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崇友
(日照市東港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日照 2 76800)
在比較粗放的飼養條件下,畜禽能夠采食大量的青飼料,一般不會出現維生素缺乏。但在集約化、高密度的大群飼養方式時,動物采食高能量、高蛋白的配合飼料,僅依靠飼料中的天然來源已不能滿足動物的需要,會出現維生素缺乏問題,必須補充各種工業化生產的飼料維生素添加劑。維生素按其性質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參與動物體內的多種化學反應,維持機體組織、細胞功能和結構的完整性。飼料中脂溶性維生素缺乏或過量會引起動物的一些代謝病,影響生產性能。脂溶性維生素中除維生素K可由動物消化道合成足夠的量外,其他脂溶性維生素都必須由日糧提供。脂溶性維生素對產蛋母雞生長、骨骼發育、繁殖、抗應激、提高免疫力、改善蛋殼色澤和強度等各方面都直接或間接地發揮著作用。由于維生素A、D、E存在易氧化分解的特性,本實驗選取微囊包被高穩乳化維生素ADE(簡稱乳化維補)添加在蛋雞基礎日糧中,以觀測其對蛋雞血清生化指標和生產性能的影響,為復合脂溶性維生素在畜牧生產中的科學應用提供參考。
試驗動物為260日齡,體重相近的海蘭褐蛋雞,采購自某蛋雞廠。微囊包被高穩乳化維生素ADE(乳化維補)由蘇州科牧動物藥品有限公司提供,其中每千克乳化維補中含維生素A 6 500 000 IU、維生素D 5 000 000 IU和維生素E 12.5 g。
1.2.1 試驗設計與飼養管理
將同批260日齡的海蘭褐蛋雞600只,隨機分為A,B,C,D組,每組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50只雞。A組為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B,C,D組分別飼喂添加0.02%(維生素A 1 300 IU·kg-1,維生素D 1 000 IU·kg-1,維生素E 2.5 mg·kg-1),0.04%(維生素A 2 600 IU·kg-1,維生素D 2 000 IU·kg-1,維生素E 5.0 mg·kg-1)和0.06% (維生素 A 3 900 IU·kg-1,維生素 D 3 000 IU·kg-1,維生素E 7.5 mg·kg-1)乳化維補的飼料。試驗期30 d,每只雞日飼喂量130 g·d-1。試驗開始前7 d進行預備試驗,使各重復組調整至產蛋率差異不顯著。飼料為山東某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蛋雞產蛋期復合預混料。飼養管理按《海蘭褐蛋雞飼養管理手冊》進行。
基礎飼糧配方。玉米 63.20%,大豆粕16.20%,菜籽粕5.10%,小麥麩5.81%,磷酸氫鈣1.85%,石灰石粉7.57%,賴氨酸0.04%,蛋氨酸0.16%,食鹽0.03%,微量元量0.03%(換算為飼糧中添加量為 MnSO4·H2O 66 mg·kg-1,ZnO 66 mg·kg-1,FeSO4·7H2O 33 mg·kg-1,CuSO4·5H2O 9 mg·kg-1,Na2SeO30.30 mg·kg-1,NaIO30.90 mg·kg-1,以石灰石粉為稀釋劑),維生素0.01%(復合預混料每千克含維生素A 2 500 IU,D 500 IU,E 5 mg,K 3 mg,B12 mg,B23 mg,B63 mg,B120.01 mg,泛酸鈣10 mg,煙酸25 mg,生物素0.12 mg,葉酸0.55 mg,加入二氫吡啶,以小麥粗粉為載體,氯化膽堿500 mg于配試驗飼糧時直接添加)。
營養水平。代謝能11.47 MJ·kg-1,粗蛋白質15.82%,賴氨酸 0.71%,蛋氨酸 +胱氨酸0.61%,鈣3.42%(包括微量元素預混料稀釋劑中鈣量),有效磷0.40%。
1.2.2 生產性能的測定
試驗期間以重復組為單位每天記錄產蛋數、破蛋數、蛋重,計算產蛋率、平均蛋重、破蛋率。
1.2.3 血清指標的測定
試驗結束,每組隨機抽出5只雞,進行心臟采血。測定總膽固醇、血清鈣、血清磷、IgA、IgG、IgM。膽固醇的測定采用膽固醇氧化酶終點法;IgA、IgG、IgM的測定采用免疫比濁法;血清鈣的測定采用鄰甲酚酞絡合酮法;血清磷的測定采用磷鉬酸法。
1.2.4 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數據處理與分析采用SPSS13.0的One-Way-ANOVA程序進行。采用Duncan'S進行差異顯著性比較,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性判斷標準。
