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甫
祛風止痛口服液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效果探討
劉軍甫
目的對祛風止痛口服液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方法60例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治療組, 各30例。觀察組給予西比靈膠囊進行治療同時口服谷維素, 治療組給予祛風止痛口服液,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患者中, 臨床治愈18例, 顯效7例, 有效3例, 無效2例, 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觀察組患者中, 臨床治愈8例,顯效10例, 有效5例, 無效7例, 臨床總有效率為76.67%。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祛風止痛口服液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顯著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
祛風止痛口服液;血管神經性頭痛;效果
頭痛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 可單獨發病, 也可見于多種疾病的過程中。血管神經性頭痛是頭痛患者中最常見的類型, 發病率較高, 發病人群年輕化, 多見于女性。血管神經性頭痛發病突然, 頭痛劇烈, 反復發作, 病程較長, 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醫學技術水平快速發展, 血管神經性頭痛的臨床研究不斷深入, 作者對本院收治的60例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作為對象進行分析, 經研究發現祛風止痛口服液對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有顯著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 均符合WHO關于血管神經性頭痛的相關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 各30例。治療組男11例, 女19例, 年齡27~69歲, 平均年齡(35±11)歲,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5±1.5)年;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 年齡29~71歲, 平均年齡(36±11)歲, 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和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均符合血管神經性頭痛的臨床表現:一側或兩側搏動性頭痛, 伴有頭暈、惡心、嘔吐、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狀;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的患者。
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肝、腎疾病的患者;頭部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其他疾病引起的頭痛;知情但不愿意參加研究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給予西比靈膠囊進行治療,5 mg/次,2次/d, 早晚口服, 同時口服谷維素,20 mg/次,3次/d。治療組給予祛風止痛口服液,10 ml/次,3次/d。7 d為1個療程,兩組治療均為4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2]臨床療效評定標準:臨床治愈:頭痛癥狀完全消失。顯效:頭痛癥狀基本消失, 時有復發, 但疼痛程度明顯緩解, 且時間較短。有效:頭痛的次數、程度、持續時間有所減輕。無效:頭痛等癥狀無明顯減輕。總有效率=(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中, 臨床治愈18例, 占60.00%;顯效7例,占23.33%;有效3例, 占10.00%;無效3例, 占6.67%;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觀察組患者中, 臨床治愈8例, 占26.67%;顯效10例, 占33.33%;有效5例, 占16.67%;無效7例, 占23.33%;臨床總有效率為76.67%。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n(%), %]
血管神經性頭痛主要是因為大腦皮層功能失調, 顱內外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 臨床主要表現為頭部的一側或兩側疼痛, 有時也會出現全頭痛或巔頂痛, 常伴有頭暈、惡心、記憶力減退等癥狀。現代醫學認為, 血管神經性頭痛主要是機體中的5-羥色胺、激素等出現異常改變, 血管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 導致血管舒縮功能出現障礙, 在精神刺激、勞累過度、氣候突然變化、內分泌紊亂的情況下容易誘發[3]。血管神經性頭痛發病迅速, 疼痛的部位固定, 疼痛程度較重,難以忍受, 病程較長, 病勢纏綿難愈。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心情, 大部分患有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患者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心理。因此, 要重視該疾病的治療。關于血管神經頭痛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 西醫主要是以鎮痛、鎮靜等對癥治療, 口服激素或者非激素類抗炎藥進行治療, 需要長期服藥, 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大, 如果停藥, 疾病反復發作, 患者對藥物產生耐藥性, 藥性因此降低, 影響治療效果, 疾病難以治愈。
祖國醫學根據頭痛的特點將其歸屬于“頭風”、“首風”的范疇。中醫學把頭痛分為兩大類, 即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外感多因六淫邪氣侵襲, 內傷多因情志失調、久病體虛、稟賦不足、跌撲損傷和房勞過度等引起。頭居于人體的最高位,為髓海之所在, 五臟精華之血和六腑清陽之氣皆匯聚于頭部,手足三陽經上會于頭, 所以, 頭又被稱為“清陽之府”、“諸陽之會”。外感六淫上犯頭竅, 導致清陽受阻, 痹阻腦絡, 經絡氣血痹阻, 或者肝失條達, 郁而化火, 上擾清竅, 或者腎精虧虛、血虛頭竅失養、氣虛清陽不升等都可導致頭痛。中醫認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所以, 治療時應注重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的治療原則, 并輔以益腎填精、滋陰養血。
祛風止痛口服液是在祛風止痛湯的基礎上配制而成。主要包括:天麻、鉤藤、柴胡、藁本、川芎、夏枯草、蔓荊子、延胡索、全蝎。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潛陽;柴胡疏肝解郁;藁本祛風除濕, 散寒止痛;川芎是治頭痛的要藥, 具有活血通竅, 祛風止痛的功效;夏枯草解熱散結, 清肝;蔓荊子清利頭目, 祛風止痛;延胡索通絡止痛;全蝎搜風通絡止痛。諸藥配伍, 共達祛風止痛、活血通絡之效果, 有效緩解了血管神經性頭痛的癥狀。
綜上所述, 祛風止痛口服液在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治療中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
[1]王恒飛.中西醫結合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80例臨床分析.醫學綜述,2013,19(24):4603-4604.
[2]朱雪瓊.自擬涼血通絡平肝湯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1):124.
[3]董興輝, 陳伊, 趙立剛.針刺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中醫藥信息,2013,30(6):117-1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176
2015-01-08]
463000 河南省內黃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