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青(集寧師范學院 音樂系,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試論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創新發展
周麗青
(集寧師范學院 音樂系,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為了更好地促進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創新發展,我們必須了解蒙古族傳統音樂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當前蒙古族傳統音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可行性措施去促進傳統音樂的創新和發展。
蒙古族;傳統音樂;現狀;發展措施
本文首先對蒙古族傳統音樂的現狀作了一定的研究,進而分析了傳統音樂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詳細論述了蒙古族傳統音樂實現創新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蒙古族傳統音樂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及宗教音樂。它不僅包括流傳至今的歷史作品,還包括當地蒙古族人用其特有的形式創造的音樂作品。經過歷史長久的發展,蒙古族傳統音樂數量繁多,種類多樣,但很多音樂已經退出了人們的生活范圍,大部分傳統音樂只有很少的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去研究分析,大多數傳統音樂已經喪失其生氣[1]。我們只能從殘缺的歷史文獻中得知傳統音樂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但是還有一些別樣的傳統音樂已經完全消失,相關數據也難以考證。
(一)傳統的自然傳播方式落后,需要創新傳播方式
自然傳播方式是最原始的一種傳播方式,主要是指直接進行面對面口耳傳播的方式,并且這種傳播方式還具有地域性限制。民歌在蒙古族傳統音樂中屬于口頭文化,主要通過人們的口頭傳播來獲得生存發展,如果民歌得到了廣泛的說唱那么其生命力就會日益旺盛,如果說唱不佳,無論是多么優秀的民歌文化都會喪失其活力。
(二)網絡資源匱乏且分配不合理
由于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中得到了普及和應用,這一現象為實現傳播權平等奠定了基礎。但是經過調查發現,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不能消除傳播中的不平等現象,反而有可能帶來巨大的科技差距,使經濟落后的地區難以接觸到新型媒體,增大了傳播受眾的隔閡和距離,容易分化傳播受眾[2]。同時,傳播媒體的商業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從有利的方面來看,新媒體可以促進傳統音樂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音樂信息;從弊端來看,經濟上處于劣勢的人難以獲得平等的傳播權利,部分信息內容難以接觸和享用。
(三)民間歌手逐漸衰落,亟需加強培養
現代信息、資源日益增多,這大大縮小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空間。根據相關統計調查,蒙古族很多地區雖然依舊保持著說唱傳統,但是已經很少有人會唱長調了,反而很多人喜歡流行音樂。長調開始從人們的生活中淡淡消退,如果不加以重視和培養,這一民間特色終將消失。另外,不難發現有些地區在現代化音樂的影響下開始丟失本民族文化,口頭傳承的文化和一些傳統民間技藝的消失速度正在加快。
(一)豐富傳播方式,實現藝術市場的有機結合
內蒙古近幾年來游客人數逐年增加,這都是因為當地自然資源奇特,對外來游客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們應當重視深入挖掘傳統音樂的旅游資源[3]。同時,我們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文化背景來擴大傳統音樂的傳播范圍,比如打造文化節、旅游節等文化推廣形式,借助此平臺來實現傳統音樂資源的交流和發展。
(二)整合網絡資源,利用現代科技實現傳統向現代化的轉變
蒙古族傳統音樂與宗教、祭祀活動息息相關,自發地形成了民族音樂的表達方式。但是在當前全球化背景的影響下,蒙古族傳統音樂應當積極整合網絡資源,整合民間音樂素材,進而由專業人才加工、改編[4]。當代蒙古族傳統音樂的發展創新既要依靠本民族群體力量去學習、繼承,同時還要依靠政府積極提供現代音樂設備去加以創造和發展,通過新型設備裝置,采取明星歌手伴奏等措施來獲取良好的音樂效果,促進傳統音樂的創新。
(三)加強蒙古族傳統音樂教育,積極培養高素質人才
當前蒙古族民間歌手逐漸衰落,很多說唱技藝已經失傳,我們不僅要加強蒙古族傳統音樂教育,積極培養音樂人才,還要明確人才才是蒙古族傳統音樂創新發展的重要承載者和締造者,重視人才的發展就是重視傳統音樂的未來。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為蒙古族傳統文化開辟出新的前進途徑,才能保證傳統音樂葆有鮮活的生命力。
[1]敖特根.論蒙古族悠長民歌[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5(02).
[2]烏云其木格.把民族歌舞藝術推向新階段——在內蒙古歌舞團建團五十周年慶典大會上的發言[J].內蒙古藝術,1997(1).
[3]潮魯.從《牧歌》看蒙古族民間歌曲的流傳[J].中國音樂學,2006(01).
[4]烏日娜.試論幾首鄂爾多斯傳統民歌的地域性文化特點及其在傳播中的流變情況[J].內蒙古藝術,2006(01).
周麗青,女,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人,碩士研究生,內蒙古集寧師范學院音樂系講師,研究方向:北方民族藝術研究、音樂教育。
J607
A
1007-0125(2015)01-0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