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琳
(河北省南運河河務管理處,河北 滄州 061000)
“谷”原是經濟學概念,指產業、企業和生產要素的聚集地,“中國農谷”在借鑒“硅谷”、 “光谷”概念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四化同步”為原則,以泛農發展為方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機制創新為核心,是我國別具特色的農業試驗示范區[1]。“中國農谷”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其核心內涵是以農為本,以生態文明和市場為導向,集農商、農文、農科、農史、農業、農教等各類以農為核心特色的產業聚集區域。
“中國農谷”建設是一項重要戰略和實踐活動,是湖北省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定的內容和追求目標有多方面、多層次的價值或意義。“中國農谷”建設的核心價值是開展各項活動的根本追求和依據,決定著“中國農谷”戰略及其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充分性和持久性。“中國農谷”戰略和實踐活動的核心內容、深入概括了其戰略的發展愿景和終極意義。
1.2.1 “農谷”本質與特色
“中國農谷”自誕生起就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小農經濟,它是以“農”為基礎,融入了現代科技和現代農業理念的一種新型農業。“中國農谷”在繼承和弘揚屈家嶺農耕文明的同時創新提出姓“農”不唯“農”的標志性理念。立足“農”字塑特色,跳出“農”字促統籌,“中國農谷”重農更重谷,其不僅具備獨特而厚重的文化底蘊,優越的自然地理人文條件,更有著時代賦子它的精神區位和發展氣場,加快推進“中國農谷”建設,要從更新思想觀念入手,不斷汲取現代農業文明理念,用創新的思維統籌資源,攻克障礙。以思想解放推動發展跨越,以“精神高地”贏得“發展高位”。
1.2.2 “農谷”理念與靈魂
“中國農谷”建設的開展有其無法復制的先天優勢,“中國農谷”建設的推進有其渾然天成的魅力, “中國農谷”在“谷”的基礎上注入了“農”的靈魂,保留了“谷”的原生態特性,區域內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有機整合,在自然、綠色、環保的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堅持打造“中國農谷”全域化景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創造綠色產值,讓“中國農谷”成為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生態食品”的品牌標識。倡導綠色消費,引導城鄉居民暢享低碳生活;建設綠色家園,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大力開展城鄉綠化活動[1]。“生態農業”已然書寫了“中國農谷”不可更改的理念與靈魂。
“中國農谷”的實質是“三化同步”,即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其核心是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的“兩型同建”,即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技術、產品、企業、產業、機關、學校、社區、鄉村等。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環保、文明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企業、村莊、單位和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3]。“中國農谷”的基本特征表現在,農業要素集約集聚,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經濟生態協調發展。主攻方向是泛農發展。突出農業底色,拓展農業功能,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接“二”連“三”的產業格局。空間布局全域覆蓋,實行全區域的規劃統籌發展,進而輻射帶動江漢平原和全省現代農業發展。中國農谷的功能定位是“四區”,堅持優勢優先、錯位發展,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努力建成全國有重要地位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集聚區、農業科技示范區、農業生態旅游區、農耕文化展示區[4]。努力打造集農業科技、農業文化、農業旅游、農業產業化和農業體制機制創新于一體的“產業之谷、綠色之谷、創新之谷、富民之谷”。
“中國農谷”建設依托區域內豐富的農業資源、生態資源和旅游資源,全面推進旅游產業大發展。“中國農谷”旅游品牌項目的打造有其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優勢,區域范圍內旅游景點眾多,規模大,類型豐富。筆者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I8972一2003)為依據,結合荊門市旅游資源實際情況,將荊門市主要的旅游資源進行如下分類 (見表1),及簡略介紹。

表1 “中國農谷”項目區域內部分旅游景點
由上表可以看出,荊門市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為促進“中國農谷”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04年3月,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被湖北省旅游局定位全省農業示范點。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以來,荊門市在旅游業上實現了良好開局,加強了旅游產品的打造,進一步放大了歷史文化和山水資源優勢.荊門市“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力爭到2015年實現旅游年接待人數2000萬人次 (年均120億元以上 (年均增長比24.57%),5A級景區達到2個,4A級景區達7個”增長比18.67%),將旅游產業逐步打造為荊門市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中國農谷”概念的提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項目發展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中國農谷”為背景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中國農谷”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中國農谷”概念的提出是創新之舉,但是沒有落實到位,現有的旅游項目呈現“同質化”、“碎片化”態勢。
