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湖南女子學院 宣傳統戰部,湖南 長沙 410004)
數字媒體技術助力舞臺演出邁向“高大上”
——以舞蹈編導專業畢業匯報演出為例
李梅
(湖南女子學院 宣傳統戰部,湖南 長沙 410004)
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舞臺設計給了我們更多的視聽享受,其背后的數字技術功不可沒。本文以高校藝術表演專業畢業匯報演出為例,論述了數字媒體技術中LED顯示技術和影像視頻的交互使用對舞臺設計的影響,并指出在舞臺演出中,需要多媒體影像技術和燈光、音樂技術與演員表演這些元素之間的協調統一。
數字媒體技術;舞臺設計;LED顯示技術;影像視頻技術
一場旅游景點的實景演出、一次歌星的演唱會、一臺綜藝晚會、舞臺上書法家的現場表演——我們對這樣的情景都不陌生,但在傳統舞臺上,書法家的現場表演往往沒有互動,觀眾無法近距離觀看到藝術品的創作過程;舞臺是靜止的、單調的。而現在的舞臺通過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可以讓觀眾將書法作品創作的細節盡收眼底,充分感悟到書法的魅力。這是傳統藝術與一般數字藝術、視覺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多媒體技術的橫空出世帶來的全新體驗是充滿逼真感的、動態的、多元的。多媒體舞臺能根據節目渲染氛圍,加強節奏美感。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對舞臺設計中的光、色、影等新媒體創作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湖南女子學院2014年舞蹈編導專業的畢業匯報演出使用了最新的互動視頻背景、LED大屏幕、數字燈光等數字多媒體技術,可謂是一場視聽盛宴。LED屏幕在晚會開場前播放著校領導訪談的視頻,當校長、書記祝賀晚會成功的視頻出現在大熒幕上時,每一個學生都看到了校領導親切熟悉的笑容,感受到了領導近距離的關心與祝福。這個媒介的傳達與互動效果是非常直接有效的。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著舞臺演出的藝術形式。在舞臺演出中運用新的媒體技術,可以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聽覺體驗。在此基礎之上,舞臺藝術作品的傳播獲得了很多全新的表現方法。
LED視頻以它直接有力的視覺沖擊、鮮艷奪目的三原基色彩、時新酷炫的影像極大程度地迎合了絕大多數國人“熱鬧”的審美心理需求。視覺意象空間的拓展,從視覺表面的意義來講,是視覺形象的抽象與概括;從心理內涵的刻畫來講,是視覺和心理所產生的共鳴。
在湖南女子學院舞蹈編導專業畢業專場晚會上,每一個節目都利用LED屏幕配合展現與主題契合的動態影像來呼應演員的表演。舞蹈《戀》以絢爛的夜空為背景,流光溢彩的畫面帶給人豐富的想象。《金陵十三釵》隨著劇情的沖突,大背景符號由黑白的集會游行畫面切換到抽象的并排重復的中華柱之間卷動的紅旗,與舞蹈演員的表演節奏呼應,氣氛緊張,使歷史情景真實再現。在第五屆中國舞蹈節暨第九屆“荷花獎”校園舞蹈比賽中獲獎的原創舞蹈《高考》,在畢業演出中同樣搭配了富有想象空間的背景圖像。而2013年的畢業匯報演出內容是經典歌劇選段演唱會,采用了單一背景。雖然我們不能說歌劇也必須使用LED動態背景,但是對比之下可以明顯看出,數字技術的恰當運用能讓舞臺設計變得更加多元和豐富,視覺效果更加新穎、震撼。新的舞臺視覺藝術的信息容量大、富于變化、生動直觀、現場感強、紀實性強、具有時空跨越大等特點。
演出中的視覺設計概念是指通過各種播放載體將精心設計制作好的視頻資料(包含影像資料)或是現場實況影像融入演出節目或舞臺環境中,為整個演出效果和現場氣氛服務的一種手段。
演出常用的播放載體有:LED顯示屏、LED彩幕、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投影幕等。不同的播放載體的視覺效果是不同的,其功能和效果也各有差異。同樣,不同類型的視頻對播放載體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二者的關系是相互的。第九屆大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運用了多重空間設計理念,大量使用數字技術手段,達到多場景、多變化的效果,使得舞臺的立體感和空間感達到最大化。
以往的舞臺布景都是以物質材料構造,可視的外部樣式給觀眾實體感;而LED顯示技術是通過與表演主題相關的影像喚醒、啟發觀眾,進而影響了觀眾的心理變化。如在畢業匯報演出中,舞蹈《瑤族姑娘》的演員身著瑤族服裝表演,同時背景呈現的是秀美的水墨山川景象,虛擬畫面比實景更有氣氛。視頻資源的使用已逐步成為晚會必不可少的表現形式。舞蹈編導學科是研究關于人體動作編創技巧的學問,包括劇目創作、舞臺導演等內容。學生應熟諳媒體數字技術對舞臺表現的重要意義,使舞蹈表演與舞臺設計協調統一。
[1]周曉蕊.多媒體在舞臺設計上的應用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09(3).
[2]李曉林.全媒體語境下:新技術在舞臺發展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4(10).
[3]劉博雅.論舞臺數字媒體影像的設計內容[J].美術教育研究,2010(1).
[4]李先桂.淺論多媒體光影影像在舞臺的應用[J].戲劇叢刊,2014(4).
李梅,湖南女子學院宣傳統戰部,專業:視覺傳達設計。
J792.4
A
1007-0125(2015)01-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