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馬文敏,1935年出生于天津市,在她七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沒有工作,帶著三個孩子艱難度日。家里窮得四口人就兩床被子。十歲的馬文敏就開始打短工,給人家剝豆、洗碗、洗衣服等等貼補家用。新中國成立后馬文敏參加工作在天津市紡織六廠。和全國人民一樣,她把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會主義建設當中,每天有使不完的力氣。有一次一組的人因故沒來,為了不影響生產,她主動要求再多開一部紡車。在幾部紡車之間不停地來回走動。中午飯也沒吃,等下午打鈴下班,接班人來了,她已經累倒了。
2014年國慶前,北京市總工會工業國防工會主席顧慶、副主席張雪梅在控股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徐經力的陪同下,前往京棉集團原京棉二廠全國勞模馬文敏家中進行走訪慰問,并送去2000元慰問金和慰問品。
在馬文敏家中,顧慶代表市總工會對馬文敏表示慰問,并與她親切交流,詳細了解老人的家庭情況、身體及生活狀況。當得知馬文敏剛剛做完心臟支架及安裝起搏器手術后,顧慶叮囑老人保重身體,樹立信心,有困難找工會。馬文敏高興地拿出1956年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合影,并講述起當年的情景。為了感謝組織的培養,老人將33件珍藏品捐給北京市檔案館永久收藏。
把棉花紡成紗,一般要經過清花、梳棉、并條、粗紗、細紗等主要工序。馬文敏負責紡粗紗,有手指粗細。她愛琢磨,怎么能高質量、高產,她都精心鉆研。她們成立了“好同志”班組,自己定時安排提前做,交班一定讓下一班的同志滿意。她活潑、喜歡文藝、愛好體育。那時候開會之前都先演節目,就像是活報劇,宣傳黨的政策。她都參加并組織活動,總是主要的演員,大伙特別愛看。馬文敏是個急脾氣,用她的話講:“干就比別人好。要不不干,要干就干好?!彼綍r自己省吃儉用,卻經常拿出工資來資助有困難的群眾,下了班還要去走訪,誰家有困難、有病號,就去幫忙買東西,照顧生病的群眾,誰家小孩交不起學費她也伸出援助之手。馬文敏20歲獲得天津市勞動模范稱號,21歲參加全國群英會,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關于愛情、家庭
年輕的時候,馬文敏經組織介紹結識一位同志,是一名黨員、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轉業軍人,之后倆人結了婚。愛人老閻在協和醫院工作, 給林巧稚同志開專車。馬文敏也隨愛人調入北京,在京棉二廠工作,和上個世紀50年代全國紡織行業赫赫有名的“三姐妹”優秀集體,如陳素芝等是同事和好朋友,兩人開勞模大會經常住一個房間。
經歷戰爭磨難,老閻身體不太好,結婚三年時間,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兩個女兒,一個一歲多,一個七個月。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還要上夜班,日子可想而知。女兒說:我媽那時候夏天只要一下大雨,甭管多晚,扔下兩個孩子就往車間跑,去堵水,因為車間地勢低,一下大雨總會往里灌水。機器怕淹,那個時代機器對于工人來說就如同生命。
1976年唐山大地震,別人家都有壯勞力蓋地震棚,但馬文敏一家,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實在勢單力薄。后來有人勸馬文敏再走一步。這樣她經歷了第二次婚姻,也是一名軍人。比馬文敏大15歲,用她的話說人挺老實,挺好。后來馬大媽的二女兒也成為北京市勞動模范 ,勞模的傳統有了繼承。
退休之后織襪子獻愛心
退休以后,馬大媽除了在社區治安執勤,是“小腳偵緝隊”成員之一,大部分時間用來織毛線襪子。有一次讓女婿開車帶著她給青年路敬老院送了50雙毛線襪子,這50雙毛線襪子她織了近一年的時間。說起來門口的所有老太太都穿過馬大媽織的襪子。有的見了面對馬大媽說:“我穿上你的襪子了,冬天腳都沒裂?!庇械恼f:“你給我的襪子真好看呀,我都舍不得穿?!瘪R大媽回答說:“嗨,干嗎不舍得穿呀,趕明兒我再給你織?!币痪渚錅嘏诵牡脑捳Z,回繞在社區里。馬大媽常說:我現在特別知足,組織上對我們老勞模也特別關心,家庭和睦,孩子們也都很孝順。唯一不足的是年歲大了,身體不太好。身體好的話我會織更多的襪子,送給需要的人。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