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在世界載人航天事業蒸蒸日上的今天,大家經常能從各種報道中看到宇航員乘坐航天器的視頻畫面,而且如果宇航員執行出艙任務,我們還能一覽他們在太空中行走的英姿??赡阒绬??真正的載人航天起始于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世界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繞地球運行一圈后成功返回。加加林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員。
從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產生至今,50多年過去了,載人航天事業也有了重大發展和進步,可你要因此認為成為宇航員并登上太空只是個輕松又光彩的活兒,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不僅成長為宇航員的道路十分艱辛,就連當上了宇航員并在太空中活動和執行任務也是需要付出很多心力的。萬事開頭難,只要你掌握了技巧,其實也有規律可循。下面,咱們就看看宇航員們究竟是如何在神秘的太空中生存的吧。
行走有工具
俄羅斯宇航員索洛維耶夫·阿納托利·雅科夫列維奇是太空行走的“世界冠軍”,他前后出艙16次,累計在太空行走80多小時,這一紀錄使他成為太空行走累計時間最長的宇航員。當他談起第一次進行太空行走的感受時,認為太空行走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他展示了自己保留至今的一副手套,那是他首次太空行走時使用的。索洛維耶夫·阿納托利·雅科夫列維奇說:“我當時就帶著這副手套,打開艙門,我抓住把手,在我的周圍僅僅是一個沒有空氣的太空,沒有什么特別興奮的感覺。當時有兩根保險繩系在我身上,我一直死死地抓住保險繩上的把手。但在以后的多次太空行走時,我就很自然地抓住保險繩就行了,不必要使那么大的力氣了。”
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宇航員的身體都是飄浮著的,他們移動身體一般是用手,而不是用腳。航天飛機或空間站內外都設有一些扶手,在行走的時候,航天員就用手握住一個一個扶手,來回移動身體,這些扶手成為宇航員太空行走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是在離航天飛機或空間站較遠的地方,宇航員行動時,還會用一種特殊的機動裝置來推動自己的身體。在失重狀態下,宇航員只要握住扶手,無論是頭朝上直立著,或是頭朝下倒立著,或是身體橫躺著,都可以“行走”。
吃飯有門道
在太空中吃飯,你可能不會像平時一樣淡定地拿起筷子夾住菜,配著飯往嘴里扒。因為如果杯子和飯碗上沒有蓋子,水和飯菜就會飄浮在空中,這會給宇航員飲水和吃飯帶來很大的麻煩。
早期的太空食品是糊狀的,如蘋果醬、牛肉醬、菜泥和肉菜混合物之類。這些醬類有的包在帶吸管的塑料袋內,有的則用“牙膏管”包起來。除糊狀食品外,還有需要加水軟化的復水食品和壓制成小立方塊的“一口吃”食品(剛好一口吃一塊)。后來,太空食品及包裝都有了很大的改進。現在的太空食品多采用易拉罐包裝,以便加溫。為防止開蓋時食品飛走,在易拉蓋下還通常加封一層塑料膜。
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上都有“太空櫥柜”,內有食品儲存箱、調味品儲存箱、分水器、加熱箱、餐具箱、清潔衛生用品箱和廢物箱。此外,還有一個折疊式的食品制備臺。宇航員進餐不用餐桌,而是用餐盤。餐盤上有6個凹槽,槽內有金屬彈簧夾具,用來固定食品容器。餐盤的一側為不銹鋼的光潔表面,用來放置磁化餐具。
餐盤可以固定在其他設備上,也可固定在艙壁上。根據習慣,最好將餐盤固定在大腿上,這樣宇航員就可以坐著進餐了。宇航員用普通的餐具就可以從容器中取出食物,特別是有黏性的醬、濃湯、布丁和肉塊等。如果用湯匙盛牛奶,即使手左右晃動,牛奶也不會溢出來。因為水會飄浮在艙內,危及宇航員和儀器設備的安全,所以太空中的飲用水都是密封袋包裝的,要用軟管吸或對著袋嘴喝。
我國的航天食品具有中國特色。航天集團專門有一個機構負責研究太空食品。宇航員三餐吃什么,怎么搭配,都設計得非??茖W。比如,“神舟”五號的菜單就十分豐富,品種有20種之多。這使宇航員在太空中不僅可以吃到魚香肉絲和宮保雞丁,飯后還可以喝一杯清爽的綠茶。
睡覺有趣味
我們知道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因此有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極為重要。宇航員在太空中也有一個溫馨的“臥室”,雖然空間有些狹窄,但是其中配有量身定做的“家具”,在柔和的燈光下,宇航員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失重狀態下,宇航員睡勢的不受限制,可以躺著睡、坐著睡、站著睡,甚至可以倒立著睡。宇航員只需要在居住艙中找一個沒有噪聲和振動干擾的“小天地”,便可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不過,宇航員在睡覺之前一定要用一根帶子將身體固定在某個地方,否則睡著后,由于呼氣的推力會將身體推到空中,在艙內飄來飄去,如果運氣不好還會直到碰撞在某個物體上而驚醒。而且,在宇航員脫掉衣服鉆進睡袋之前,一定要將衣服和鞋子放進衣柜里,否則衣服會也會隨處在艙內飄浮,極有可能撞上自己。
如廁、洗浴要當心
宇航員在宇宙中航行如何搞好個人衛生呢?這是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的。
洗澡對于太空中的宇航員來說是個大問題。美國的“太空實驗室”有專門的太空淋浴器。所謂太空淋浴器,其實是一個帶蓋的圓筒,里面有手持噴頭和液體肥皂,地板上有吸水孔將水吸走。在淋浴前,必須先用限制帶把腳固定在地板上,否則在淋浴中身體會不停滾翻,還要將淋浴筒的蓋子蓋好。
現在的宇航員一般都采用“海綿浴”。每次洗澡備有兩塊海綿布,一塊用于洗臉和頭發,另一塊用于擦洗身體。此外,還有一塊濕布用于擦身上的水。
宇航員上廁所時,首先要將自己固定好,然后要切記把屁股貼緊馬桶邊緣,使馬桶內部完全密封。太空馬桶實際上是“抽氣馬桶”,如果馬桶內部不能完全密封,氣流不能將大小便帶走,大小便就會在座艙中“天女散花”。后果嘛,非常可怕!
休閑玩樂也鍛煉
沒人規定上了太空就不能玩樂吧?如果宇航員能做些娛樂活動,來緩解在太空中的枯燥生活,真是美事一樁。如今電話、電腦也都能被宇航員帶上太空了,宇航員可以在艙內欣賞自己喜歡的電影、電視劇等文藝節目。更有創意的是相機也被送上了太空,宇航員除了親手記錄在太空中生活工作的場面外還能自拍!很多宇航員對自拍樂此不疲,經常會到社交網站上更新自己在太空中拍到的“生活照”。
有些宇航員在太空中也會自己找些有意思的事情來做,比如幫他人理發,或者干脆自己找個地兒玩玩健身器。這些看似簡單的娛樂,其實不光為了幫助宇航員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邊玩兒邊做科學實驗,檢驗在失重環境下人的操作反應、認知決策的變化。這樣的娛樂活動不僅能獲得科學的實驗數據,也使太空生活跟枯燥不再沾邊兒。
看罷了宇航員們在太空生活的點點滴滴,相信你對他們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雖然現今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是他們承擔的任務也越來越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會把宇航員們的太空生活打造得更加美好。到那時,不僅宇航員們能在太空中生活自如,就連我們這些沒有經過艱苦訓練的普通人也能輕松地適應那里的生活,體驗一把“太空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