由表1可知,與對照組A組相比蛋雞飼料中添加不同量的乳化維補對生產性能的影響不同。C組和D組平均產蛋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A組,分別高出6.05% 和6.15%。B組產蛋量率高于A組;C組和D組產蛋率較B組分別高出2.70%和2.65%,較A組分別顯著高4.14%和4.09%。平均蛋重以D組最高,C組次之,略高于A組與B組,各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C組和D組破蛋率較A組降低25.00%和29.17%,差異顯著,B組較A組破蛋率降低8.33%。
表1 日糧中添加乳化維補對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乳化維補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水平,提高血清鈣、磷的含量,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試驗D組總膽固醇含量最低,C組次之,較A組與B組分別降低12.98%和6.11%,差異顯著,A組與B組無顯著差異。血清鈣的含量隨著乳化維補添加量的上升而有所增加,D組含量最高,顯著高出A組17.8%,B組和C組與A組相比血清鈣含量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1.49%,10.78%。試驗組血清磷含量均較對照組A組增加,B組增加2.01%,C組顯著增加8.95%,D組顯著增加8.50%。試驗組B組與對照組A組在IgA含量上無顯著差異,C組較對照組A組提高33.3%,D組較對照組A組提高66.7%。試驗組C組IgG含量最高,高出對照組A組12.04%,D組次之,高出對照組A組9.26%,B組略低于A組。IgM含量以C組最高,B組最低,且各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
表2 日糧中添加乳化維補對蛋雞血清相關指標的影響
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E是家畜家禽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由于維生素A對紫外線不穩定,且易被氧化。維生素E對氧十分敏感,遇光空氣可被氧化。維生素D不溶于水,給臨床使用帶來很大不便。本試驗選用微囊包被高穩乳化維生素ADE(乳化維補),避免外界環境對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E的影響,同時保證較為精確的產品含量值。本試驗結果表明在日常飼料中添加乳化維補平均產蛋量、產蛋率均明顯提高,這與國內研究報道的相一致。任轉龍等[1-3]在維生素對產蛋雞生產性能的研究中均證實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A、D、E,對蛋雞的產蛋量和產蛋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試驗中,在日糧中添加0.4%的乳化維補破蛋率降低25%,分析其原因是維生素D促進了鈣在腸粘膜細胞中形成鈣結合蛋白,從而促進了鈣的主動吸收,使蛋殼中鈣的含量增加,蛋殼厚度增加,相對破蛋率下降,但過高或過低的維生素D水平都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楊濤等[4]的研究證實隨著維生素 D水平的升高,軟破蛋率顯著降低 (P<0.05)。何欣等[5]研究發現,日糧添加1 500 IU·kg-1維生素D破軟蛋率比空白對照組降低74.36%,日糧中添加3 000 IU·kg-1維生素D破軟蛋率比空白對照組差異不顯著。本試驗結果與其趨勢相符,但其破蛋率降低程度遠高于本試驗,這可能是由于本試驗未將軟殼蛋計算在內,導致差距較大。說明蛋雞日糧中添加適量的脂溶性維生素有利于蛋殼品質的改善,降低蛋殼破損率。在平均蛋重方面,試驗組較對照組略有提高,但差異并不顯著,追其原因是因為蛋重是受飼料營養因素的調控,飼料中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及其利用率決定蛋品的重量。該結果與汪秀娟等[3-7]的結果一致。總體來看在飼料中添加0.04%的乳化維補即可起到提高平均產蛋量、產蛋率,降低破蛋率的效果。
脂溶性維生素是動物體內不可缺少的,其在提高動物生產性能、促進骨骼發育和鈣磷吸收、改善動物肉品質及免疫細胞的形成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雖然部分脂溶性維生素在動物體內可以合成,但其需要量較大,仍需要從食物中獲得,飼料中添加的脂溶性維生素的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動物的免疫性能、鈣和磷的代謝等。本項目對血清中的總膽固醇、血清鈣、血清磷及免疫因子進行了檢測。隨著乳化維補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的總膽固醇呈下降趨勢,這與呂錦芳等人報道隨著維生素A、D水平的增加,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逐漸降低,以空白對照組最高的研究結果相符。血清鈣、血清磷的濃度隨乳化維補添加而增高,0.04%添加量與0.06%添加量差異不顯著,這與多樂等[8]的隨日糧維生素A水平的增加,血清磷含量顯著性增加相符,但與其研究報道的血清鈣含量降低相悖。閻佩佩等[9]的研究發現血清鈣含量與維生素A添加水平均有顯著的二次曲線關系,維生素A到達某一添加水平時,血清鈣含量最高,隨后呈下降趨勢,從側面說明適量添加維生素A能增加血清中鈣的含量。Veltmann等[10]給飼糧添加維生素 A 4 000,40 000 IU·kg-1及維生素 D 225,450,900,1 800 IU·kg-1發現火雞血鈣濃度隨飼糧維生素D水平升高而增加。
