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瑩
(哈爾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淺談莫扎特生平及其《G大調第一長笛協奏曲》
張婉瑩
(哈爾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演奏者學習演奏曲目時,對于作品的創作背景、音樂風格、作者主要思想及創作目的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在對作品有了準確把握之后,才能通過對樂曲的分析、研究與演奏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與水平。本文通過莫扎特的生平和他的音樂風格等方面淺析《G大調第一長笛協奏曲》,使演奏者更易理解該樂曲的情感,提升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同時本文對研究分析莫扎特作品的學者和學習演奏其作品的演奏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莫扎特;G大調第一長笛協奏曲;演奏
沃爾夫岡·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01-1791.12)是奧地利作曲家,也是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貝多芬、海頓一同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杰”。作為一個18世紀末期的歐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尤其是當時封建專制統治下的人們,對未來一切美好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暢,大都樂觀向上,充滿清新與歡樂,但其后期作品也出現了悲觀情緒。《G大調第一長笛協奏曲》是莫扎特器樂創作的典型代表作品,其可算是莫扎特最動聽的長笛協奏曲。多年來,被許多專家、大師多次演奏,也是各個院校廣大長笛學子演奏與學習的重要曲目。
莫扎特出生于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為人類留下了極其寶貴且十分豐富的音樂遺產。他所留下的完整作品有622部,未完成的遺作132部,總數共計754部。其中包括22部歌劇,以《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唐璜》最為著名;41部交響曲,其中第39、第40、第41交響曲最為著名;6部小提琴協奏曲,以第3、第4、第5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27部鋼琴協奏曲,其中第20、第21、第23、第24、第26、第27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除此之外,莫扎特還譜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聲樂與器樂作品。
莫扎特的生活和創作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即少年時期(1762年~1773年)、成熟時期(1773年~1781年)和維也納時期(1781年~1791年)。莫扎特自3歲起就顯露了極高的音樂天賦,在少年時期他的作品樂觀積極,卻也顯示他創作所涉獵體裁的廣泛性以及他對于歌劇創作的喜愛之情。成熟時期莫扎特的作品嚴謹,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也出現了新的要素。維也納時期是莫扎特創作十分重要的十年,這一時期的莫扎特創作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時他熱心地參加了這個帶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團體的活動,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并在這些思想的啟迪之下譜寫出了許多曲目。
莫扎特的三首長笛協奏曲均創作于1778年,《G大調第一長笛協奏曲》作為莫扎特的第一首長笛協奏曲,與莫扎特的絕大多數作品一樣,是為了獲得酬勞而創作的。1777年10月底,莫扎特和母親旅行到了曼海姆,但莫扎特并沒有謀到職務,還是要以創作作品賣錢謀生,《G大調長笛第一協奏曲》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
樂曲分三個樂章組成: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Allegro maestoso(莊嚴的快板),G大調4/4拍
在長笛獨奏前,我們聽到交響樂團呈示幾個主要主題,這種寫作方式是莫扎特在選用“莊嚴的快板”來說明速度時心目中的主題。第一樂章以Allegro maestoso(莊嚴的快板)呈現,整首協奏曲優美輕快,開始的主題卻又能呈現出莊嚴的洛可可風格,顯然成為整首協奏曲最重要的主題。在長笛獨奏時,用長笛獨有的技巧和音色,按照古典的莫扎特方式越過關系調e小調領域,而不是以往的單純按照慣例換個調來呼應樂團主題,以這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短句來更加豐富了第一樂章。
呈示部以一個跳躍的小小的終止音型結束,莫扎特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原本毫不顯眼奪目的音型改成了一大段綺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展開部。幾個基本主題的再現由長笛獨奏和樂團共同演奏,直到華彩段落的出現,這是莫扎特聽任長笛獨奏者的自由、精彩、華麗的炫技。
第二樂章:Adagio non Troppo(柔板)D大調4/4拍
這是整首協奏曲的慢板樂章,優美如歌,有浪漫派的思想情感,又有加弱音器的弦樂的夜曲色彩。一個井然莊嚴的空八度動機式音型出現引入了主旋律,單簧管優美地引出,隨后長笛在呢喃的小提琴上獨奏,優美的第二樂章成為全曲之冠。
對比的第二主題有一種浪漫的思想,具有愛慕之意的上行旋律,令人不斷遐想,不僅聯想起格魯克的巴黎歌劇《奧菲歐與尤麗狄茜》極樂世界一場中著名的長笛獨奏。此樂章也充分地發展了交響奏鳴曲式,同樣以一段長笛獨奏者的優美華彩來結束。
第三樂章:回旋曲式,Tempo di Menuetto(小步舞曲)G大調3/4拍子
最后一個樂章采用了洛可可風格的法國回旋曲式,主題的第一次出現都在獨奏樂器上,這一主題回復三次,每一次的主題回復都略事裝飾。此樂章音樂內容表現特別豐富,每個插段都是以精彩華麗的炫技開始。按照法國慣例,中間一個插段主要采用了小調,最后一個插段依舊結束在自由華彩上。然后,轉入回旋曲基本主題的最后一次回復,最后幾個小節似乎在溫柔地撫愛。
著名的音樂家薩瓦利什曾說過:“莫扎特的音樂是最至高無上的,是最純正的,莫扎特就是一切?!蹦氐囊魳肥乔楦械恼鎸嵙髀?,是內心深處最為真誠的言語。他把所感受的苦難坎坷與內心最深處的吶喊,用智慧與靈感創作成為音樂,讓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心靈上的碰撞。本文通過對莫扎特生平和他的音樂風格等方面淺析《G大調第一長笛協奏曲》,使演奏者更易理解該樂曲的情感,提升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同時本文對研究分析莫扎特作品的學者和學習演奏其作品的演奏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彼得-盧卡斯·格拉夫.長笛基礎練習[M].張奕明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彼得-盧卡斯·格拉夫.長笛旋律基礎練習[M].張奕明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趙鑫珊.莫扎特之魂[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社出版,2009.
[4]陳建華.管樂器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5]陳建華.西方管樂藝術論稿[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1999.
[6]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7]王次詔.莫扎特[M].北京: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8][奧地利]曼弗雷德·瓦格納 .莫扎特作品和生平[M].付天海,傅琪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9]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10]俞人豪.音樂學基礎知識問答[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11]馬良.《莫扎特第一協奏曲》作曲分析與演奏技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
J605
A
1007-0125(2015)01-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