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的旅游發展正處于商業較為發達、現代化進程加快的大環境中,旅游者追求旅游“真實性”的欲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漲,他們在旅游過程中對“真實性”的感知,往往和他們的消費欲望成正比。如何爆出土著知識的“真實性”已經成為旅游資源開發中的一大賣點。
關鍵詞:土著知識旅游;真實性
從現代旅游市場構成來看,城市居民占有主導的地位,很多旅游地的消費者都來自城市。他們選擇土著知識旅游,就是希望在土著知識旅游的過程中,體會到與自身慣常環境或傳統認知具有差異的不同生活和“真實的生活”。土著知識旅游體驗過程中不僅包括具有實體意義的土著社區,而且還包括土著社區的農業生產技術、紡織技術、制陶技術等非物質性的體驗,其中真實的土著禮區和土著知識的真實性是土著知識旅游的核心,是土著知識旅游得以發展的靈魂和核心所在。
一、土著知識旅游體驗真實性的相對性
土著知識旅游并非絕對意義的真實,而只是一種相對的真實。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
(1)土著知識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旅游資源,而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族群間文化的傳播不斷地變化。對土著知識的真實性的理解如果停留在靜止的狀態,就不能對土著知識真實性進行正確的了解。所以,旅游者所體驗的土著知識旅游真實性只是相對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
(2)受旅游者主體的認知影響,土著知識旅游的真實性是相對的。從體驗的角度講,真實性關乎的是作為主體的旅游者的感受。這種體驗的真實性受到旅游者主觀因素的影響,是相對的。對某些游客而言具有真實性的體驗,對其他的游客而言則可能是虛假的。由于土著知識旅游真實性的相對性,不同的主體對土著知識旅游的體驗就會有不同的解讀。
二、社區居民意識中的真實性
由于土著知識的非物質性,要使土著知識旅游者體驗到真實的土著知識,社區的居民就必須真正地參與到社區土著知識旅游的開發過程中,并在意識形態上使其認知到參與旅游活動也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時,社區居民作為土著知識的傳承者和主體,具有真實性的土著知識旅游即是維持他們自然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狀態,即生活不受太大的干擾。一般來說,當社區居民感覺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態被干擾并造成負面影響時,會引發社區的抵觸心理,并認為社區的一切都是旅游的附屬品,他們是為了旅游而生存的,自己真正的生活已經消失。自己參與的旅游活動,諸如表演、講解也被認為不真實,只是在迎合旅游者的需求與旅游開發。相反,當社區居民的生活狀態不被干擾且可以為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時,他們會選擇以積極主動的方式參與到旅游開發過程中,自愿保護和展示土著知識。可見,社區居民對土著知識旅游真實性的判斷依賴于土著知識旅游開發為其所帶來的效益,尤其是經濟效益。
三、不同土著旅游者所感知的真實性
1.探險者的土著知識旅游真實性
探險者富于冒險的精神將為其帶來具有客觀主義真實性的土著知識,但并不是真實性的土著知識旅游體驗。因為,探險者雖然是自主選擇旅游地,但是在旅游開始前,他已經通過相關的媒介信息以及自身的主觀認識,構建了屬于自己的真實性土著知識旅游。當客觀主義真實性的土著知識與旅游者構建的真實性的土著知識旅游存在契合關系或是近似關系時,探險的土著知識旅游者有很大的概率獲得真實性的土著知識旅游體驗。
2.思考型與非思考型土著知識旅游者的真實性
從思考型與非思考型游客的角度來看,思考型游客能否獲取真實性土著知識旅游體驗并不是由具有客觀主義真實性的土著知識決定的,而是由土著知識旅游活動的體驗過程所影響。思考型的土著知識旅游者需求獲得新的知識,因此當土著知識旅游活動可以為游客提供新知識與新體驗時,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相應的真實性。非思考型的土著知識旅游者更類似于娛樂性的游客。娛樂型的土著知識旅游者出游的主要目的或是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或是為了逃逸工作與生活的壓力,或是為了尋求新鮮的事物,或是為了增長見識。他們大多希望通過土著知識旅游暫時性地擺脫日常生活帶來的種種壓力或是釋放慣常環境造就的壓抑情緒。可以說,娛樂型的土著知識旅游者純粹是為了追求娛樂和獲取放松的機會,因此,并不要求土著知識旅游地提供原汁原味的土著知識。他們所尋求的并不是資源的真實性,而是自我的真實性,即借助土著知識旅游活動尋找真實的自我。對他們而言,能夠在土著知識旅游過程中獲得自我,贏得放松的機會就意味著土著知識旅游體驗是真實的。
3.其他游客的真實性土著知識旅游體驗
對其他參與土著知識的游客而言,他們能否獲得真實性的旅游體驗,并不是由土著知識的客觀真實性決定的,而是受另一個無形因素的影響,即媒介。旅游媒介對土著社區或是土著族群的政治性宣傳,往往使社會中的主體民族代表各土著社區或是土著族群在旅游媒介上說話。土著社區的居民是土著知識的主體,對土著知識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但他們并不掌握宣傳自己土著知識的媒介或是工具。旅游地經營者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往往在客觀主義真實性的土著知識上貼加更多的“特色”,或奇異色彩,由此構建了屬于媒介的土著知識旅游真實性。這種真實性以不同的方式灌輸給游客,并在其內心留下烙印。他們對土著知識旅游真實性的獲取過程即是對媒介真實性土著知識旅游的印證過程。當媒介所宣傳的土著知識旅游真實性與旅游地客觀主義真實性的土著知識吻合時,他們就能夠獲得真實性的土著知識旅游體驗。
參考文獻:
[1]周亞慶,吳茂英,周永廣,等.旅游研究中的“真實性”理論及其比較[J].旅游學刊,2007,6(22):42-47.
[2]吳曉雋.文化遺產旅游的真實性困境研究[J].思想戰線,2004,30(2):82-87.
[3]彭兆榮,譚春紅.民族志的“真實性”[J].廣西民族研究,2009(2):71-7
7.
作者簡介:韓宏(1988.11- ),女,河南南陽人,在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工作,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