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銀
摘要:在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背景下,如何通過加強財務管理來提高企業的效益,是出版企業面臨的重大難題。筆者認為,出版企業應圍繞圖書的開發、生產、營銷等環節進行一體化的成本核算,將核算重心轉向單品種和全成本核算。同時,可運用成本回避的理念,改單位成本結轉法為成本彌補法,以便有效降低虛假利潤和不實資產。
關鍵詞:圖書 成本核算
圖書成本核算是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圖書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對出版社的生產經營活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出版社已實現了由事業單位向生產企業的轉型,出版社的生產形態也從單純的圖書編輯加工向圖書研發、生產、營銷一體化轉型,這兩種轉型對圖書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圖書成本核算的內容與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進而以有效的成本管理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圖書成本核算的特點
圖書產品(含紙質圖書和期刊、電子出版物)具有以下特點:
(1)品種繁多。出版社出書量基本上日出一種(含重印),一年少則幾百種,多則上千種,這是其與其他行業最大的區別;(2)出版周期短。一般圖書從確定選題到圖書上市只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暢銷圖書的出版周期會更短;(3)重復生產品種少。由于圖書市場競爭激烈,大部分圖書都屬于時效性圖書,幾乎無再版可能,只有常銷圖書和教材才有再版機會;(4)成本項目復雜。圖書的成本項目主要有選題策劃費、編校費、稿酬、裝幀設計費、排版費、印刷材料費、租型費以及編錄經費等。
圖書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成本核算區別于其他制造業的特點,主要有:(1)工作量大,無論是核算生產成本,還是產成品成本,都要按品種分版(印)次計算;(2)按品種法,既不需要分步驟也不能分批別計算成本;(3)不需要計算在產品成本,不存在將編錄經費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4)重印圖書也作為新品種單獨核算,每一種圖書只有一個固定的單位成本。
二、圖書成本核算方法
(一)定價法(計劃成本法)
目前,出版行業對成本核算應用較普遍的是“定價法”,即以圖書碼洋(圖書訂價)直接作為單書成本,實際成本與定價間的差異計入“產品成本差異”并計算出差異率,期末再將產成品成本和圖書銷售成本還原為實際成本。這種方法簡便易行,較好地解決了圖書入庫與會計核算不同步的矛盾,減少了成本會計工作量。但這種方法也存在著差異數額大的缺點(通常實際成本只占碼洋的40%-50%),導致財務賬面庫存與實際庫存嚴重不符、核算結果粗糙,同時也難以做到對圖書進行單品種核算。
(二)實際成本法
伴隨著國有文化單位逐步完成由事業到企業的身份轉換,業界競爭將更加激烈,要想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就必須改變過去粗放的管理。因此,單品種核算圖書成本已是大勢所趨,實際成本法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但是,由于圖書出版環節多、結算周期較長,往往圖書已經入庫并已銷售,而相關成本費用還沒有完全結清,導致收入與成本不配比。《新聞出版業會計核算方法》由此引入了“應計生產成本”科目,解決了成本費用結算不及時的尷尬困境。在實際工作中,圖書出版合同已明確約定定價、字數、內容篇幅、開本、印數以及紙張要求等,據此基本可以準確測算圖書印制成本,而編校審等費用在圖書印制前已實際發生,所以操作性還是很強。這種方法滿足了企業精細化管理,同時也有利于及時掌握每種圖書產銷存及盈利情況。
三、圖書成本結轉方法
(一)單位成本結轉法
目前我國大部分出版社都在采用傳統的單位成本結轉法對圖書銷售成本進行結轉,即先將圖書出版總成本除以該圖書的印制數量,從而得到單本圖書的成本,再根據該圖書的實際銷售數量結轉圖書銷售成本。
單位成本結轉法將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一一對應,雖然符合收入與成本的配比原則,但是無法回避圖書滯銷和圖書貶值的行業特點,極有可能出現圖書成本無處可轉、存貨成本高留低轉形成潛虧的情況,使得出版行業經營風險加劇。采用這種方法,并不能準確反映圖書成本變動和利潤的真實性。再者,目前大部分出版社都將圖書毛利作為考核業務人員的主要指標,并以此計算相關人員的績效獎勵,這樣往往會導致實際虧損圖書卻能提成獎勵的不合理現象。
(二)成本彌補法
為了彌補單位成本結轉法的缺陷,目前,部分出版社在對圖書銷售成本進行結轉時借鑒了國際通行的做法,應用了成本回避的理念,即只需核算圖書總成本,不再計算單位成本,當期實現的銷售收入首先彌補成本,只有將成本完全彌補以后才確認利潤,從而既防止了利潤虛增又避免資產不實,以此考核業務人員的績效也更為合理。成本彌補法也可理解為零毛利法,即以本期銷售收入為限結轉銷售成本直至成本結轉完畢再確認利潤,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同時也簡單方便利于操作。這種方法近似管理會計中的有效產出會計,是出版行業在實踐中摸索出的經驗。
(三)單位成本結轉法與成本彌補法實例比較
某出版社2009年印制一套叢書10000套,總成本1552476.18元,單位成本155.25元/套。歷年數據用兩種方法比較如下表:(人民幣 元/套)
根據上述實例,清晰的看出圖書時效性強的特殊性,銷售數逐年減少,直至處于滯銷狀態。但是根據單位成本結轉法核算,每年均產生利潤,滯銷的圖書賬面資產竟達112.68萬元,累計確認毛利68.87萬元。而采用成本彌補法,滯銷的圖書賬面資產僅為43.81萬元,因成本未彌補完畢,所以未產生毛利。深入分析還可以看出,如果圖書全部銷售,最終兩種方法計算的毛利是相等的,收入和成本整體是配比的。但是如果出現圖書滯銷,那么成本彌補法對于加強財務管理,有效防范企業資產虛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時更加合理地對業務人員進行績效考核與激勵。
四、圖書成本核算展望
在經營性文化單位體制改革和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作為高等學校出資舉辦的出版社,應當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抓手,構建組織框架和管理制度。在財務管理上,成本核算對于出版社的精細化管理和業績激勵尤為重要,可采取研發、生產、營銷一體化的全成本核算,合理確定圖書定價,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一)成本核算應向全成本核算轉型
出版社的經營活動已經從單純的出書、發行轉型為以現代企業管理為依托、集“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現代出版活動,核算重心自然要從圖書加工制造成本轉向包括研發成本、營銷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的全成本核算。注重整個圖書制作流程,圍繞圖書的研發、生產、營銷等環節進行一體化的全成本核算,從整體上尋找到成本控制和圖書質量的平衡點。
(二)成本核算要與市場營銷相結合
出版社成本核算應更加充分結合市場需求,在發行圖書之前做好充足的前期市場調研準備,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避免發行圖書滯銷的情況。同時,出版社應當擁有敏銳的市場觸覺,通過對市場的實時監控,及時調整圖書發行數量。總之,隨著圖書宣傳營銷力度的加強,圖書營銷成本的比重也成上升趨勢。
(三)成本核算應成為財務管理的軸線
成本管理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有效途徑,加強圖書成本核算是牽動出版社全局的大事,不僅是成本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必然要求,同時也關乎企業核心競爭力。就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來看,出版社除了以服務、質量作為競爭籌碼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格的競爭。因此,出版社的財務管理應當以精確的成本核算為軸線,進而合理確定圖書定價,有效控制研發、生產、營銷等成本,促進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
參考文獻:
[1]張慧.出版社戰略成本管理探討[J].編輯之友,2009(1).
[2]胡炯.加強產品成本核算提高企業競爭能力[J].經濟研究導刊,2012(15).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