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長沙市 410007)
江西龍頭山水電站樞紐工程位于贛江下游豐城市杜家洲,水庫正常蓄水位24.20m,相應庫容2.44億m3。樞紐主要建筑物從左至右依次為魚道、河床式廠房、排漂閘、24孔閘壩、1000t級船閘和右岸土壩。電站廠房布置于左岸,裝8臺共240MW的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24孔閘壩布置于中部,堰頂高程13.2m,孔口凈寬17m;船閘布置于于右岸,設計噸位1000t。
壩址位于贛江下游河段,地形開闊,河床寬(840~1180)m。兩岸均為Ⅰ級階地,階面高程(19.3~25.4)m,寬度大于1000m。壩址地層覆蓋層厚度一般為(8~19.7)m,基巖為砂巖、粉砂質泥巖。
龍頭山水電站樞紐壩址處控制流域面積72810 km2,多年平均流量1890m3/s。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678.4mm,4~9月多暴雨。
龍頭山水電站樞紐工程屬二等大(II)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為2級,次要建筑物為3級。按照《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DL/T5397-2007)規定,導流建筑物屬4級建筑物,其土石類圍堰設計洪水標準為20~10年一遇,混凝土類圍堰設計洪水標準為10~5年一遇。本工程主要采用土石類圍堰,設計洪水標準選擇10年一遇洪水重現期。
根據水工樞紐布置、壩址地形地質及水文條件等特點,本工程適宜采用分期導流方式。
(1)洪峰流量大。贛江流量大,壩址處10年一遇全年洪水流量17600m3/s,20年一遇全年洪水流量19900m3/s。
(2)施工期有通航要求。本工程為贛江最后一個梯級,下游為平原型河道,贛州以下河段可通航1000 t級船舶。樞紐建設施工期間,贛江有通航要求。
(3)施工期庫區臨時淹沒問題不很突出。本工程兩岸均有堤防,庫水基本局限于河槽內,洲、灘地帶有部分草地或林地,施工期庫區臨時淹沒問題不很突出。
(4)船閘和廠房分兩岸布置。本工程主要建筑物船閘和廠房分兩岸布置,中部布置24孔WES堰式閘壩。
根據經驗,低水頭水電站一般采用束窄河床的分期導流模式,本工程位于贛江下游,施工期不允許斷航,一般有兩種備選方案。第一種方案:一期同時圍廠房、船閘以及靠近船閘部分的泄洪閘,使用束窄后的河床導流、通航。二期圍其它泄洪閘,利用一期建成的泄洪閘和船閘進行導流和通航。第二種方案:一期圍廠房和靠近廠房部分的泄洪閘,使用束窄后的河床導流、通航。二期圍船閘及其它泄洪閘,利用一期建成的泄洪閘導流和通航。
比較兩種方案可見,第一種方案一期工程強度比較大,二期存在孤島施工問題,但通航問題能妥善解決;第二種方案導流程序比較簡單,但是通航問題限制,一般只適用于平底堰型的閘。本工程溢流壩堰型為“WES”開敞式溢流堰,第二種方案可優化為壩體預留缺口導流和通航。
根據以上初步分析,同時考慮到通航的具體要求,初擬了以下五個方案進行比較:
方案一:分二期導流,一期第一個枯期同時分別圍船閘和廠房,一期第二個枯期圍船閘側10.5孔閘壩;二期第三個枯期圍廠房側13.5孔閘壩。見圖1。
圖1 方案一
方案二:分三期導流,一期圍廠房和12.5孔閘壩,二期圍船閘和11.5孔閘壩,三期圍一期未完建的11.5孔閘壩。見圖2。
圖2 方案二
方案三:分三期導流,一期圍廠房和10.5孔閘壩,二期圍船閘,三期圍中間剩余的13.5孔閘壩。見圖3。
圖3 方案三
方案四:分三期導流,一期圍廠房,二期圍船閘和10.5孔閘壩,三期圍剩余的13.5孔閘壩。見圖4。
圖4 方案四
方案五:分三期導流,一期圍右岸船閘和10.5孔閘壩,二期圍廠房和左側0.5孔閘壩,三期圍中間剩余13孔閘壩。見圖5。
圖5 方案五
五個方案過流條件和通航條件都較好,在技術上都是可行的。方案一總工期51個月,首臺機發電工期34個月,圍堰總造價為1.89億元,該方案施工程序緊湊,發電工期最短,無孤島施工問題,但需要兩岸同時開工,施工強度大,前期投入大;方案二總工期51個月,首批3臺機組發電工期40個月,圍堰總造價1.43億元,該方案發電工期較短,三期為孤島施工,需利用三期圍堰擋水發電;方案三、方案四類似,總工期51個月,首批3臺機組發電工期40個月,圍堰總造價分別為1.40億元、1.78億元,發電工期較短,三期為孤島施工,交通較困難,需要利用三期圍堰擋水發電,方案三與方案二比,需要在第二個汛期前進行廠房臨時下閘,靈活性不如方案二;方案五總工期63個月,首臺機組發電工期46個月,圍堰總造價1.70億元,該方案總工期和發電工期最長,無孤島施工問題。
考慮施工強度、前期投入及壩區兩岸同時進行征地的難度,經技術經濟綜合比較,本階段選定方案二,即一期圍左岸廠房和12.5孔閘壩(建成二道縱向圍堰和11.5孔10m高程以下堰體),二期圍右岸船閘和11.5孔閘壩,三期圍一期未完建的11.5孔閘壩。施工導流水力特性見附表。推薦方案施工導流布置圖見圖6。
壩址處贛江河段通航現狀為五級航道,最小通航流量為358m3/s(保證率95%),最大通航流量為17600m3/s(10年一遇全年洪水)。選定的施工導流及相應的施工期通航方案為:一期圍廠房和12.5孔閘壩,枯期由右側疏挖河床航道通航;一期汛期圍廠房,由一期預留230m寬缺口通航;二期枯期圍船閘和11.5孔閘壩,由一期預留230m寬缺口通航;二期汛期圍船閘,由一期預留230m寬缺口通航;三期圍一期未建完的11.5孔閘壩,已建船閘通航。
龍頭山水電站樞紐工程是一座以發電、航運為主,兼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建成后對城市景觀、交通提供有利條件等綜合利用的樞紐工程。開發本項目是改善航道條件、促進航運發展的需要,是發展清潔能源的需要,是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具有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附表 施工導流水力特性表
圖6 推薦方案(方案二)施工導流布置圖
根據經驗,本文在選定寬河床低水頭電站施工導流方案時,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分期導流的施工均衡性、施工安全性、施工工期、施工期通航、上游庫區臨時淹沒等各方面的因素,選擇科學、合理、經濟的導流方案,該方案將為主體工程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