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婕



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知大家發現沒?來四川旅游,到成都玩耍的人,手機“咔咔咔”地拍照,發在朋友圈里最多的不是風景,而是各式不重樣的美食。這些好吃的不只是麻婆豆腐、宮保雞丁、鐘水餃等傳統美味,還有雙流兔頭、宜賓燃面、蹺腳牛肉等東南西北各地美食,在成都都能“一網打盡”。羊年春節到,大家不如來一次舌尖上的四川游吧!
銅火鍋,朱元璋傳下的老火鍋
冬天吃啥最暖和?火鍋!一桌人圍爐擁坐,邊吃邊唱歌,一冬寒意都會化成暖暖春情。如果大眾口味的火鍋你都吃膩了,不如試試西昌會理的銅火鍋。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為平定元末叛軍,在會理實行軍屯,中原來的士卒帶來了當時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加之會理自古出銅,便制作出獨具特色的會理銅火鍋。它由鍋座、鍋槽,鍋蓋三部分組成,其形上鼓下扁,和老北京涮羊肉所用的銅火鍋樣式驚人的類似,但是吃法卻南轅北轍。
老北京銅火鍋湯料清淡,為了確保羊肉涮著吃的鮮香,蘸料一定要給芝麻醬和腐乳。而會理銅火鍋里面內容豐富,先以山藥、苕根、蘿卜等耐煮的菜打底,中間煮上一只嫩公雞、五花腌肉等,再把現捏的香豬精肉丸子均勻鋪上,最上面用切成薄片的豆腐蓋上,加以胡椒、生姜、蔥等調味,滿當當地悶煮半個小時就可大快朵頤。味碟用豆瓣、辣椒油、蔥末、小米辣及蒜泥調和而成,麻辣鮮香。鍋中食物吃完后繼續加菜熬,湯是越熬越美味。
據說常吃銅火鍋煮的食物,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癥和痛風等疾病都會極少發生喲。
串串香,從“矮矬窮”到“高大上”
20世紀80年代初,串串香在成都“出世”,街邊巷尾擺著紅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熱氣騰騰的一鍋紅湯,大把大把的竹簽串著各種菜品,任君選擇?!白撸コ杂窳执??!薄斑€是袁記串串香味道安逸哦?!蹦菚r的經典串串香承載了一代成都人的美食記憶。
現在串串香依然是成都人的最愛,它也不負眾望,不斷地創新,溫度有冷熱之分,味道有麻辣、鹵辣、五香,碟子有原湯、干碟,品牌有康二姐、冒椒火辣等,而就餐環境更是多變,有的在老廠房的宿舍樓下,拉著破舊的遮雨棚,油碟碗筷上有點缺口,卻不影響其火爆的生意,稍微晚點去就只能排號;有的在別致的陽光房內,中央空調、真皮座椅、270°全景玻璃大廳,IPAD點菜,滿足了一些高端人士的美食需求;還有充滿文藝氣息的小店,墻面上是店主國外旅游的照片以及英文字母涂鴉,放著的鄉村風格音樂從未間斷……
串串香的“百變”展示著成都人文社會的變遷,從“田間地頭席地而坐”到“高大上的配置”,不同的環境滿足了不同階層的人,但是麻辣牛肉、香辣郡肝、藕片、土豆等經典永遠不會變,串串不斷,美味不絕,歡聲笑語不停!
農家菜,來自田園的呼喚
抑或是在城市待久了,期望返璞歸真,品嘗農家食物原始的風情,找到一種美了舌尖,醉了心田的感覺。
于是農家菜館悄悄時興起來,田園印象的墻頭、外圍的院壩,雖然身處鬧市,卻多了一份韻味,竹桌竹椅透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偟膩碚f從你踏入店鋪開始,仿佛穿越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了一次原汁原味的農家文化之旅。
他們的食材大多數是從鄉下帶來的,有自己的蔬菜基地,還有專門的養雞場,都是貨真價實的跑山雞,連菜籽油都是在農家收的純正貨,無任何添加劑。最為可貴的是,我們還可以動手體驗傳統的農家作業。這里做出的石磨老豆腐,絕對比平時吃的豆腐美味,有黃豆的香味;大刀回鍋肉,特別的嚼勁彈牙。與一般飯館不同的是,這里不提供茶水,而是提供免費的米湯,很有“媽媽的味道”。
品嘗美味的同時,在這里還能觀賞到“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鳴堂技藝的表演,就像話劇《茶館》里面的堂倌跑堂報菜一樣,展示的是滿滿的老成都文化和老四川的回憶。
……
美食當前,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們,快快出發吧,來一場舌尖上的四川游。(責編:彭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