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一
不能被朋友圈帶來的繁榮蒙蔽了雙眼,只有有內容的社區應用才能留存住用戶,才能在移動市場中存活下來。如果僅僅只是帶來流量卻無法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解決商業化問題,足記的命運同樣堪憂。
僅僅一周時間,微信朋友圈鋪天蓋地的電影截圖,用戶們集體變身文藝青年,仔細觀察卻能發現電影截圖里的人物竟是自己熟悉的朋友,景色的取景點甚至是離家不遠的公園。而這一切來源于一款名叫“足記”的App。
一個月前足記還只是一款用戶僅有幾萬人的小眾圖片類App。直到2月足記發布2.1.4版本。版本更新使得足記能夠隨隨便便的將一張照片,通過一鍵按鈕變成高逼格的電影大片。通過加橫幅、濾鏡、臺詞、英文翻譯,立馬呈現電影大片的效果,瞬間足記得到病毒式傳播,刷爆朋友圈,足記亦借此跨越小眾,進入大眾視野,成為現象級產品。十天不到的時間里,它在App Store的排名從Top 1000開外躥升到了免費分類全榜第1,堪稱奇跡。
面對足記火爆的原因,一位足記用戶評論:“不是所有人都有文藝的心,但是沒有人會拒絕輕而易舉獲得的文藝表達。”足記使普通大眾有了文藝表達的渠道,使人人“像電影一樣生活”的理想主義照進現實。
足記的“大片”
在足記創始團隊看來,推出大片模式后導致足記如此火爆是一次“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舉。足記從2014年6月創立之初,就是為了打造一個融合電影與旅游的高端社區,足記將旅游與電影進行了高度融合,讓用戶在旅游中去感受電影場景的魅力,其真正的核心功能為“電影取景”,足記用電影將一個個具有代表性的場景串聯起來,讓更多人在旅途中可以重溫這樣經典的場景。也正因為如此,初創的足記受到投資人的批評,“把影視和旅游文化做了跨行業整合,針對的受眾群體相對高端,但這兩個交叉的行業的用戶基數小,獲取首批種子用戶的難度大……很容易被淹沒,建議換個方向?!比绱烁叨硕”姷挠脩羧后w,給足記設立了一個極高的用戶門檻,極大地局限了足記的可傳播性,這也是為什么從上線之初,足記始終不溫不火的原因。
面對質疑,足記團隊還是選擇了堅持,足記創始人楊柳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足記的創意,源自加拿大攝影師Christopher Moloney,Christopher Moloney熱衷于將自己的旅行地點安排在著名電影的經典場景之處,比如奧黛麗·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里曾經駐足的珠寶櫥窗,或是讓·雷諾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里居住過的紐約街巷,Christopher Moloney將這些場景的實拍照片與電影劇照透視重疊在一起,畫面感極強,亦為他在網絡上吸引了大批擁躉。楊柳正是Christopher Moloney的粉絲之一,足記的誕生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普通用戶都能夠體驗Christopher Moloney的玩法。
目標定下來后,楊柳和團隊成員們迅速執行,足記誕生。雖然足記的用戶基數不是很大,但他們還是很開心做一件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雖然有很多投資人質疑,楊柳他們還是獲得了光速安振合伙人韓彥與紫輝創投合伙人鄭剛的天使輪投資,使足記發展有了穩定的資金基礎。
原本楊柳和團隊成員可以這樣不急不慢的發展足記,然而同事的一次無意之舉徹底改變了足記的命運。楊柳回憶大片模式的來源時說:“源自我們團隊中一位愛電影愛拍照的文藝同事,有一天這樣處理了一張團隊日常照片,產品觸角敏感的PM頓時讓找到感覺,當機立斷決定把這個功能加入足記中。”融入的結果是足記團隊未曾料想的,當楊柳進入軟件后臺查看新增用戶數時,發現新增用戶數開始幾萬、幾十萬的往上漲,一個月內用戶突破百萬大關。
