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次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聚焦熱點話題,關注事業發展,“好聲音”頻頻出現,讓我們一起傾聽這些聲音。
【新常態】
如何在經濟新常態的形勢下順勢而動,以變化適應新常態?
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委書記李仲彬:超常規高速增長不是常態,持續下行低速也不是常態,我們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解決南充所有的問題,關鍵要靠發展,始終保持抓發展的定力。
省政協委員、成都國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江云:民營企業家要適應新常態發展,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和經濟發展規律,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實現更有效益、更有質量的經濟增長。
【天府新區】
天府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何處理好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省政協委員、資陽市政協主席羅雪松:建議入駐新區的企業,在集約節約用地的同時,保留一些生態綠地,規劃建設生態景觀,讓綠地成為吸收工業廢污的“肺”。
省政協委員、省國土勘測規劃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杰:生態建設實施好了,有望讓天府新區成為目前各地解決環境問題的良好范本。各界應從全局的角度,做好土地、資源承載力的評估,對開發和保護區域進行嚴格的限定,并且將其制度化、規則化。
【法治建設】
2014年,圍繞全省深化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決策和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我省法治建設成果顯著。怎樣按照經濟社會現代化的要求來提升法治建設能力?
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局局長萬鵬龍:圍繞依法治省,要繼續大力推動工商法治建設。
省政協委員、閬中市法院副院長張利萍:基層政法機關除了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之外,更多的是要在“保證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狠下功夫。
【霧霾防治】
入冬以來,四川多地霧霾問題引起了多方關注。如何治理?
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劉文英:霧霾問題首先是產業不足、城市布局不合理。環保、建設、交通等部門應聯動,不然來我們醫院看病的人會越來越多。
省政協委員、省政協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李旭東:霧霾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關鍵是抑制污染排放,像燃煤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揚塵等。應齊抓共管,人人參與,完善監管體系,嚴抓重罰。
【食品安全】
近年來,大眾的焦點幾乎從未離開過食品安全。如何更好地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省政協委員、李錦記醬料集團主席李惠中:希望四川省能將國家食品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證書上代表誠信的“信”字標識率先用在產品包裝上,取“信”于民,還消費者以信心。
【創新驅動】
創新有哪些內涵?如何創新?
省政協委員、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軍:企業的創新無處不在,更需要各顯神通。成立混合所有制產業基金,是科技投入的一種創新,形式很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更加注意規范地操作,有效規避風險,讓產、學、研、用、投等多方力量一起對“何種支持方式最有效”做出判斷。(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