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中剛
摘 要:該文主要是圍繞高等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類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能力發展方向,重點探討適合我院學生學習的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術課程體系中電氣工程基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確立學以致用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制定適應社會需求的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技術教育培養目標及發展綱要,創建能夠真正適合產學結合的教學平臺,努力建設具有綜合功能的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術研究實驗室,明確建立理想的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專業 課程體系改革 優化課程內容 電氣工程基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c)-0178-02
該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電氣工程基礎”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和舉足輕重的地位。該文主要是想通過對目前該院工科課程電氣工程基礎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的研究探索,建立一套對工科學生具有實際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一套對于我院工科學生最具特色鮮明的課程教學方式。培養技術力量雄厚、專業技能突出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搭建信息覆蓋面廣、服務對象范圍寬的信息化平臺,實現優質教學資源上網共享,建設設備先進、技術一流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提高教學質量,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及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努力把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建設成辦學理念先進、產學結合緊密、特色鮮明、就業質量高的特色專業。
1 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構建
該文主要針對創造、創新和創業型的人才培養需求,讓學生對本課程的認真學習,建立對電力行業及其相關知識的基本認識,能夠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學習扎實掌握電力系統的穩態分析、暫態分析以及常見的故障分析和相關的計算方法。為以后其它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制作畢業設計和實踐實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1)培養目標的確定。該院重點以崗位和職業資格要求為依據,使學生通過在校的努力學習4年的專業知識,不但掌握了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同時擁有專業的就業技能,畢業之時能夠獲得畢業證和多張技術證書。
(2)課程體系的重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是以社會需求的職業崗位為核心,建立適應相應的崗位需求的技術性人才,故而重點突破整個課程框架中該課程的主線地位,有效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課程培訓學習,構建具有我院特色專業的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3)整體課程的設置。針對當前社會的需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的設置必須從社會崗位需求考慮,把握以工作任務為要領,經過對學生在校期間對課程的專業學習,培養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目標,讓專業課程的內容能滿足社會中對該行業崗位或相關多崗位之間工作上的專業知識技能需求。
(4)以項目為主體建設專業核心課程。重點打破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知識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學生適應社會中企業或公司的工作崗位任務為中心,集中精力組織相關專業課程內容,讓學生能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項目中,同時又能在執行項目過程中熟悉所學理論知識。
2 “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通過校企合作是本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開發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徑,共同開發、開發的具體方法如以下幾點。
(1)教師講授與學生自學結合,采取案例教學方法試行研究。為了培養學生將所學的電氣工程基礎專業理論課程能夠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中,采取通過具體事例教學方式和課題理論相結合方式。如在講授電力系統無功功率與電壓調整這部分內容時,可設計案例:某工廠由于功率因數過低,導致每月均有大量罰款,而該工廠認為這項罰款不可避免,可以改善嗎?在講授電力系統潮流分布中環路電勢的概念前,將某電廠在先后購置的兩臺變壓器并聯運行時出現的環網損耗的計算作為實際案例。案例教學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2)采用啟發式和基于仿真的教學方式,落實我院該課程的技術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改革。“啟發式”教學法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積極的采取科學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開動腦筋、思維和實踐,進而能夠掌握實際性的知識和技能。基于仿真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針對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輸電線路穩態和暫態模型、各種基于計算機編程的潮流計算方法、同步發電機電磁暫態數學模型、同步電機三相短路分析、不對稱短路故障分析、機電暫態分析、電壓穩定性分析等難教難學內容,采取建立大量的仿真案例進行實際分析方式,使學生真正能夠觀察到各種短路后的波形,而且可以判斷系統的穩定性、同時能夠驗證潮流計算結果等。這樣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能夠很自然的讓學生抓住該課程的重點所在。
(3)研究制作一套完整的適用于電氣工程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方法和改革手段所需的PPT電子演示文稿幻燈片。主要是通過圍繞專業領域核心技術能力的培養,解決公共課程實數較多,專業課程實數較少與日益增多的教學內容矛盾,能夠在有限的專業課程教學時數內,采取對專業課程實習優化教學設計、簡化教學過程和精選重點教學內容,使教學應更具備企業崗位需求的針對性。
(4)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應該著重考慮企業人才及市場需求,著力于培養復合型、開放型和創新型的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術人才。
3 結語
工學院作為我校具有工科教育特色的一個院系,有很多動手、協作、團隊的課程培養是通過項目研究來實現的。因此,加強我院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性課程項目研究的建設,以幫助學生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尤為重要。經過對該專業中的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研究,對我院工科學生將會受到更多更廣良好的工程試驗基礎訓練,同時還有大量上機實習等實際鍛煉的機會。學生將在企業的控制與生產自動化以及針對當前社會需求崗位的自動控制與自動化軟件應用方面獲得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滌塵.電氣類專業基礎核心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R].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題研究報告,2004.
[2] 羅毅,吳耀武,婁素華,等.校園網實現“電氣工程基礎”課程網絡輔助教學[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29(1):131-132.
[3] 馬溪.電氣工程專業方向建設中的幾點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3,25(6):79-81.
[4] 孫亮,李娟,蔡國偉,等.基于網絡的電力系統分析教學輔助系統的設計[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6(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