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臣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 100000)
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陳晨臣
(北京電影學院北京 100000)
“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是演員進行表演創作的重要方法。“觀察生活”是演員詮釋角色的初級階段,而“體驗生活”是演員詮釋角色的高級階段。本文將結合筆者的切身實踐,對如何“觀察生活”與“體驗生活”進行闡述,以期為演員塑造角色提供借鑒。
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重要性
演員的主要任務是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如何才能詮釋出一個性格鮮明的、出彩的人物形象并讓觀眾印象深刻,這是每一個合格的演員都必須思考的問題。演員不是編劇的,在接到劇本后并不需要去創造一個角色,而是在規定情景中去塑造一個具有性格特點的角色。我認為演員在塑造角色時,是一個借鑒再創作的過程。“表演藝術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這里的“生活”所指的就是我們當下所經歷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常生活。但表演藝術為什么又高于生活呢?原因是編劇在編譯劇本時就是以個人豐富的現實生活為依據的,或是對眾多人們的平凡生活進行借鑒,以此為基礎,找尋出生活中的經典片段并改寫成影視劇本。這也就是人們生活中的“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表演藝術之所以高于生活,就是因為在平凡生活的“共性關系”基礎上找到了經典的“個性關系。”所以演員在劇本的規定情境下創作角色時,也就是把生活中具有“個性”特點的人物性格在角色中體現出來就可以了。但是怎樣能把生活中具有“個性”特點的人物性格找尋到,并且恰當地運用到創作角色中,是表演創作中的核心問題。通過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實踐中進行摸索,我認為親身去“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這兩種方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觀察生活”能讓演員在眾多人物性格中找尋到生活中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而“體驗生活”是能讓演員設身處地地貼近角色。所以我認為“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是演員在表演創作過程中兩把至關重要的鑰匙。
(一)觀察生活的重要性
“觀察生活”,按照藝術詞典的解釋是指演員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觀察社會中各個階層、各種類型人物的形象特點、行為特征、人際交往情景以及個體特有的心理情感活動的外化表達方式等等,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我認為“觀察生活”是演員貼近劇本中的角色的第一道橋梁,就如同藝術詞典中的解釋一樣,需要演員平日里注意各種類型人物的外部特點,這就是把劇中的角色還原到生活中去,更好地去挖掘劇中角色的人物性格和總結多樣的人物性格,所以“觀察生活”在演員的創作初期是至關重要的。
在研二的假期中,我有機會參與了電影《我的生態夢》的創作拍攝實踐,在劇中飾演“楚懷玉”一角。在劇本的規定情境中,楚懷玉是一名追求相聲藝術的文藝青年,卻由于家庭原因不得不放下心中的夢想,回家從事家業。我在接到劇本時,因為不熟悉人物賴以生活的土壤,沒有相聲演員的生活依據,所以心里沒有絲毫底氣,不知道如何詮釋這一角色,并且這個角色還有一場說《八扇門》的重頭戲。帶著疑惑與不解,我決定專門去北京一家相聲藝術班“觀察生活”,希望在那里能找到創作的靈感。在那里,我才感受到相聲藝術的博大精深。在相聲藝術里講究的是說、學、逗、唱,意即相聲演員的四項基本功。相聲演員分逗哏和捧哏兩種:逗哏的“哏”是指滑稽、逗人發笑的話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發笑的效果,代指負責逗哏的演員;捧哏即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說”是指講故事,還有說話和鋪墊的方式;“學”是指模仿各種人物、方言和其他聲音,包括學唱戲曲的名家名段、唱歌跳舞等;“逗”是指制造笑料;“唱”經常被認為是唱戲、唱歌,實際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詞”,太平歌詞是相聲的本功唱。這些都是最基礎的基本功。在我“觀察生活”這一段時間里,我學會了如何說《八扇門》這一段相聲,這和我們演員說臺詞不太一樣,每一句話都需要有板有眼,尤其到貫口部分,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氣呵成,在說相聲時也需要與捧哏演員很好地交流和配合。我還在“觀察生活”中觀察到相聲演員的著裝和道具,這些都使我受益匪淺。通過“觀察生活”,不僅使我對相聲藝術的認知加深了,也為我在創作人物時找到很多靈感,并把曲藝人特有的幽默感、人物性格融入到了角色中,最后贏得了導演組的贊許。所以我認為,演員在詮釋陌生的角色時,一定要注重“觀察生活”,結合生活的依據,為豐滿地詮釋角色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體驗生活的重要性
“觀察生活”就好比一個人的外表,它只能提取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外部特征,是一種認知的過程,然而想要達到認識、融會貫通,必須通過“體驗生活”設身處地地進行挖掘。“體驗生活”按照藝術詞典是指演員在接到具體的創作人物后,深入到劇本所提示的同類生活環境中去觀察、體驗,以達到從內在體驗和外部表現上逐步理解角色、靠近角色的目的。體驗一般分為直接體驗與間接體驗。直接體驗是對角色的所作所為能深入實地進行了解和重復體驗的過程;而間接體驗是只能借助文字材料,靠分析、想象、揣摩去感受的過程。所以“體驗生活”更能了解劇本中角色的具體情感,才能更好地創作角色。
