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新太空探索計劃,希望在二十一世紀30年代中期之前將宇航員送上火星。根據新計劃,美國政府將在航天飛機編隊退役后邀請更多私營企業參與太空探索、研制運載火箭等太空運載工具。
2013年,荷蘭非營利組織“火星一號”推出單程前往火星移民的“火星一號”計劃,引起爭議。該機構負責人巴斯·蘭斯多普曾表示,其發起的移民火星計劃也許不能如期實現。
其實,以現有的航天技術登陸火星并不難,難的是對火星環境的改造。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在小布什總統時期曾制定了載人登陸火星計劃,時間是2030年前后。而私營組織帶領人類移民火星,估計最快也要到2050年。
2011年,美國《宇宙學》雜志稱,人類最快在20年后就可以展開私人贊助的火星單程之旅。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德克·舒爾茨·馬庫赫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建議NASA,最好由兩名60來歲的宇航員充當“先行者”,乘坐單程太空船飛往火星定居。他們可將太空船作為“生活艙”,由地球定期發送補給物品。
美國《宇宙學》雜志對此建議做了報道后引發了強烈的反響,至少400名讀者通過電子郵件、電話或雜志社取得聯系,表示愿意充當首批有去無回的“火星移民”。雜志主編T博士說:“一開始我們以為是惡作劇,但我們收到了越來越多的郵件,一些志愿者甚至還詳細列出了他們的理由和資格,我們才意識到他們完全是認真的。”
2013年5月,荷蘭非營利組織“火星一號”網站上招募“火星移民”,全球八萬人報名。根據“火星一號”公布的信息,2023年,通過海選出的志愿者,經過培訓之后他們將搭乘載人宇宙飛船前往火星,成為這顆“紅色星球”的第一批地球移民。“火星一號”創始人巴斯·朗斯多普(Bas Lansdorp)還現身上海,舉辦了一場小規模的“火星移民招募”推介會。
遭受質疑 被認為是騙局
據悉,推出“移民火星”計劃的公司“火星一號”是在2011年6月23日注冊的機構,雇員僅一人,注冊地址是阿默斯福特的一處民居,也是被諸多媒體稱為“首席執行官”的巴斯·蘭斯多普的個人登記住址。同時,作為公司的辦公地點,現場并沒有“火星一號”的相關標識,蘭斯多普和他的同事只是在一大片開放辦公區域中占據了幾張桌子而已。因此,媒體推斷“火星一號”移民計劃很有可能是一場商業騙局。
美國《赫芬頓郵報》稱,據該組織預算,實現“火星計劃”至少需要60億美元,截至2013年4月,該組織通過網上捐款僅籌到7.2萬美元。報道稱,以這個速度看,就算忽略人員、技術等難題,2023年也絕對不可能把人送上火星。
否認騙局 力證登火計劃可實現
“火星一號”方面對騙局一說予以否認,該機構2013年5月21日發表聲明回應相關質疑,聲稱該計劃是“一個嚴肅的太空任務,且正取得積極進展”。聲明介紹說,至今該機構的“核心團隊”已經有了10名成員,他們現在在荷蘭阿默斯福特的一處辦公樓里租用了“靈活”的辦公場地以適應“擴張的團隊”,之所以使用機構負責人之一蘭斯多普的住處作為在荷蘭商會的登記地址,是因為租用的辦公場地地址不允許被用于商業登記。此外,聲明還列舉了一些知名專家成為這一計劃的顧問,以及已簽訂的相關技術協議等。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物理學教授、1999年諾貝爾獎得主杰拉德·特·胡夫特在接受《新科學家》雜志采訪時說,他曾質疑過這個“火星計劃”,但通過了解該機構所從事的研究,他開始相信人類能在10年內登陸火星。《赫芬頓郵報》稱,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史蒂夫·沃茲尼克也是“火星一號”的支持者之一,他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登陸火星的計劃對他頗具誘惑,他本人也很愿意參與這一計劃。
荷蘭“火星一號”公司2013年12月10日宣布,正式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英國薩里衛星技術有限公司(SSTL)展開合作,委托他們設計火星探測器和一個通訊衛星,但不包括生產制造。這一計劃于2018年發射的任務將實踐一些載人登陸的技術,并試驗在火星表面取得水源。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設計機器人著陸器,SSTL公司將設計通訊衛星,用于視頻、數據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