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 要:《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是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課程。如何設計有地域特色、能夠覆蓋較多受眾層次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精品課程,是該專業課程教改的一項緊迫任務。該文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精品課程建設進行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 精品課程建設 實踐和思考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c)-0153-02
教育部主導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該工程所確立的目標和要求,也為各類職業類學校的專業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該文僅就《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進行一些探討。
1 關于對精品課程建設的基本認識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 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實施這個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破解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高校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等難題。
對于各類高校中實施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教育部提出了要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地方和高校發揮好主觀能動性,促進高等學校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建立起門類全、專業廣的涵蓋校、省和國家三級精品課程體系,提高高等學校課程質量和教學質量,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
2 關于對精品課程建設一點實踐和探索
結合部省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探索建設《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精品課程,收到較好的效果。
2.1 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特點的研究
該課程主要研究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它是建筑工程技術和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大中專院校建筑類專業普遍必修的課程,突出培養建筑預算的技能和技巧。它有兩大特點,一是課程中計價內容區域性較強,因為自然地理和區域經濟發展差別因素,各地計價內容不完全一致,個性特征強;二是課程涉及的政策性較強,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計量與計價標準是動態的,政府對計量與計價的依據經常調整。這些特點決定了該課程的教科書既要有共性還要能兼顧個性要求,在實踐中往往不能全面普遍適用。
2.2 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精品課程建設現狀的研究
經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在國家級層面該課程的精品課程較為豐富,涉及地域較廣,一般都能較好體現本課程的特點,代表本課程的總體水平,為教師和學生等使用者提供較大的幫助。但是,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地域性的體現還不全面,有的區域還是空白,據網上檢索顯示,截至目前江蘇省尚無《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精品課程上線。再如,上線的精品課程設計還不夠完善,不少教材、課件以文字為主,圖表展示和講解分析較少,一般基礎的學習者接受有難度。
2.3 加強《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精品課程的探索創新
網上收錄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精品課程不能很好適應和滿足江蘇本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針對精品課程建設的現狀,如何設計有江蘇地域特色、能夠覆蓋較多受眾層次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精品課程,是該專業課程教改的一項緊迫任務。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初步積累了經驗。
(1)加強校本教材建設。根據江蘇省造價員崗位培訓要求,精心編制《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校本教材。嚴格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科學安排編寫內容和體系,突出“理論夠用,注重實踐”的特點。密切聯系生產實際,融入新成果、新技術、新規范(規定),縮小教學與生產的距離,做到綜合性、實用性 、先進性、時效性相結合。充分體現職業理論、職業技能、職業能力要求,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增強學生適應職業要求的能力。
教材內容參照江蘇省土建初級造價員考試大綱要求,融入造價員考試科目《工程造價基礎知識》和《工程計量與計價實務》的內容,具體分為工程造價基本知識和建筑與裝飾工程清單與計價兩大部分。
工程造價基本知識部分,著重闡述工程造價含義、建設項目劃分、計價模式、清單編制依據、計價編制依據,大量使用圖表描述。
建筑與裝飾工程清單與計價部分,分為分部分項工程清單與計價、措施項目清單與計價、其他項目清單與計價、規費及稅金項目清單與計價。重點闡述分部分項工程清單與計價,分為六部分內容介紹,土石方工程清單與計價、砌筑工程清單與計價、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清單與計價、門窗工程清單與計價、樓地面工程清單與計價、墻面工程清單與計價。每一部分都是先介紹清單,再介紹計價,將清單與計價對比學習,容易理解和掌握。
(2)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在教學資源庫建設上,突出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教案、習題庫、試卷庫等板塊。重點進行教學課件的制作,以教學課件為基礎錄制教學視頻,配套編制在線測試習題庫,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①教學課件建設。突出教學課件的教學輔助工具作用,以教學課件呈現教學重點內容,引領教學進程,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課件制作注重教學適用性,教學知識體系內容完整,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靈活有效。
②教學視頻建設。以教學視頻全面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展示名師的教學風采,使學習活動有身臨其境感覺,增強學習效果,同時有利于作為優質資源共享和開放。教學視頻錄制考慮學生學習特點,將教學重點內容具體分為若干知識點,分別介紹,每個知識點錄制成約15~20 min的視頻,各知識點既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教學視頻發布到校園教學網站,學生按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時間去個性化地學習,遇到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反復地學習,為學生的預習和復習提供幫助。
③在線測試習題庫建設。加強習題練習環節教學設計,將習題用在線測試軟件做成在線測試題庫,提供測試成績統計、審閱反饋、習題分析解答。學生每完成一段課程內容知識點的學習,可以選擇所學知識點題庫做在線測試,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通過軟件提供的審閱反饋,了解習題解答是否正確,還可以通過查看習題分析解答解決學習疑難。
(3)加強精品課程的跟進服務。及時進行校本教材、教學資源庫的更新維護,確保其處于穩定狀態。做好人機結合的跟蹤服務工作,為精品課程配套安排在線答疑服務,即時幫助學習者解決遇到的困難。
3 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
(1)精品課程要在“精”字上做好文章。精品課程是高端大氣的教育工程,不能忘記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五個一”特點。教育行政部門、參與學校、參與教師要各負其責,把握好精品課程立項、申報、實施的每一個環節,只出精品,杜絕殘次品。
(2)精品課程建設要多接地氣。精品課程建設還要聯系實際,結合社會需求,結合學習者實際要求,增強針對性,克服盲目性。對于內容較多涉及地域性、時間性、政策性的內容要調查研究,真正掌握社會所需、學生所需,精確選題,科學安排。要針對受眾的實際,合理安排教學方法,合理處理教學內容,達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效率的目標。
(3)精品課程建設要多聚人氣。“精品課程建設”重在建設。要通過加大投入、加強服務,提升和保持其質量和品質,讓精品課程真正成為學校、教師、學生、校外學習者的良師益友,始終保持旺盛的“人氣”。那種申報成功后就不再投入、不再重視的精品課程網站只會落入過時、老化的行列,只有少人點擊、乏人問津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魏引輝.中職學校精品課程開發面臨的問題和建設思路-以數控加工與編程精品課程建設為例[J].中等職業教育,2012(16).
[2] 丁春靜.淺談建筑工程概預算精品課程建設[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10):66-67.
[3] 張朋輝,肖超杰.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現狀及對“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啟示-以《現代教育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4):76-78.
[4] 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