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奎

摘 要:隨著低空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的迅猛發展,利用無人機系統測制1:2000地形圖成為可能。本文結合陜西某村的測量項目,詳細探討了無人機大比例尺地形圖測制的作業流程,主要包括航空攝影、像片控制、影像預處理、空中三角測量、DEM/DOM制作、地形圖測制及無人機航攝影像成圖精度分析等。
關鍵詞:無人機 大比例尺 地形圖 測量技術
中圖分類號:P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c)-0000-00
無人機航攝系統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受天氣條件和地面狀況影響較小,作業方式靈活快速;第二,無人機平臺自身構建及其搭載的航攝裝備維護成本低;第三,因無人機飛行高度低,所以能夠獲取高分辨率影像,在地面細節信息獲取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第四,可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影像重疊度,大重疊度的影像能夠增強后續處理的可靠性;第五,攜帶方便、轉場快。
下面以陜西某村為例,具體說明基于無人機對地觀測系統航測繪制1:2000地形圖的作業方法與流程。項目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主要作業工序為無人機航攝、地形測量(包括四等控制測量、I級控制測量、像控測量、圖根測量、野外補測、外業調繪)、空三加密、地形圖制作(包括立體采集、矢量數據編輯、DOM制作、DEM制作、質量檢查與驗收等。
1航空攝影
該村采取東西向飛行,平均航攝比例尺為1:23533,平均地面高度為1350米,相對航高為650米。平均地面分辨率0.13米,滿足1:2000成圖要求。本次外業攝影時間為2012年6月5日。
2像片控制
2.1 影像資料分析
航線間隔及旁向重疊度在30%~40%之間,航向重疊度在65%~75%之間。全攝區無航攝漏洞,航向超出攝區范圍三至六條基線。像片傾斜角<4°,旋偏角<8°,航線彎曲度<3%。無人機航攝系統的飛行質量符合標準要求。同航線高差小于30米,實際航線偏離設計航線不大于像片上10cm。像片位移誤差小于30米。航攝影像清晰、無云影等遮擋,色彩均勻,滿足設計要求。
2.2 像控點布設及刺點
2.2.1 像控點布設
A.像控點布設:像控點在航線方向上按10-15條基線布設,在旁向上按2-4條基線布設。布設的像控點能夠有效控制成圖范圍,保證測段銜接區域內無漏洞。像控點選刺在航向及旁向重疊有5-6張像片的區域內。B.像控點編號原則:測段像控點編號原則“GP+航片號四位+點序號”。C.像控點布設完成后繪制布點示意圖供內業加密和存檔。滿足空三加密及數字化采集要求。
2.2.2 像控點刺點及整飾情況
刺點誤差和刺孔的直經均小于像片上0.1mm,且刺透,無雙孔。點位說明確切,略圖完整明了,刺孔、略圖、說明與實地柱位一致。A、在像片正面用紅色直徑為7mm的圓形整飾像控點,并注記點號;B、在像片背面用鉛筆繪制點位略圖和標注文字說明等。
2.3 像控點測量
像控點坐標可以使用全站儀、RTK等常規儀器進行測繪。像控點的精度和施測要求參照常規航測外業規范執行。木次像控點測量采用雙頻GPS接收機,已知控制點為加密的一級GPS控制點。為保證像控點測量成果的可靠性,在全部像控點測量完畢后撤收參考站。施測現場對點位進行拍照并制作點位信息表供內業加密使用。將檢查合格后的像控點數據進行處理,基線處理采用Compass靜態處理專業版軟件,得到該村片區像控成果。
2.4 像控網精度
該村片區像控網精度統計:(1)線向量檢核,同步環、異步環驗算:共驗算同步環15個,其中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最大為:6.52ppm,限差為:15.0ppm。共驗算異步環9個,其中坐標分量閉合差最大為:Wx=4.46cm,Wy==6.46cm,Wz=6.36cm,限差為: =±21.06cm。(2)三維無約束平差:三維無約束平差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15267,邊名:2174-2173 (邊長267 m)。(3)二維約束平差:約束平差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17725,邊名:2174-2173 (邊長267 m)。最弱點為2259,點位中誤差±2.03cm,限差為:±20.0cm。
