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寶軍+蔣敏+熊海鷹+陳玲玲



一、數據來源
2014年度(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湖南省苧麻精干麻質量分析,依據GB/T 20793—2006《苧麻精干麻》國家標準,綜合湖南省纖維檢驗局和益陽市、常德市、岳陽市纖維檢驗監督管理局4個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機構的公證檢驗有關數據,通過對經公證檢驗的苧麻精干麻纖維細度、束纖維斷裂強度、殘膠率、含油率、白度、pH值、回潮率、三級符合率8項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綜合形成。
二、2014年度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數量基本情況
2014年,全省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量21493.091 噸,占全省總產量 (按中國麻紡行業協會苧麻專業委員會統計數字2.4萬噸計)的89.55%(見圖1)。其中:漢壽麻檢驗量8516.287噸,占總量的39.62%;沅江麻檢驗量11581.2噸,占總量53.88%;桃源麻檢驗量376.113噸,占總量1.75%;瑞昌麻檢驗量241.592噸,占總量1.13%;四川麻檢驗量777.896噸,占總量3.62%(見圖2)。
圖1 ? ?湖南省苧麻精干麻公檢情況比例圖
圖2 ? ?湖南省麻類公檢品種比例圖
三、2014年度苧麻精干麻質量狀況
(一)總體質量狀況
2014年度湖南省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合計768批次,質量情況為:平均纖維細度為1758公支,束纖維斷裂強度為3.97cN/dtex,白度為57度,回潮率為9.50%,殘膠率為2.70%,含油率為0.59%,pH值為7.9,三級符合率為95.7 %。各項技術指標總平均值水平達到了國家標準GB/T 20793—2006《苧麻精干麻》二等三級(見表1),與歷年同比差異不大。
(二)苧麻精干麻各等、級相符率情況
1.苧麻精干麻各等相符率情況。2014年,三等及以上(纖維細度在1200公支及以上)比率為100 %,與上年度無差異;二等及以上(纖維細度在1500公支及以上)比率為93.10%,比上年度降低了3.11%;一等(纖維細度在1800公支及以上)比率為40.89%,比上年度降低了7.21%(見表2)。
2.苧麻精干麻各級相符率情況。2014年,三級及以上批次數為160批,所占比率20.83%,比上年度下降了21.52%;級外批數為608批,級外比率達79.17%,比上年度上升了21.52%(見表3)。
(三)綜合評定等級情況
對768批各等級麻進行統計,其中一等二級麻22批,占2.87%;一等三級麻56批,占7.29%;一等級外麻236批,占30.73%;二等二級麻11批,占1.43%;二等三級麻59批,占7.68%;二等級外麻331批,占43.10%;三等二級麻1批,占0.13%;三等三級麻11批,占1.43%;三等級外麻41批,占5.34%(見圖3)。
圖3 ? ?湖南省麻類等級比例圖
總體來看,2014年度苧麻精干麻整體質量與上年度基本持平,質量較好,未出現較大質量問題。
四、造成質量降級的原因分析
造成質量降級的主要指標有pH值、含油率、白度和束纖維斷裂強度4項。
(一)pH值。因pH值偏高造成不合格的批次有352批,占總批次的45.83%,比上年上升了21.39%,由于我省部分公檢企業采用全生物脫膠,因生物菌和生物酶助劑都呈堿性,企業為了保持產品的生態綠色環保性,且后工序一般不經過漂酸洗,使脫膠后的精干麻呈堿性,pH值均在8.2~9.4之間。
(二)含油率。因含油率偏低造成不合格的批次有343批,占總批次的44.66%,比上年上升了7.01%。由于我省仍有個別企業采用老設備和傳統的給油方式,從而導致苧麻精干麻含油率超標。
(三)白度。因白度偏低造成不合格的批次有102批,占總批次的13.28%。由于我省公檢企業為了減少脫膠對環境的污染和降低成本,在生物脫膠工藝中取消了次氯酸鈉漂白和硫酸漂洗兩道工序,生產出苧麻本色精干麻,而這種本色精干麻的白度有時難以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
(四)束纖維斷裂強度。因束纖維斷裂強度偏低造成不合格的批次有63批,占總批次的8.20%,由于原麻質量較差(大多數為早些年的存麻),殼麻太多,致使企業在脫膠時增加酸堿濃度,延長浸酸和堿煮的時間,增加拷麻次數等,導致纖維強力受損,束纖維斷裂強度下降。
五、存在問題
(一)原料價格略有上漲。2014年,苧麻原料的平均價格為8633元/噸(每斤約4.3元),比上年上漲22.1%(見表4),但仍處于較低價位(2004年最高價為9600元/噸)。
表4 ? ?苧麻原料平均收購價
(二)苧麻種植面積萎縮。由于受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生產加工機械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響,我省苧麻種植面積從2008年開始持續下降,2014年苧麻種植面積不到1萬畝,已降到歷史最低水平,苧麻產量隨之大幅度下降,由2012年的2.2萬噸降至0.4萬噸,生產管理愈來愈粗放,苧麻品質受到很大影響。
(三)苧麻生物脫膠技術還沒完全過關。苧麻脫膠大多為人工操作,勞動強度大,自動化程度低,苧麻生物脫膠技術還沒完全過關,即沒完全擺脫用酸用堿,因此真正意義上的苧麻生物脫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裝備陳舊老化。20多年來,我省苧麻紡織企業的設備至今沒有太大的變化,還處在上世紀80年代水平,勞動力投入大,生產效率低下,平均萬錠用工500人以上,是棉紡織的10倍以上。農民剝麻仍然為手工原始方法,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費時又費力,嚴重挫傷農民種麻和收麻的積極性。
六、措施
面對上述問題,只有充分發揮企業、政府、協會和科研院所的積極性,整合全省的優勢資源,為苧麻紡織企業做好服務工作,才能把產業做強做大。具體的措施如下:
(一)廣泛聽取企業的意見。積極與企業溝通,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和質量情況,以便共同研究解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二)做好優質苧麻原料基地建設。幫助企業積極爭取國家扶持政策,使苧麻種植享有與糧食、棉花等農作物同等補貼待遇,科學規劃企業苧麻原料基地建設,以提高苧麻原料的品質,保證苧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快苧麻紡織加工設備的技術創新。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苧麻紡織企業的現狀,爭取國家財政政策支持,對設備技術研發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對技術設備更新企業給予適當財政補貼,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四)提升苧麻纖維質量檢測標準科學技術水平。質量檢測部門要在原有苧麻纖維質量檢測技術標準上加快完善產品標準和改進檢測方法標準,確保現行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先進性,努力提高檢測結果的精準性和可靠性。
(作者單位:蔡寶軍,中國纖維檢驗局;蔣敏、熊海鷹、陳玲玲,湖南省纖維檢驗局/國家苧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