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纖檢所救災物資檢測工作獲好評
日前,天津市民政局救災處、中央救災物資天津儲備庫召開關于2014年新采購中央救災物資的入庫檢驗工作調研會。本次入庫檢驗應天津市救災物資儲備庫要求,為該庫儲備的12平米單帳篷、棉被、苫布依據“救災專用12平米單帳篷技術要求”、“救災棉被(寒區)技術要求”、“救災苫布技術要求”進行入庫質量檢驗,其中12平米單帳篷21批次;棉被19批次;苫布共2批次,并參加了現場抽樣工作。(來源:天津市纖檢所)
工商總局將制定消法“7天無理由退貨”具體規定
新消法對網購、電視購物等非現場購物推行“7天無理由退貨”,國家工商總局消保局副局長黃建華近日在推進媒體購物行業規范聯席會上透露,由于在實施過程中發現“7天無理由退貨”最容易引起爭議,工商總局將制定落實消法“7天無理由退貨”規定的指引,對無理由退貨的具體標準做出更明確規定。(來源:新京報)
我國首部《電子商務法》草案有望下半年完成
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我國首部《電子商務法》草案有望下半年完成。已經完成的《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加快電子商務立法”。另據電子商務法起草組透露,相關部門已經完成立法前期的課題研究工作,相應的立法程序也已啟動,并力爭在2015年下半年完成法律草案。(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5年體育產業規模超5萬億元 強調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
近日,在我國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強調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據了解,《意見》強調,要完善體育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要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意見》提出,要加強體育品牌建設,推動體育企業實施商標戰略。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支持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和優勢項目“走出去”,提升服務貿易規模和水平,充分挖掘品牌價值。(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棗莊市纖檢站展開2014紡織服裝合格率調查
棗莊市纖檢站近日對全市17家紡織服裝企業進行了抽檢。此次抽檢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單位派出了工作經驗及外出經驗豐富的人員負責抽樣,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要求抽樣,檢驗人員在家里也是加班加點,進行檢驗。通過合格率統計調查,對企業產品的生產情況、質量情況、區域分布有了深入的了解,對企業進行標準宣貫,促使企業提高質量意識。為市局提供了客觀、公正的產品質檢報告。(來源:棗莊市纖檢站)
寧夏纖檢局舉辦企業管理人員培訓班
近日,寧夏纖檢局組織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匯川服裝有限公司、寧夏龍鳳制衣有限公司、寧夏源隆商貿有限公司、銀川新華百貨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夏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等60多家羊絨、服裝、絮棉生產加工企業和30多家銷售企業的100多名企業管理人員和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培訓和座談。(來源:寧夏纖檢局)
青海省省級羊毛(絨)、牦牛絨針織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
近日,青海省纖維檢驗局對3家羊毛(絨)、牦牛絨針織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督抽查。檢驗項目依據GB 5296.4《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GB 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及相關產品標準,對被抽檢服裝的產品標識、纖維成分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接縫強力等項目進行檢測。共抽查產品5批次,實物質量合格5批次,實物質量合格率為100%。(來源:青海省纖檢局)
中纖局進一步加強非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
為進一步加強非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提升非棉纖維監督檢查工作有效性,中纖局認真研究分析市場形勢,組織全國22個非棉纖維主產省份纖檢機構在各類非棉纖維收購加工環節深入開展非棉纖維質量監督檢查。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國專業纖檢機構共出動非棉纖維執法人員6436人次,檢查非棉纖維收購加工企業/站點 1576家,檢查毛絨纖維1.33萬噸、繭絲7.27萬噸、麻類纖維0.25萬噸,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59份,辦理案件6件。根據檢查情況及中纖局督查組督查掌握的情況,2014年全國毛絨、繭絲、麻類纖維收購加工秩序與質量狀況總體穩定,未出現公開的、區域性的、成規模的惡性質量違法案件。(來源:中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