現階段“中國農谷”旅游業的開發仍處于“圈地開發”模式,景區建設更多是投資者意愿的體現,大多數景點的旅游活動形式仍停留在淺層面的走馬觀花,各開發主體沒有認真分析當地具體的資源優勢,一窩蜂的發展旅游,景區內部各景點分散凌亂,整合度低,同時缺乏參與性、休閑性、體驗性強的旅游產品;沒有突出自身特色,同一地區內項目重復建設,相似性程度高,沒有形成全區域的“農谷”規劃。大多數旅游景區的宣傳力度僅僅側重于景區內單一景點,難以滿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期望。農業觀光園大都側重觀光產品的開發,而對游客迫切需求的教育、休閑、體驗等旅游產品重視不夠。景區各景點的競爭重點是價格而沒有從產品特色等更高的層面尋求突破。
“中國農谷”項目規劃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在大尺度的規劃下,“中國農谷” “姓農不唯農”的理念沒有落實到位,旅游項目開發設計仍處于淺層次的概念,沒有對“中國”概念的深度和“農谷”概念的廣度進行深入挖掘,“農”的本質沒有得到體現。部分地區急功近利,只注重休閑接待設施建設,忽略了農業產業支撐體系建設,沒有形成大規模的農業產業集群。以“農”為核心的“中國農谷”建設,在規劃建設上沒有強調“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忽略了“農民”這一利益主體,同質性的建設掩蓋了“農村”的原有面貌。從而使游客看到的只是開發項目,體會不到鄉村的田園風情。
為推動“中國農谷”旅游產業由同質開發向差異發展、從單體經營向集群布局的轉變,構建“中國農谷”的國際品牌旅游,提升旅游產業的規模和質量、促進旅游產業的全面升級,應加大旅游景區和產業輻射能力建設,實現荊門由湖北地理中心逐步向文化旅游中心,“中國農谷”由區域性旅游目的地逐步向全國性旅游目的地轉變,將荊門市打造成為以“中國農谷”為核心,休閑特色明顯、設施配套齊全的旅游名城,成為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游客集散中心,成為山水休閑、文化休閑和運動休閑旅游的典范之地[5]。
對于“中國農谷”建設的總體發展戰略和品牌規劃要提出新概念、新思路,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和適度超前的要求,進一步研討分析修改完善各類規劃,規劃出臺后要邀請各方面專家學者進行研討論證。
“中國農谷”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是“農”字,也就是“農業、農村、農民”。“中國農谷”的建設規劃以及開發過程不能脫離的“農”的本質,一切從地域農業現狀出發,堅持以農為魂、以農為形、以農為神,保護農村的現有特色,注重農民群體的重要性。使游客可以真切的體會到原汁原味的鄉村氣息。以當地農業的發展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進而在旅游業發展的基礎上推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在項目規劃實施后,政府及相應管理部門要及時制定針對“中國農谷”旅游產業的保護措施,嚴格劃分旅游資源類型,針對現有的及待開發的旅游資源制定保護目錄,出臺詳細的保護措施及相關旅游資源破壞處罰條例。將相應內容公布于眾,強化社會輿論的監督。
為促進“中國農谷”旅游產業的發展,荊門市政府及相應主管部門應采取積極政策措施,構建“中國農谷”旅游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體系,設立“中國農谷”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擴大旅游資金籌措渠道;同時對項目的推進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
近年來,荊門市舉辦了“油菜花旅游節” “屈家嶺桃花節”等系列旅游活動,提高了“中國農谷”旅游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此為契機,荊門市政府應大力推進主題節慶活動的舉辦,并在活動舉辦過程中向應邀參加的省內外眾多旅行社銀行界及嘉賓介紹荊門主要旅游
資源和產品,推介現有的“世界遺產旅游線”、“溫泉養生旅游線”、“鄉村旅游線”、“農耕體驗線”等精品旅游線路,與企業、銀行等開展對接洽談會,努力簽訂各項合作協議。
“中國農谷”區域范圍內現階段的景區開發和景點設計大多還處于表面的人造景觀,對當地的地域文化挖掘不深,游客仍處于觀光游覽階段。在今后的開發過程中,要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將荊門市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融合到景區開發和景點設計之中,突出景區建設的差異化和特色化,培育多層次、多樣化的新型旅游產品體系。充分體現荊門特色、“農谷”價值和農耕文化。
“中國農谷”旅游項目的開發對鄉村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求旅游產品開發必須尊重、強調生態性,文化展現必須傳承鄉土。旅游產品要對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保護鄉村原生的自然、人文景觀,實現開發與保護的有效結合。
[1] 中國農谷,百度百科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089674.htm
[2]王玲代表:打造“中國農谷”勇當發展排頭兵 [EB/OL].http://www.farmer.com.cn/zt/20121h/jzth/201203/t20120308_703608.htm
[3]準確把握中國農谷內涵,自覺高舉中國農谷旗幟 [EB/OL].http://www.jmnews.cn/htm1/nonggu_1d/2012 - 8/22/11_57_15_345.htm1
[4]湖北舉全省之力支持荊門打造“中國農谷” [EB/OL].http://hb. peop1e. com. cn/n/2012/0306/c194334 -16814131.htm1
[5]荊門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EB/OL].http://www.jingmen.gov. cn/zwgk/jhgh/zxgh/2011 - 07 - 27/43535.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