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香港飯局,怎么吃?
□凌德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句話如今在香港,似乎正在被改寫成——“革命需要請客吃飯”。
自2013年7月中旬香港立法會舉辦午宴,邀請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與立法會議員們破冰交流政改問題以來,各種 “政改飯局”近來就開始在香港政壇流行起來。
也許有感于此,2014年1月17日,港府公布新的《饋贈及公務酬酢一般指引》,再次強調公職人員在進行公務宴請時,須堅守節儉原則。
在香港,“政改飯局”誰來吃、吃什么、怎么吃都有一套規則
或者界限。
首先,請什么人很重要。
一般說來,這類飯局邀請的對象包括持不同政見的社會各界人士,以便讓受邀者在輕松無壓力的情景下,交流討論,凝聚共識。特首梁振英2013年連辦的三場“政改飯局”,受邀者范圍更廣,包括反對派學者、議員以及香港記者協會等等。
在什么地方請客也有講究。
一般來說,這類“飯局”不會去大酒店或者會所,多是在官邸進行。
飯局的形式不定,有圓桌也有條桌,一般都要吃2個多小時,與會者一起參與討論,有時候也有小組會議,每人一般都有足夠時間表達意見。
飯局當然要吃飯,吃什么的規矩就更多了。
整體而言,主辦方會精心安排,但同時也厲行簡約精神。如張曉明前年7月赴立法會參加午宴時,菜式就較為簡約,一湯一飯加四菜,另加兩個甜品。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開席前致辭時表示,“酒微菜薄”通常是主人家的客套說話,但當天的午宴卻是事實。
為何港府的飯局如此簡約?原來,香港特首、問責官員或首長級公務員每年都會擺下不少飯局,宴請社會各界階層。為了防止浪費,港府對公務員酬酢開支一直有嚴格的規定,每人的開支,包括食物、飲品及小費在內,上限是午宴350港元、晚宴450港元。
除此之外,港府對公務飯局還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包括公費舉辦的中式午宴上,盡量只點6道菜或以下,并把吃剩的飯菜包好取走,避免造成浪費。
另外,政府人員安排宴請時,需得體之余,也不應予人奢侈印象。所以,以公費安排的飯局餐單不應包括昂貴食材或瀕危物種,包括不能吃魚翅。
有問責官員向記者透露,有次出席朋友婚宴,來前已經問明主人家會不會魚翅供應,對方也回答說沒有,但后來對方更改菜單后沒通知。當日,侍應上菜時,該官員不以為然,吃了一口后赫然看見菜上列明是魚翅,嚇得急急離席避嫌,怕給人發現而大造文章。
香港特首、問責官員或首長級公務員每年擺下的飯局,究竟會花多少錢呢?
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透露,在2009年至2011年期間,局長以及首長級公務員所用的公務宴請開支只有約4000萬港元,如以全港市民計算,每人只支付約5.8元!
不過這還是有不少灰色地帶。
審計署2013年審查2011年12月舉辦的國際廉政宣傳短片比賽及工作坊開支時,就發現該年12月6日晚上,相關人員宴請實際開支為每人523元,超出上限。但由于時任廉政專員湯顯明命令,將酒水分開結單,將開支降低到每人431元,算是蒙混過關。審計署在報告中就批評,廉署非常不誠實。
因此,香港特首梁振英履任后,宣布勵行申報守則,并進一步收緊對官員收受利益的要求。
新公布的《饋贈及公務酬酢一般指引》,雖然規定公務午宴及晚宴的人均開支,分別以450元及600元為上限,較以往規定的350元和450元為多,但有關開支須包括食物和飲品支出、服務費及小費;至于在同一場合另行購買的飲食費用,亦必須計算在活動總開支內。
雖然,前港府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認為,“若要在中環包房食飯,450元或有困難”,但前香港廉政公署調查主任、民主黨總干事林卓廷仍認為,午餐上限達450元是“相當豪華”,應該要節儉。
一名香港高官私下向記者說,指引早前已經在內部實行,每次請客吃飯,他叫手下向中環、金鐘、灣仔一帶“像樣”的飯店問價,對方都回答說很難安排,因為以目前物價,又要包房,一般都超過上限,不知道如何安排菜單。
有部分餐廳老板和這名高官相熟,勉強安排一些看得上眼的飯宴,但經常要欠他人情成分,高官不想每次都打人情牌,所以不敢再問,有時唯有自己掏腰包補差價。
有分析指出,根據行政署內部指引,雖然已經提高午膳晚餐費上限,但目前香港社會通脹如虎,中西區更是高消費之地,高官如果要跟從指引請客,只有改到灣仔或坐港鐵到遠至尖沙咀一帶吃飯。
(摘自《資治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