足記以讓創始團隊始料未及的形式火了,而一切的關鍵點在于大片模式。大片模式的誕生為圖片帶來了社交屬性,為用戶找到了一種表達內心情感的另類方式,擊中了當代大眾追尋高逼格差異化圖片分享方式的痛點;浮現出人們心底深處的明星夢、導演夢。
足記的生與死
當人們臆想著足記團隊面對產品的突然爆紅而開心慶祝的時候,足記團隊面對的現實情況并非如此。面對突然到來的情況,楊柳差點哭泣,百萬級用戶涌入,足記后臺服務器開始承受不住?!爱敃r我感覺要哭了,服務器根本支撐不了現在的流量,過去一周內發生了四天系統崩潰的情況?!睏盍@樣對媒體感嘆。即使足記團隊全體成員不眠不休的工作,產品服務器升級的速度還是跟不上用戶增加的速度,用戶不斷遇到閃退等諸多問題。
除此之外,升級產品與服務,耗完足記天使輪融資資金,足記必須開始A輪融資,所幸的是已經有二十幾家機構找到足記洽談投資事宜,在解決足記技術問題的同時楊柳必須和投資人們好好商談具體事宜。
對于因為突然的爆紅而打亂原本的發展節奏,足記團隊如何調整發展步伐,外界關注很高。而關注度更高的卻是足記是否只是曇花一現呢?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類似于足記這種現象級產品出現不少。先前的魔漫相機、黃油相機、神經貓、魔漫、臉萌都曾經火爆全國,稱霸朋友圈,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這些產品已經沒有什么聲跡。
作為以大片模式吸引用戶進入的足記也遲早會面臨著用戶審美疲勞的階段,當用戶玩膩的時候,也就是卸載足記的時候。如何留存用戶成為擺在足記團隊面前十分緊要的任務。更為尷尬的是,大片模式已經不再是足記一家獨有的技能,美拍、Camara360等圖片處理工具類應用在看到足記的大片玩法后都迅速上線了類似的功能模塊。其中,Camara360甚至允許用戶通過內嵌在微信中的H5模塊在不需要下載應用的情況下直接制作出“大片”。
因為突然的爆紅,足記處在了苦修內功而群狼環飼的階段,一著不慎,將會和他們的前輩們一樣從此銷聲匿跡?,F在擺在足記團隊面前的現實情況,是挑戰也是機遇,機會只有一次,能否成功涅槃,全在于足記團隊在這一兩個月的決策和表現。
足記面對的兇險現狀,楊柳有著清晰的認知,“其實真的不知道大片模式之熱能走多久,任何產品都會有衰落的一天。但是帶著一顆熱愛電影的心去生活、去探索,足記可以做的事情應該還有很多?!痹掚m如此,足記團隊目前還并未松懈。移動互聯網時代,因為缺少社交屬性和用戶粘度,火一般就死的APP遍地都是,足記要做的,除了降低社區門檻讓用戶進來,還要做的就是創建有吸引力的內容讓用戶留下來,不能被朋友圈帶來的繁榮蒙蔽了雙眼,只有有內容的社區應用才能留存住用戶,才能夠在移動市場中存活下來。如果僅僅只是帶來流量卻無法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解決商業化問題,足記的命運同樣堪憂。
為此足記團隊制定了3個策略,首先漸離朋友圈,微信朋友圈很重要,但那里不是社交產品的天堂,許多曇花一現的產品都因過于依賴微信朋友圈而喪失內在的造血能力。除此之外,足記產品本身還有很強的LBS屬性,這些都需要通過圍住用戶來開發對應價值。其次保持賬號與賬號之間的平等,做到細水長流,避免微博的大V教訓。最后保持“純粹”,“大片模式”是一個令人驚喜的尖叫切口,但足記需要保持的是它在生活文化和電影藝術之間的嫁接,以及忠于核心用戶的純粹意識,“偏離自己的興趣,是最可怕的”。足記的長處,或許就在于它是由一群文藝青年做給另一群文藝青年的產品,基因相對匹配,也能夠準確傳遞產品訴求。
足記團隊在努力把握機遇,能否成功全在于這一兩月他們的所作所為。面對現狀,對于從數百圖片應用中殺出來的一匹黑馬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成績,楊柳直言“死而無憾”,但團隊成員都明白他們不想死,足記想要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