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娟

摘要:高校會計制度旨在規范高校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進一步適應政府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更好地服務高校財務、預算、資產、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財政部于2013年12月印發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號),以下簡稱“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相比1998年開始實施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財預字[1998]105號,以下簡稱“原制度”),新制度內容多、變化大、涉及面廣。作為高校的財會人員,日常工作瑣碎繁忙,很少有時間去系統、完整地學習新制度。本文通過分析新制度的主要變化,比較原制度和新制度下相關賬務處理的差異,幫助財會人員及早掌握新制度,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高等學校會計制度 會計信息質量
高校會計制度旨在規范高校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進一步適應政府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更好地服務高校財務、預算、資產、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財政部于2013年12月印發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號),以下簡稱“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制度將促使高校的財務狀況、事業成果、預算執行情況得到更為全面、真實、合理的反映,對于提升高校會計信息質量和財會管理水平、強化高校資金的科學化管理、促進高校健康可持續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一、新制度體現了公共財政改革涉及到的會計核算要求
2000年以來,我國進行了一系列的公共財政改革,包括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類、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管理等。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對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規范性提出了嚴格要求。在沒有實施國庫集中支付之前,所有財政撥款都是實撥資金,全部撥到高校的賬戶里,這樣容易導致高校資金支出不規范,無法進行實時監控,容易滋生腐敗。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財政部門對資金的流向和流動進程進行及時監督,減少資金撥付環節和資金沉淀,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以國庫集中支付為例進行說明
原制度下,所有的預算撥款都是撥到學校賬戶里,高校在收到100萬元的教育經費撥款時,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100萬元
貸:教育經費撥款 100萬元
購買5萬元材料時,賬務處理為:
借:教學支出——材料費支出 5萬元
貸:銀行存款 5萬元
新制度下,資產類科目里設置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和“財政應返還額度”兩個一級科目對國庫集中支付賬務進行核算。具體又分為國庫直接支付和國庫授權支付兩種方式。
1.國庫直接支付
在國庫直接支付方式下,由財政部門直接將款項支付到供應商的賬戶里。在教育部屬高校里,國庫直接支付額度的比例相對較少,年底前基本都能支完。
高校在購買5萬元材料需要支付款項時,需要先持相關材料到財政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審核無誤后,通知代理銀行將款項劃撥到收款單位的賬戶里,由代理銀行對高校出具蓋章的“直接支付到賬通知書”。高校在收到“直接支付到賬通知書”時,按照通知書上的金額確認收入和支出,賬務處理為:
借:教學支出——材料費支出 5萬元
貸:財政補助收入 5萬元
2.國庫授權支付
在國庫授權支付方式下,財政部門將高校預算撥款的額度撥到高校國庫賬戶里。高校在發生相關業務時,開具國庫授權支付支票進行支付。
高校每月在收到代理銀行蓋章的“授權支付到賬通知書”時,賬務處理為:
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100萬元
貸:財政補助收入 100萬元
高校在購買材料時,根據開具的國庫支票存根,賬務處理為:
借:教學支出——材料費支出 5萬元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5萬元
“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年末借方余額,反映高等學校尚未支用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年底時,授權支付額度沒有用完,高校依據代理銀行提供的對賬單作注銷額度的賬務處理:
借: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授權支付 20萬元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20萬元
下年度年初,高等學校依據代理銀行提供的“額度恢復到賬通知書”作恢復額度的賬務處理:
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20萬元
貸: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授權支付 20萬元
二、新制度明確規定了基建數據定期并入高校財務大賬
原制度下,基建財務賬和事業財務賬是兩個賬。基建財務會計人員負責基建項目的收支核算工作,年底編報基建財務決算。事業財會人員負責學校事業支出的收支核算工作,年底編報部門決算。一個單位主體,要分別向主管部門上報財務決算。
新制度下,在資產類科目里設置了“在建工程”科目,用以核算高等學校已經發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種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擴建、修繕等)和設備安裝工程的實際成本,并要求高校基本建設投資應當單獨建賬和核算,至少按月并入事業財務賬里。
三、新制度體現了資產的真實價值
原制度規定高校購買固定資產后,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保持不變。
新制度規定高校應當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考慮預計凈殘值。在資產類科目里設置了“累計折舊”,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新制度對高校固定資產進行重新分類,新的分類為: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但是,文物和陳列品、動植物、圖書、檔案、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除外。
購買固定資產和月初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見下表:
四、新制度的會計核算基礎發生變化
隨著學校辦學形式多樣化、資金來源多元化,高校會計的核算基礎也應發生相應變化,以適應新形式的發展要求。原制度采用收付實現制基礎,新制度規定高校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的核算應當按照本制度的規定采用權責發生制。如以收學費為例,假定學校有1萬名學生,每人每年學費5000元,實際繳費人數為8000名。
原制度下,采用收付實現制,根據實際繳費人數和收費標準進行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 4000萬元
貸:應繳財政專戶款——學費 4000萬元
新制度下,采用權責發生制,根據學生全部人數和收費標準計算應收繳的學費
借:應收賬款——學費 5000萬元
貸:應繳財政專戶款——學費 5000萬元
實際收取學費時:
借:銀行存款 4000萬元
貸:應收賬款——學費 4000萬元
“應收賬款——學費”科目的余額反映了應收未收的學費金額,有利于實時查詢學生欠費金額,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學費催繳工作。
五、新制度的會計科目及核算發生了變化
(一)資產類科目
1.取消了“應收及暫付款”、“借出款”一級科目,相應增加了“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三個一級科目。
2. 取消了 “對校辦產業投資”、“其他對外投資”科目,相應增加了“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科目。
(二)負債類科目
1. 取消了“應付及暫存款”一級科目,相應增加了“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四個一級科目。
2.取消了“應付工資(離退休費)”、“應付地方(部門)津貼補貼”、“應付其他個人收入”科目,相應增加了“應付職工薪酬”一級科目。
(三)凈資產類科目
1.新制度設置了“事業基金”科目,但不再在該科目下設置“投資基金”明細科目。
2.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設了“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此科目主要核算高校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非流動資產占用的金額。
3.對專用基金的核算內容進行了調整,刪除了“修購基金”的內容、增加“學生獎助基金”的核算內容。
4.增設了“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科目,分別核算財政補助資金的結轉數和結余數、非財政補助資金的結轉數。
六、新制度完善了財務報表體系,優化了財務報表結構
1.資產負債表的格式發生了變化
原制度下,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公式是: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
新制度下,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公式是:資產=負債+凈資產
2.優化了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和項目,按照流動性和非流動性排列資產和負債等項目。
3.會計報表體系更加完整
新制度調整了收入支出表的格式,使之既能夠反映高校收入總額和支出總額信息,又能夠反映各種不同來源資金的收、支和結轉結余情況。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號.
[2]馮寶軍,榮翠芳.高校應對新會計制度實施的策略研究[J].教育財務研究,2011(5).
[3]陳宏斐.國庫集中支付對高校財務管理影響淺析[J].財會通訊,2009(5).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計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