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華 尹傳正


毛澤東記住了華國鋒
1955年7月,毛澤東作了《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17歲參加革命且已經有了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的華國鋒,在學習毛澤東報告的基礎上,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寫出了《克服右傾思想,積極迎接農業合作化高潮的到來》《充分研究農村各階層的動態》《在合作化運動中必須堅決依靠貧農》等3篇在指導思想上符合毛澤東意向的文章,這些帶有湖南鄉土氣息的文章引起了毛澤東的興趣,并記下了華國鋒這個名字。1955年秋天,毛澤東回到湖南視察,在長沙第一次接見了擔任湘潭地委書記的華國鋒。蓄著平頭、穿著樸素而神情激動、面相忠厚的華國鋒,給毛澤東留下了老實厚道、忠誠可信的印象。
1955年10月,毛澤東破例邀請華國鋒列席中共七屆六中全會擴大會議,并讓華國鋒在全會上介紹了湘潭地區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經驗。華國鋒的會議發言再次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會議期間,毛澤東以贊許和意味深長的口吻對華國鋒說:“你是個老實人。”“你是我的父母官哪!”35歲的華國鋒在仕途上可以說是一片光明。1959年6月下旬,毛澤東回到湖南長沙。毛澤東在長沙約見了擔任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部長兼省委文教辦主任的華國鋒,并提出要回韶山家鄉看看。華國鋒立即作出安排并陪同毛澤東到韶山。華國鋒在匯報農村形勢時,沒有唱高調,而是實事求是地說:“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產量不可能那么高了。”毛澤東對這位老實人說的老實話認真聽了,沒有發火,這與一個月后對待彭德懷的態度簡直判若兩人。1959年7月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的問題牽連到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周惠也險些入圍,雖幸免于難,但也被打入另冊。湖南的班子在毛澤東眼中是靠不住了,中央迅速調湖北省委書記張平化接任周小一舟,毛澤東還親自提名華國鋒擔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這以后,毛澤東每次到湖南,都要把華國鋒召到身邊,聽取他的匯報,以贊許的目光看著這位講老實話的人。
1963年,華國鋒到廣東參觀學習了以后,寫了《關于參觀廣東農業生產情況的報告》,毛澤東讀后很有感觸,寫了很長的一段批示,號召全黨克服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的錯誤思想。從此,華國鋒不僅在湖南的地位更加穩固,在全黨也多少有了些名氣。毛澤東在北京親自總結表彰并樹立了“農業學大寨”的典范。華國鋒則在湖南親自總結推廣了岳陽縣毛田區“可貴的革命干勁”,把毛田區搞成了全國僅次于大寨的農業典型。
后來毛澤東乘車途經岳陽,對前來迎候的華國鋒說,他想去毛田看看。從岳陽去毛田,近百公里。當時還有幾十公里不通汽車,華國鋒十分遺憾地說明了這一情況。毛澤東玩笑般地說:“給我弄輛牛車,我坐牛車去也行呵!”毛澤東輕松的話語包含著對華國鋒的器重和贊許,華國鋒心里熱乎乎的。
受到毛澤東的器重
1964年7月1日,由于華國鋒的努力、陶鑄的首肯,韶山毛澤東陳列館破土動工了。華國鋒主持奠基,爾后他調動全省一切力量來支援這項工程建設。10月1日,韶山毛澤東陳列館落成開館,從動工到落成,僅用100天,華國鋒創造了一個奇跡。在開館儀式上,華國鋒發表了真情洋溢的講話。陳列館開館后,收集到了毛澤東的弟弟、堂妹的照片。華國鋒馬上將照片親自送到北京,請毛澤東過目。毛澤東很高興,他在照片的背面批了兩句話:原件退還,洗一套送我。不久,華國鋒帶著沖洗出來的照片再上北京,將照片親自交到毛澤東手中。
1965年,中共湖南省委和省政府決定由華國鋒擔任工程總指揮,為毛澤東的故鄉湘潭修建干渠長達240公里的韶山灌區工程。華國鋒調集10萬民工,發揮沖天干勁,引漣水灌溉100多萬畝農田,新造農田6800畝。他還在臥龍般的渡槽上親筆題寫了“云湖天河”四個大字。這一壯舉,是他之前幾任省委書記因顧慮較多而未曾做到的。
1969年4月,華國鋒在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這是一個明顯上升的信號。1970年12月,新的湖南省委成立,華國鋒任省委第一書記。幾年光景下來,華國鋒已成為頗有政治實力的一方大員,實實在在成了毛澤東家鄉的父母官。
1970年7月,華國鋒擔任工程總指揮長兼黨委書記的歐陽海灌區,經過4年苦戰終于全面竣工。這是湖南境內繼韶山灌區之后又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它成功地解決了湖南郴州、衡陽兩個地區水旱威脅的問題,是華國鋒“抓革命,促生產”的豐碩成果。毛澤東得知后,十分贊賞。
