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風
記者走訪發現,不合格童裝存在較多,主要是路邊小店、外貿店、網店,路邊小店和網店銷售的童裝貨源主要來自一些小企業,質量參差不齊、產品不合格家長普遍理解。因此,記者主要對被家長們奉為“香餑餑”的外貿童裝以及價格貴得離譜的大牌童裝進行了調查。
如今,許多小店都打著“外貿原單”“外貿尾貨”旗號銷售童裝。元旦期間,記者走訪了幾家這樣的小店發現,標榜“原單正品”的外貿服裝品牌良莠不齊,價格高低不一,但總體要比品牌童裝店低很多,最低的一條兒童秋褲只需8塊錢。
“我也是通過朋友介紹才知道這家店,外貿童裝都得在這樣的小店才能買到,不像其他童裝店那么集中。”佟樓附近一家外貿店內,正在挑選童裝的李女士對記者說。
記者在這家小店內看到,GAP、ZARA、優衣庫等品牌童裝在這里一應俱全,店員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外貿尾貨。記者注意到這些服裝上都沒有吊牌,有些衣服在標簽上可以找到100%棉的字樣,說是剩的尾單,可做工卻很粗糙。更讓記者疑惑的是,按照常識,外貿服裝同一款式最多也就三四件,可觀察中記者發現,這里的童裝同一款式有十幾件,當記者向店員詢問時,店員說:“這次你趕上了,貨多,就多拿了幾件,你還可以多挑挑。”
隨后,記者在一些購物網站發現,外貿童裝還從線下登上了電商平臺,一條美國Cherokee原單冬季男女兒童雪尼爾麥穗針織圍巾庫存達121條,一條大嘴猴品牌兒童長褲庫存更是高達8462條。
“外貿童裝”以其獨特的款式、相對低廉的價格,一直以來都備受家長追捧。但其進貨渠道卻成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秘密。采訪中,有的店員說是從船上拿的,有的說直接從廣東加工廠拿的貨,總之,很是神秘。沒有正規的生產廠家又如何保障衣服品質?為此,記者輾轉找到了做服裝批發多年的周女士。
“外貿就是一個噱頭,真正的原單根本就沒那么多。”周女士透露,真正的原單尾貨每款就只有2到3件,甚至1件,而且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現已沒有“原單尾貨”流入市場。
周女士告訴記者,外貿貨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內貼牌廠家生產了過多的名牌服裝,或因為是殘品、次品被退回的服裝,就是指“正品”。而更多的則是一些小廠家生產的假名牌服裝,根據質量不同,又分為“A貨”“B貨”。也就是說,賣外貿童裝渠道非常重要。但問題是現在知名品牌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和代理商的利益,對國內貼牌廠家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對殘次品的控制。所以要想拿到真正的外貿服裝已經很難。因此店主們只能從小企業拿“A貨”或者“B貨”。
說白了就是有消費群體追捧所謂的甩單、尾單,就有人會給你“做”出“甩單”、“尾單”,這樣的童裝品質就可想而知了。
為何童裝吊牌上的標識會如此混亂?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鄧樺教授。
鄧教授介紹說,我國《國家紡織商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明確了紡織產品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在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方面規定了強制性安全指標考核要求,分為A、B、C三個等級,稱為“安全技術類別”。其中A類為嬰幼兒用品,適合0~36個月嬰兒用;B是直接與皮膚接觸的產品,C是間接與皮膚接觸的產品。
(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