該村片區像控網精度統計:(1)基線向量檢核,同步環、異步環驗算:共驗算同步環14個,其中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最大為:4.48ppm,限差為:15.0ppm.共驗算異步環14個,坐標分量閉合差最大為:Wx=-2.32cm,Wy=18.16cm,Wz=-12.55cm,限差為: =±21.06cm。(2)三維無約束平差:三維無約束平差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14131,邊名:2127-G04(邊長545 m)。(3)二維約束平差:約束平差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34023,邊名:2174-G04 (邊長545 m)。最弱點為1187,點位中誤差±4.19cm,限差為:±20.0cm。
從上述精度統計情況可以看出,該村片區像控網精度指標滿足技術要求。
3 影像預處理
采用無人機航攝系統搭載非量測數碼相機進行航拍,相機自身的性能對測量精度影響較大。未經過處理的航攝影像畸變差較大,無法直接用于空三測量等后續處理工作。因此,在影像進行空三加密前,需要先對其進行畸變差改正。在沒有室內和室外高精度檢校場的情況下,通常是根據非量測數碼相機提供的鑒定報告,利用DPGrid系統內的小像幅影像畸變差校正模塊對影像進行畸變差改正。
4空中三角測量
4.1 空三加密經過像點連接、像控點量測、平差計算過程
1)量測外控點時,先量測測區四周的6個像控點以后進行平差,其它像控點即可以通過預測的功能驅動到概略位置,達到快速量測的目的。外控點的量測由專業人員進行,并由另外一位專業人員負責檢查。2)采用外業工序提供基礎控制點參與計算,提升空三加密的整體精度。利用外業工序提供的實測高程點檢測空三加密精度。3)完成像控點量測后進行最終的平差解算,首先將物方標準方差權放大,進行粗差的消除,然后逐步提高物方權重,確保探測并剔除全部粗差,最后給予合適的權值強制平差。
DPGrid系統中的空三模塊為全自動空三軟件。系統根據建好的航線列表進行全測區自動匹配,接下來通過自動挑點程序將粗差及多余的像點剔除。然后,進行連接點的交互編輯,根據量測后的控制點進行光束法平差解算,直到符合精度要求,輸出空中結果。
4.2 區域網空中三角測量
根據連接點(加密點)的影像坐標和少量地面控制點的影像坐標及其物方空間坐標,通過平差計算,求解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連接點的物方空間坐標,稱為區域網空中三角測量。空三測量提供的平差結果是影像后續處理與應用的基礎。
5 DEM、DOM 制作
5.1 DEM制作
首先,根據空三加密成果,對無人機航攝的原始影像進行重釆樣并生成核線影像;然后,系統自動匹配三維離散點,得到攝區的DSM;最后,經過自動濾波便可得到DEM。雖然DPGrid系統實現了自動匹配,但是由于現實地物的復雜性(如水體、樹木、陰影)以及人工地物的影響,所以實際生產中為了提高DEM的精度,需要對DEM進行人工編輯。因為DEM是糾正原始航片的基礎,只有準確的DEM才能保證DOM的精度。
5.2 DOM制作
DPGrid系統全自動生成DOM主要包括:DEM數據編輯、影像勻光勻色、DOM糾正、色調均衡及DOM鑲嵌。系統生成的原始DOM結果,需經過人工編輯,對色彩和圖面進行修飾,以滿足DOM成果質量要求。
6 1:2000地形圖制作
將影像及空三成果導入到VirtuoZo NT軟件中進行測圖,根據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及地形圖圖式,進行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外業調繪人員利用已有的圖紙和測圖數據,進行實地調繪、修測、補測等工作,得到最終的地形圖成果。
7無人機航攝影像成圖精度分析
采用GPS快速靜態方式獲取該攝區外業檢查點的坐標數據。選取該片區其中4幅圖(占本片區圖幅數的10%),共83個檢査點。對比這些外業檢查點的實測坐標與圖上坐標,計算出兩組坐標的平面及高程差值。根據點位中誤差公式計算出每個檢查點的平面中誤差。經過整理計算,該片區地物點平面點位中誤差為0.72m;高程中誤差為0.69m。根據點位中誤差計算結果繪制點位誤差分布圖,絕大多數點位誤差分布在0-0.8m之間,其平面精度滿足1:2000地形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竹林村.幾種低空遙感系統對比分析[J].城市勘測.2009,3:65-67.
[2] 姬淵,秦志遠等.小型無人機遙感平臺在攝影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測繪技術裝備.2008,10 (4)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