毛澤東在湖南視察時,向華國鋒詳細詢問了歐陽海灌區的建設情況,并向華國鋒講起了被灌區攔腰截斷的春陵江的典故。毛澤東說:“相傳,春陵是古代的一個人的名字,他在這一帶一直為人民做好事,后代人為了紀念他,把這條河改名為春陵江。”這個典故寓意著毛澤東對華國鋒這幾年工作的高度評價,也表明毛澤東一直在關注著華國鋒政治上的進步。1970年8月23日,黨的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毛澤東親自提名調華國鋒到中央工作,同時繼續兼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政治委員和湖南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70年12月18日,毛澤東在一次同友人斯諾談話時,談到了華國鋒。毛澤東說:“湖南省的人物也出來幾個了。第一個是湖南省委現在的第一書記華國鋒,是老班子里的人。”斯諾回去以后,寫了一篇記述在北京與毛澤東談話情況的文章,發表在美國《生活》雜志上,其中也提到了華國鋒的名字。華國鋒因此也引起了國外的較多注意。1971年8月14日,毛澤東離開北京,開始了他為期將近一個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巡。毛澤東這次南巡的目的,是向各地黨、政、軍負責人打招呼、吹風,是要從思想上、組織上徹底了結去年廬山會議上沒有了結的林彪、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人的問題。8月25日和8月27日,華國鋒作為陪同人員在武昌、長沙兩地聽毛澤東講黨的歷史和廬山會議情況。毛澤東當著華國鋒等人的面,毫不留情地質問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政委劉興元說:“你們同黃永勝關系那么密切,來往這么多,黃永勝倒了,你們得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機會,聆聽毛澤東回顧黨的歷史和現狀,自然使華國鋒政治覺悟和責任感大大提高。
關鍵時刻的抉擇
周恩來去世后,國內外輿論密切關注的一個重大話題,是由誰來接替中國總理的職務。本來早已主持國務院工作并排名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理應是最適當的人選,但是“反擊右傾翻案風”已持續兩個月,使這種選擇很難成為可能。如果按副總理排名的次序,下一個是張春橋。江青一伙也渴望張春橋能取得這個職位。這是一個牽動全局的關鍵問題。作為決策者的毛澤東鄭重地考慮著這件事。
1975年12月以來,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中央政治局繼續開會,聽取鄧小平的檢討。在這期間,鄧仍暫時留在原來的崗位上,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許多重要事務(包括周恩來的治喪工作等)還是由鄧小平具體負責。同時,毛澤東還多次阻止江青等插手黨政業務工作。1976年1月12日,他建議印發鄧小平的兩次書面檢查,并指示將這件事“暫時限制在政治局范圍”。15日,鄧小平仍出席周恩來追悼大會并且由他來致悼詞,成為他這時很引入注目的一次公開露面。1月20日政治局會議后,鄧小平致信毛澤東,再次提請解除擔負的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責任。他十分清楚,自己的目前處境已日益困難。第二天上午,毛澤東在聽取毛遠新關于政治局會議情況匯報時表示,鄧小平還是人民內部問題,引導得好,可以不走到對抗方面去。又說鄧小平工作問題以后再議。對他可以減少工作,但不脫離工作,不應一棍子打死。此后鄧小平不再主持中央的工作。
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確定一位國務院主要負責人。對這個關系全局的問題,重病中的毛澤東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據張玉鳳回憶:“這些天,主席醒來,也不光聽文件了,總是在扳手指頭,考慮問題。還問我政治局同志的名字,我就一個一個地報出當時政治局委員的名字。一月中旬,毛遠新來見主席。他問主席對總理的人選有什么考慮。主席考慮了一下說:要告訴王洪文、張春橋讓一下。然后主席扳著手指數政治局同志的名字,最后說,還是華國鋒比較好些。毛遠新點頭說是。就這樣,毛澤東提議華任代總理,主持政治局工作。”毛澤東還說讓鄧小平專管外事。
由華國鋒出任國務院代總理,是許多人沒有想到的。由于毛澤東病重、周恩來逝世,這個決定實際上表明華國鋒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對華國鋒的職務,這時還沒有正式任命。1月24日,羅馬尼亞國務委員會副主席波德納拉希逝世。第二天,新華社播發了由毛澤東、朱德聯名發給羅領導人的唁電,在電文末尾,通常應當有聯合署名的國務院領導人的名字,這個電報上卻沒有。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大量日常工作也必須有人主持,不宜再有耽擱。鑒于這種情況,毛澤東在28日正式提議由華國鋒主持中央日常工作。31日,毛遠新給毛澤東的請示報告中說:我已和王洪文、張春橋談過,傳達了主席對華國鋒、陳錫聯工作安排的指示,他們表示完全擁護,保證支持。此事可由政治局指定專人分別向中央黨、政、軍部門進行傳達。毛澤東閱后批示:“同意。還應同小平同志談一下。”
2月2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一、經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由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二、經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在葉劍英生病期間,由陳錫聯負責主持中央軍委的工作。對于毛澤東的決定,江青等口頭表示“完全擁護”。實際上心中極為不滿。2月7日,華國鋒首次以國務院代總理的身份出面接見外國駐華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