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凍死的人也會復活?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世界上確實有不少人凍死后再復活的例子。1957冬天,吉林省某縣有個在-40℃低溫下整整凍了14個小時的男孩兒,當他被家人認為已死并裝進木棺時,他卻在棉被的暖和下活了過來,被當地人稱為“凍不死的人”。1986年,法國科學家成功復活了一個在阿爾卑斯山冰層中發現的被冷凍了69年的“冰藏體”,這位名叫菲利普的法國士兵醒來后第一句話便是:“我這是在哪兒?”
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低溫環境可使組織的代謝活動能力顯著降低。當外界溫度低到一定程度時,機體的細胞既不會衰老,也不會退化,處于“生機停頓”狀態。冷凍只是不再使細胞分解、衰老和死亡,因而能使生命得以永恒“封存”。在科學界,人們一般認為生命停止活動的溫度區間是-15℃~-50℃,如果能順利越過這一段臨界溫度區域,則不論冷凍時間多長,該生命都將被安全地保存下來,一旦獲得解凍,就可能恢復生機。
于是,人們想到,既然低溫“冬眠”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萬年的生物和人都能蘇醒,那么人是否可以用冷凍休眠的方法來延續生命,“起死回生”呢?
臨床試驗獲成功
美國有一位冷凍保存研究專家想出一個奇妙的主意——用不銹鋼制的密封容器裝盛人的軀體或人體部分器官,或者是貓狗等動物軀體,置于-195℃的液氮里保存。用該方法保存的人體處于“冬眠”狀態,有朝一日會重新解凍而復活。他的這個想法能不能成為現實呢?咱們繼續往下看。
明尼蘇達大學低體溫法研究所自1977年以來做了許多有價值的試驗。這些試驗表明,當人體正常體溫(37.5℃左右)降為35℃時,身體開始發抖;降到32℃時,肌肉開始收縮;降到26.6℃~29.4℃時,人會昏迷;再繼續降溫的話,心臟停跳,其他內臟器官及神經系統都失去知覺,即死亡。
這下好了,人體如此不堪受冷,怎么能容忍降溫到-195℃呢?畢竟在人體冷凍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棘手的機體反應可是沒辦法避開的。盡管如此,有研究者相信,用特殊的方法,人可以抗冷,人體冷凍并非完全沒有希望。
紐約阿巴特醫科大學曾對一位植物人進行低溫試驗。這位植物人的腦細胞處于昏迷狀態已有7年,但內臟器官功能健全,每天靠吊鹽水、注射營養液維系生命。醫生有時把他的體溫降到26℃,有時再降到15℃,有時又回升至正常。如此反復試驗,在長達7年中,他不但沒有死亡,后來還蘇醒了,成為正常人。
這項臨床試驗的成功,使研究人體冷凍技術的人深受鼓舞,也帶動了許多相關技術的發展。例如,目前,許多國家已建立了冷凍精子庫、冷凍血庫、冷凍器官貯存庫等。實踐的成功增加了低溫科學家的信心和希望,也給一些患有絕癥,期望在科學技術發達的將來再行復活或治療的人們帶來了福音。于是乎,在美國誕生了一種新的行業。
方興未艾的冷藏業
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冷凍待醫”的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佩德福特教授。他身患癌癥,在彌留之際立下遺囑:死后立即把遺體冷凍,以等待治癌難關攻克之日,再將遺體解凍治療,以“恢復生命”。根據教授的遺囑,醫生們為他做了長達8小時的人體冷凍處理。先是把軀體冷卻到接近冰點,然后抽出血液,注入人造血液及甘油,以防止血液凝固,四周注入干冰,將軀體再降至-79℃,然后套上隔熱袋,放入不銹鋼容器,將軀體保持在-79℃,其四周注入液氮,溫度降至-195℃,封存在一個像蜂房似的“冰墓”中,等待將來復活。
這樣的例子日益增多。1974年,美國“越時人體冷凍公司”采取同樣方法將一名16歲的男青年低溫保存在液態氮中,他是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后死去的。美國某市一位15歲的少女遇害后,她的父母將她未受損傷的腦交給“越時人體冷凍公司”保存,并希望未來科學能把這顆腦解凍后移植到另一個人的顱內,恢復原來孩子的記憶,再造出一個女兒來。
目前,美國已建立了5家專門的人體冷凍機構,專門收留希望復活的冰尸?,F已收藏活體(包括全身和頭顱)87例之多。這種“中止生命”的工作技術性強,收費昂貴,對整個人體進行低溫保存需要人民幣大約200萬元。
低溫科學家們也正在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們認為,只要進一步揭開冷凍體生命的秘密,并解決所有技術問題,那么冷凍人體復活,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夢想成真。這種時髦的想法能否實現,在科學界也不是所有學者都持肯定態度,更不是所有人都有樂觀的預期。
眾說紛紜難評價
到目前為止,已獲得成功實例的低溫保存方法,大致可分為“凍結化”和“玻璃化”兩類。無論哪種方法,均要精確地操作才能使細胞在降溫、復溫、滲透過程中不被損傷。一般來說,細胞體積越大,結構越復雜,要求降溫速率越慢。因此,整個人體的安全冷藏和復蘇,更是難上加難。其一,在冷藏前應抽掉人的血液,換上防凍液,但人體內形形色色的器官、組織對防凍液的濃度要求都不同。其二,這種冰凍需要極快的速度,只有這樣,才能使細胞內的水分在來不及脹破細胞時就凝固了。在解凍時,也只有迅速解凍才不會導致細胞損傷,但人的軀體那么大,凍成一個大冰坨子,軀體內外解凍速度不一,難免使細胞不遭損害。其三,在解凍過程中會破壞“血腦屏障”,使血液中的水分滲入大腦神經細胞,導致大腦的水腫、死亡。這些難題極為棘手,以致不少科學家認為根本無法克服。
許多科學家認為,盡管目前已能對某些人體組織器官進行冷凍保存,以保證器官移植的需要,但現在要說整個人體進行冷凍保存還為時過早,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將人體冷凍后再復生的關鍵技術。人到底能否“死而復生”,尚待百年以后再定論。
近些年來,低溫冷凍技術又取得了驚人的進展,許多人體組織經冷凍保存幾十年已不成問題,目前已有使用冷凍保存16年的血液而使手術成功的實例。國外一些科學家還在進行“假死狀態”或“冬眠狀態”的研究,他們將靈長類動物冷凍至冰點,再設法使其復生,這一研究意義可在外科手術中使病人不再出血。把人體保存于假死狀態的技術,科學家預期將
在2020年左右實現,但這種保存技術距冷凍保存人體的目標還相差甚遠。
死而復生能否成為現實,目前的答案為時尚早。有人幽默地說,冷凍待醫的那些人,是就此進入“天堂”還是平安地返回人間,那得看“上帝”能否等待。
那么,人類延續生命的愿望是不是難以實現或遙遙無期呢?有關專家預測,要找到既能使身體解凍又不使身體受到損害的方法預計需要100年時間。也就是說,到21世紀末,人體可望死而復生。
結果如何,有待百年之后再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