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佩 ,馬海芹,戴德江,宋會鳴,沈 瑤 ,徐 永 ,王華弟*
(1.浙江省農藥檢定管理所,浙江杭州 3 10020;2.浙江農資集團 金 泰貿易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 10052)
草莓是深受人們普遍歡迎的水果,在我國種植分布廣,北到遼寧、南到浙江沿海城市的大多數省份都有種植。近年來,浙江省草莓種植面積呈擴大趨勢,2013年浙江省種植面積0.53萬hm2,產量10萬t,產值10億元以上,因其經濟效益好,逐漸成為建德、金東、衢江、鎮海等主產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1]。草莓白粉病 (Sphaerotheca macularis f.sp.Fragariae)由子囊菌亞門真菌羽衣草單囊殼菌侵染所致,是草莓上普遍發生的一種重要病害,一般田間株發病率在15% ~30%,重發田塊株發病率在45%以上,一般減產30%,嚴重達90%以上,嚴重影響草莓的品質和產量[2-3]。
醚菌酯 (kresoxim-methyl)化學名稱為 (E)-2-甲氧亞氨基-[2-(鄰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兼具保護、治療和鏟除作用,具有滲透及局部內吸性,持效期長,殺菌譜廣,對黃瓜、甜瓜、葡萄等作物的白粉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4]。為進一步明確醚菌酯對草莓白粉病的田間實際防治效果,2011-2012年開展了30%醚菌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2年4省8地試驗。
2011-2012年分別在浙江、山東、河南、北京開展2年4省8地的草莓白粉病田間藥效試驗。浙江試驗點為蘭溪市永昌街道下孟塘村 (品種為紅頰)、建德市農科院草莓基地 (品種為紅頰),山東試驗點分別為泰安市岱岳區北集坡鎮東北集坡村 (品種為豐香)、泰安市岱岳區良莊鎮南官莊村(品種為甜寶),河南試驗點為鄭州市南曹鄉大湖村 (品種為明星),北京試驗點為北京順沿特種蔬菜基地 (品種為幸香),大棚栽培。各試驗地排水良好,雙行高壟栽培,畦寬60 cm,溝寬30 cm,株距20~25 cm,9萬~12萬株·hm-2,種植體系與當地草莓種植實踐一致,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供試草莓品種為紅頰、豐香、甜寶、明星、幸香。防治對象為草莓白粉病。
供試藥劑為30%醚菌酯可濕性粉劑 (浙江錢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先正達 (蘇州)有限公司),市售。
各試驗地均設5個處理:醚菌酯67.5 g·hm-2(T1);醚菌酯180 g·hm-2(T2);醚菌酯216 g·hm-2(T3);百菌清 1 507.5 g·hm-2(CK1);清水對照 (CK0)。
隨機區組排列,小區15 m2,4次重復。采用工農-16背負式噴霧器,噴液量為750 kg·hm-2,于草莓白粉病發病初期噴藥 (浙江蘭溪試驗點的第1次施藥時間為2011年11月14日,建德為2012年11月7日,山東為2011年5月15日和2012年5月8日,河南為2011年10月17日和2012年4月15日,北京點為2011年5月13日和2012年2月15日),連續施藥3次,間隔7 d。
于施藥當天和藥后7 d分別調查發病情況,并目測安全性。采取對角線五點取樣法,每點調查3株,每株調查3張葉片,共45張葉片。病情分級標準為: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6% ~15%;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6% ~25%;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26%~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0%以上。調查計算病情指數和校正防效,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測驗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由表1可知,浙江建德試驗結果顯示,醚菌酯不同濃度及對照藥劑噴霧處理,7 d后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在91.4%~98.8%,且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浙江蘭溪結果顯示,醚菌酯3濃度噴霧處理,7 d后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分別為73.4%,86.3%,87.3%,T2和T3處理間防效無差異;T1的防效極顯著低于T2和T3的防效,但與對照藥劑百菌清無顯著差異。

表1 各處理對草莓 (紅頰)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圖1可知,2011年山東泰安的結果表明,醚菌酯3濃度噴霧處理對豐香草莓白粉病具有較好的防效,藥后7 d的防效分別為78.91%,85.55%,86.84%,對照藥劑百菌清的防效為77.24%;2012年,醚菌酯3濃度噴霧處理對甜寶草莓白粉病防效分別為75.77%,86.37%,88.14%,對照藥劑的防效為82.79%。河南鄭州2年的試驗結果表明,醚菌酯對明星草莓白粉病具有較好的防效,藥后7 d,180和216 g·hm-2處理的防效達80.84% ~88.19%,對照藥劑百菌清的防效為75.39%~77.73%。
北京順沿2年的結果表明,醚菌酯對幸香草莓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效,藥后7 d,3種濃度的防效在66.27%~88.71%,對照藥劑百菌清的防效為65.78% ~78.02%。

圖1 藥劑處理對草莓白粉病的校正防效
2年4省8地的試驗結果表明,醚菌酯對草莓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從總體上看,醚菌酯67.5 g·hm-2噴霧處理的防效與對照藥劑百菌清的防效相當,而醚菌酯180和216 g·hm-2噴霧處理的防效顯著好于對照藥劑。各試驗點安全性目測結果表明,30%醚菌酯對不同品種草莓 (紅頰、豐香、甜寶、明星、幸香)具有較好的安全性,未觀察到對草莓生長和非靶標生物的不利影響。根據本研究結果,醚菌酯可在生產上推廣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
醚菌酯屬于QoI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和鏟除活性,持效期長。因此,醚菌酯用于草莓病害防治時,防治時間應掌握在病害發生初期,并根據病害發生的實際情況決定藥劑的使用量和防治次數。生產上,建議使用劑量為180~216 g·hm-2,對水750 kg·hm-2,在草莓白粉病發生初期進行均勻噴霧,連續防治2~3次,間隔7 d。在田間噴霧時,要注意噴霧質量,特別是對草莓葉片正反面和幼果等部位都要進行仔細、均勻噴霧,以保證防治效果。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長過程中防治難度大、危害損失重的一種主要病害。其分生孢子借氣流侵染寄主葉片并傳播病害,適宜的溫度、濕度和草莓長勢是決定病害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5-6]。因此,在病害控制上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通過抗病良種種植,不同作物間的輪作,棚室管理,調節溫、濕度,加強肥水管理、藥劑防治等綜合措施,有效控制病害流行。此外,為避免或延緩草莓白粉病對藥劑的抗性,醚菌酯可與氟硅唑、醚菌·啶酰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已登記藥劑交替、輪換使用。
[1] 王華弟,徐永,陸劍飛,等.浙江省特色作物農藥登記財政扶持政策創新與實踐[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4,35(5):11-16.
[2] 王國良.浙東大棚草毒白粉病菌越夏和初侵染菌源的研究[J].植物保護,2004,30(1):36-39.
[3] 朱衛剛,胡偉群,張蕊蕊,等.醚菌酯與苯醚甲環唑混用對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增效作用 [J].中國蔬菜,2012(6):85-88.
[4] 李焰,周葉兵,劉杰,等.新型殺菌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7(1):50-52.
[5] 王國良,何鐵漢.大棚草莓白粉病嚴重發生原因初步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3,16(2):130-133.
[6] 段麗霞.保護地草莓白粉病的無害化防治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5,33(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