功率顯著提高, 改善了患者預后的情況, 提高了患者護理的滿意程度,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優質護理服務;老年性腦梗死;臨床應用
老年性腦梗死是一種多發于老年人群中的疾病[1], 患者住院治療期間, 醫院應當提高護理質量, 這樣能夠增加患者治愈的幾率, 對于治療此病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本文對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 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腦梗死患者78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 女14例, 年齡64~80歲, 平均年齡(75.6±5.7)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齡65~84歲, 平均年齡(76.3±6.1)歲。兩組患者經檢查后, 均無心、腎、肺等疾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加優質護理服務, 具體操作如下[2,3]。
1.2.1 醫院環境 患者入住醫院后, 應當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 及時為患者營造舒適的醫療環境, 保證病房通風、透氣,光線等外在環境。
1.2.2 心理護理 作為護理人員, 應當經常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 在第一時間內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 并進行疏導, 改善老年患者的狀態, 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 增強患者的配合程度, 讓患者能夠盡快康復。同時, 還應當及時向患者介紹該病發病后的臨床表現, 以及向患者講解該病是如何發病的, 讓患者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況, 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增加患者的治愈信心。
1.2.3 治療介紹 護理人員應當加強與主治醫生的交流,適時了解患者的治療進展及治療情況, 及時將患者的治療方案轉告患者, 保證患者對自己的治療狀況有足夠的了解, 治療此病時中醫常采用微針針刺、艾灸、耳穴、大中藥封包等療法, 常用氣壓、中頻、電針等儀器輔助治療[4];西醫常用的治療藥物有依達拉奉、克林澳、燈盞細辛、腦蛋白注射液、甘露醇等。除此之外, 護理人員還應當將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 讓患者能夠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避免出現大的心理波動, 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1.2.4 生活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 幫助患者鍛煉患肢, 并幫助患者開發健肢的潛能, 如在穿衣時, 可讓患者先穿癱瘓一側的衣服;脫衣時, 可先脫健側的衣服, 并指導患者進行吞咽、言語功能的訓練, 如進行舌肌訓練、聽、讀訓練等。
1.2.5 干預患者的飲食 老年性腦梗死患者每天需要攝入大約2000 kCal的熱量, 在患者每日的飲食中, 可以適當地增加糖類、脂肪及蛋白質的攝入, 保證患者每日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5%~25%, 脂肪占總熱量的20%~25%, 糖類占總熱量的50%~55%。
1.2.6 出院指導及隨訪 患者出院后, 應當定期給予指導及隨訪, 幫助患者建立規范的生活方式[5], 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叮囑患者按時服藥;通過使用QQ、微信、電話、上門等方式進行隨訪, 及時發現問題, 并進行相關處理。
1.3 觀察指標 于患者治療出院時, 給患者滿意評分調查表, 及時了解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該表總分為10分, 評分標準為不滿意:≤5分;滿意:6~8分;非常滿意:9~10分。滿意程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本次共有78份問卷, 全部收回, 回收率為100%。同時對治療患者的總有效率進行分析。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表現為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 為0級病殘, 生活上基本自理。有效表現為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 為1~3級病殘, 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 需要他人幫助。無效表現為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 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 身體上表現為功能并沒有恢復, 且又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9%, 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6.7%;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程度 觀察組患者滿意程度為100.0%, 對照組的為79.5%,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程度較對照組明顯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對比[n(%), %]

表2 兩組患者滿意程度對比[n(%), %]
內科疾病的病程較長、大多數會伴有相應的并發癥, 并且多易復發。因此, 內科疾病的治療相對困難。尤其是老年性腦梗死, 該病的致死率極高[6]。此病多發于老年人群中,老年人的身體各項機能明顯低于年輕人, 再加上目前某些治療技術的落后, 也導致的該病無法徹底治愈, 因此, 護理也較為困難。在護理老年性腦梗死患者時, 應當注意觀察患者的狀態變化, 該病對護理的高要求, 也提示護理人員謹慎護理,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護理人員在護理老年性腦梗死患者時, 應當注意老年患者的幾個特點, 經常性的意識不清、動作功能減弱、行動不便等狀況, 稍有不慎即會出現大問題。因此, 臨床給予老年梗死患者優質護理服務。本次觀察, 在給予觀察組優質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9%, 較對照組的66.7%提高了25.6%;觀察組患者滿意程度為100.0%, 較對照組的79.5%提高了20.5%, 觀察組的不滿意度為0較對照組的20.5%下降了20.5%。
綜上所述, 給予患者優質護理后, 大大緩和了目前醫患的緊張關系,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得到了更好的護理效果。因此, 優質護理是未來護理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的首選方式, 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1]殷慧香, 董瑞馨.護理組長負責制在心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8):109-110.
[2]李艷艷.淺談優質護理服務在內科疾病護理中的重要性.中國醫藥指南,3013,10(30):679-680.
[3]郭亞麗.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搶救室中的應用.全科護理,2012,10(11):1026-1027.
[4]張華萍.全程優質服務在急診中的應用及效果.全科護理,2010,10(9):842-843.
[5]陳粹, 王延芬.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7):156.
[6]陳淑華.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療效分析.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2(9):723-7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159
2015-05-04]
518000 深圳寶安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