通過“直接體驗”是比較容易去體驗角色的。在電影《我們的工人》的拍攝中,我飾演的角色叫“孟中”。孟中本是沈陽鼓風機廠的一名設計工人,并且參與研發了百萬噸乙烯壓縮機,這些都是真人真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初次接觸劇本時,我對工人的印象并不是很了解,我起初在網上找了一些關于現代工人的影像資料,但是都未能找到創作靈感,感覺無從下手。所以我便決定到沈陽鼓風機廠去“體驗生活”。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完全改變了我對現代工廠工人的認識,像沈陽鼓風機廠這樣的現代化工廠已經和以前完全不同,現代工廠各部門分工明確,完全實現了現代化。而我要飾演的孟中這一角色是設計部門里的設計師,以80后、90后年輕人居多,不需要下車間去制造,全程都是由電腦設計,并且實現了電子操控、電子接單。施工部門則全是設備加工,但需要人工焊接、數據監督。工廠里的環境也非常不錯,一點都不像加工廠,各個環節非常有秩序。最令我驚訝的是,這里的工人都非常質樸,都非常熱愛沈股集團,每一個工人都把工廠當作自己的家一樣熱愛,把身邊的工友們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相處。經過這段時間的“體驗生活”,我不僅對沈股集團有所了解,更對工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這讓我在創作時,對詮釋“孟中”這一角色有了深層次的認識,這對我挖掘劇本和人物角色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劇本中許多專業性很強的臺詞,因為有了實地的觀察與體驗,也不再困擾我,所以“體驗生活”在表演創作時是很重要的。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角色都能在現實生活中去“直接體驗”的,就好比一些年代戲或是古裝戲等,是無法從現實中去體驗的,這就加大了演員創作的難度。就像我在拍電視劇《皇糧胡同十九號》時,這部電視劇的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并且屬于懸疑破案類,故事是編劇虛構的。在劇中我飾演“陳誠”這個角色,陳誠是一名民國的警察,有著很強的責任心,當時北平發生了許多離奇的殺人案,后來得知這是日本人為了侵略北平而制造的借口,故意設下的陷阱。我在創作角色的初期感到很為難,因為這對我來說比較陌生,脫離了現實生活。后來經過老師的點撥,通過“體驗生活”中的“間接體驗”這一方法,讓我找到了創作的靈感。我起初通過互聯網查閱民國時期的資料,了解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以及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并且有針對性地了解了很多民國警察的獨有特點,這使我對那個年代的警察有了初步的認知。然后我從劇本中分析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并且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典例,從現實中的警察中找到了具有符合劇本性格特點的經典類型,這樣使我得以更加接近角色。所以“間接體驗”角色也在創作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人一生的經歷本來就是一部很好的影片素材,任何人走完一生,都會對人生有著獨到的體會,并且在漫長的人生中,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本身就是創作的源泉,但是等到走完一生,才明白怎么樣塑造性格鮮明的角色是不是晚了一點呢?就算如此,人生又有哪些事情能讓自己刻骨銘心呢?答案肯定是冰山一角,也許只有少許的事情或是情節我們才會記得,但是我們身為演員要詮釋不同性格、不同職業、不同年代的人物,單靠這一點觀察或是體驗就能滿足創作角色的需要嗎?還有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劇目都允許我們有時間去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的,所以就需要我們在平時進行大量的積累,并且要歸納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只有注重生活,才能提取生活中的精華。所以我認為,我們演員要在平日里通過自身的生活進行觀察和體驗,要學會歸納每天所目睹的事情,并且對生活中的人物性格進行分析,給這些人物性格歸類,只有這樣,才能更大地發揮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塑造出別具一格的角色。
通過對表演的學習和實踐,我認為“觀察生活”是演員詮釋角色的初級階段,而“體驗生活”是演員詮釋角色的高級階段。“觀察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只能照出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外部特征,包括神態、肢體動作、說話方式等等,這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是膚淺的了解。想要有更深的領悟,必須要“體驗生活”,設身處地地去體驗角色,活在角色所生活的環境中,想角色所想,這才能體會角色內心的情感,更好地表達作者在創作時所要抒發的意境。所以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就是演員創作角色中的兩把鑰匙,是溝通演員與角色之間的橋梁,觀察生活是初級階段,而體驗生活是升華。
[1]許南明.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
[2][蘇]瑪·阿·弗烈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
陳晨臣,男,漢族,北京人,北京電影學院創作型碩士生,主要從事電影表演研究。
J821.2
A
1007-0125(2015)01-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