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浩 攝影 袁曉曄
微重力體驗 奧迪S3輕體驗
文 陳浩 攝影 袁曉曄
這孤獨而寒冷的地方并沒有看上去那樣溫暖,反而隨著斜陽的逐漸隱沒而愈發顯得寒冷。我身旁的這輛藍色的漂亮機器似乎并不這樣認為,它的發動機蓋下面正蠢蠢欲動著巨大的熱能,四只車輪緊緊抓在地面上,在這個微重力星球我剛剛完成一次絕妙的體驗。
由于是雙行星的伴星體系,恒星呈現夕陽之時,另一顆伴星的輪廓變得更加清晰起來。受到那顆伴星的重力影響,這里的一切事物都輕飄飄的,這輛奧迪S3的四輪驅動特性此刻顯得尤為重要。我喜歡具有強烈反差的東西,就像在這荒蠻之處停在那里的這輛奧迪S3,沒有一絲線條顯示這部車有自然情懷的感性,筆直而分明的結構和切割讓這輛車的每一個地方都充滿了精密加工的工業味道。這輛車看上去絲毫沒有與這里的自然背景融為一體的意思,它的前后比例控制得非常精準,藍色占據了絕大多數的車身表面,而紅色則作為點綴出現在尾部,尾燈的線條和亮起來之后的內部導光管讓我不由得想起了DMG德瑪吉的機床,我可以想象堅硬的銑刀游走在一整塊鋁錠上,透過飛濺的金屬碎屑一部精美的工業藝術品正在逐步呈現出其精準的輪廓,我喜歡那些鋒利的鈍角,在光線的作用下呈現出迷人的結構感。最后這輛車的細節被鋁色的描邊進行了最終的點綴,車窗的輪廓線和中網就像鑲邊工藝一樣,構成了這件藝術品最值得把玩的細節。當所有的一切在夕陽的照耀下都顯現出迷幻的光芒時,我除了靜靜欣賞這短暫的時刻,便也再無他念。
在來到這里之前,我已經與這輛車一同享受了一會兒愉悅的時光,可惜這輛車的內飾與普通版的奧迪A3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工業感極強的外觀并沒有影響到內飾的風格,內部雖然也是簡約主義的設計,但是減少了很多平直線條,四個圓形的空調出風口是內飾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由31個零件制成的空調出風口就像戰斗機的尾噴口一樣可以通過推拉操作來控制空氣的擴散和聚攏,如果此刻再轉動調整出風角度,你可以最直觀地感受到SU-35戰斗機推力矢量噴口的獨特魅力。鋁制的金屬裝飾條恐怕是內飾唯一與外觀相互呼應的細節了,如果說這輛S3的外觀是工業主義風格,那么內飾則帶有后現代的科技主義色彩,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那個可以伸縮的中央顯示屏厚度僅為11mm,有多薄?它和你的iPad差不多。但是車內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讓我滿意,不要以為在方向盤和儀表上印制一些S3的符號就能夠取悅我,我要的是方向盤后面的換擋撥片,工程師把那兩片金屬拿去吃掉了嗎?
當然,一路駛來最為重要的還是車頭內的那一顆動力強勁的發動機,大眾集團最新的EA888 2.0T直列4缸發動機被進行了高調,最大功率為210kW(5 100~6 500r/min),最大扭矩達到了380N·m(1 800~5 100r/min),配合6擋雙離合變速器0~100km/h的加速時間僅為4.9s。難以想象一輛售價不到40萬元的高性能車擁有如此漂亮的賬面數據,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這輛車是四驅的,也許會有人認為四驅是最沒有駕駛樂趣的,但是卻不可否認是最穩定的。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降低了駕駛難度,可以讓更多的人體會到狂奔的樂趣,而對于這樣的一款入門級高性能小鋼炮來說,更為高階的駕駛技巧和那浪漫主義風格的操控藝術似乎并不是太合時宜,精密的工業化制品最大的作用便是可以大規模生產而讓更多的人爽。四驅的作用便與此類似,通過四個車輪的抓地力讓飛奔的人體會到速度的快感和更強大的橫向G力,哪怕是在微重力環境下,都可以享受駕駛。輕量化的車身和更低的重心讓這輛車在飛馳的過程中可以與地面的距離保持得更為均衡,隨著車輛重心的擺動,在懸架的支撐下,車輛的離地高度變化量越小,車輛的穩定性越高,操控表現越好,但是舒適性也隨之降低,這是取舍問題,既然選擇了與眾不同的快,就得承受異于常人的顛,任何事情都要有響應的代價,那么現在讓我們繼續去飛一會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