IgA、IgG、IgM是參與家禽體液免疫的主要免疫因子,是機體對抗原產生免疫應答反應的重要表現。Freidman等[11]發現維生素A在機體免疫中起調節作用,但不是免疫系統的組成成分,Leutskaya[12]試驗表明提高飼糧維生素A含量可使被免疫雞血清抗體含量增加25倍。解新霞等[13]的研究顯示維生素A對肉雞免疫功能的影響存在劑量依賴效應,較低劑量的維生素A對肉雞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適當提高添加劑量對免疫功能有一定促進效果,過高添加劑量對免疫功能的促進效果減弱。日糧維生素D水平為5 000 IU·kg-1時,肉雞免疫功能較強。日糧維生素E水平1 500 IU·kg-1并不能促進肉雞的生長性能,但對胸腺指數和法氏囊指數有一定促進效果。本試驗結果與以往報道結果相符,試驗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且出現免疫水平隨乳化維補添加量增加而遞增的趨勢。
在本試驗范圍內,0.04%添加量的乳化維補能顯著提高蛋雞的生產性能,有降低蛋雞血清中總膽固醇含量、提高血清中鈣、磷的濃度。在一定的范圍內,免疫球蛋白水平與乳化維補添加量正相關。
[1] 任轉龍,龔月生,武會娟.維生素A、E、B2對蛋雞生產性能和部分生化指標影響的研究[J].當代畜禽養殖業,2007(1):24-26.
[2] 包志,張忠遠.日糧中添加維生素A對蛋雞生產性能及蛋品質的影響[J].飼料博覽,2012(4):36-38.
[3] 汪秀娟.日糧中添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3對蛋雞產蛋性能及蛋殼品質的影響 [J].現代農業科技,2008(4):175,178.
[4] 楊濤.不同來源和水平的維生素D3對蛋雞生產性能、蛋品質和脛骨質量影響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5] 何欣,王曉霞,張震明,等.維生素D3對蛋雞產蛋性能和蛋殼質量的影響[J].中國飼料,2001(12):10-11.
[6] 郝正里,肖金玉,項光華,等.維生素A、D、E添加水平對產蛋雞血清與蛋黃生化指標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0,35(3):243-250.
[7] 呂錦芳,陳世勇.日糧維生素A、D水平對蛋雞生產性能、卵黃膽固醇、血清膽固醇、血Ca的影響 [J].中國飼料,1995(19):17-18.
[8] 多樂.日糧維生素A水平對肉雞生產性能、免疫器官及骨骼鈣磷代謝的影響[D].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10.
[9] 閻佩佩,石天虹,井慶川,等.維生素A對肉雞生產性能、血清生化指標、器官指數及脛骨灰分含量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4(8):2349-2356.
[10] Veltmann J R.Intraction between high-dietary vitamin A and low vitamin D 3 in the chick and turkey[J].Poultry Science,1985,3(2):299-308.
[11] Friedman A,Meidovsky A,Leitner G,et al.Decreased resist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to Eschrichia coil infection in chicks with low or high intakes of vitamin A [J].Journal of Nutrition,1991,121:395-400.
[12] Lentskaya Z K.Antibody synthesis stimulation by vitamin A in chickens[J].Poultry Science,1977,3(12):445.
[13] 解新霞.維生素A、D及E對肉雞生長性能、免疫功能和骨骼鈣磷代謝的影響[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