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瑛
(佳聯設計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消防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城市火災預防、火災撲救的綱領性文件,是貫徹落實消防法規的具體體現,對提高城市綜合抗御火災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2.1 城區消防站點不足。大多數中小城鎮只設有一個消防站,消防站有效責任區面積遠遠超過《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規定的4-7km2的要求,不能在5分鐘內到達出事地點邊緣。一方面,由于縣城建成區規模的擴大與城市形態的拓展,上一輪總體規劃中遠離城市或設在城市邊緣的一些生產、儲存、使用、運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企業位置已經成為城市人口密集區,消防安全得不到充分保證,成為火災隱患地帶。另一方面,新建的一些工業園區、開發區的建設過程中消防站點的建設相對滯后,造成消防站點不足、分布不均。
2.2 城市擴大引起消防站點不能跟上配套。由于歷史原因,一些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等目前已經具有較大規模并且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區,這些場所物流、人流、車流量大,周圍交通十分擁擠,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接近火場及撲救難度都很大。另外,這些市場在建設初期,很少設有配套倉庫,經營者為了經營需要,在周圍的居民樓、自行車庫、簡易廠房內租用倉庫,大量儲存物資。這些場所的消防設施都比較簡單 (甚至沒有),根本不能保證儲存物資的安全,對四周居民的生活安全帶來了嚴重影響。
2.3 城區人口發展出現的交通和商業網點管理問題。在部分老居住區出入口、繁華鬧市區,在一些市場周圍,管理單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經營者一味招攬顧客違章搭建營業攤點和占道經營,影響消防通道暢通和市政消火栓的使用。另外,仍有部分老居住區,在實行封閉管理的過程中,在小區出入口設置固定障礙物,影響消防車迅速到達現場。
2.4 自行改建、擴建帶來的問題。一些經營場所擅自改變原有建筑物的功能結構,隨意將建筑物改、擴建,同時又忽視了消防設施的建設,增加了火災危險性。
3.1 消防站點布置。消防站既是消防隊員工作、訓練和生活的場所,也是存放消防技術裝備的場所,更是保護城市消防安全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公共設施。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第十條關于城市規劃區內一級普通消防站的布局應按接到報警后5分鐘內消防隊可達到責任區邊緣的原則,以及第十一條關于一級普通消防站的責任區面積不應大于7km2,二級普通消防站的責任區面積不應大于4km2的規定,合理布置消防站點。
3.2 易燃易爆場所布置。在城市總體布局中,必須將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工廠、倉庫設在城市邊緣的獨立安全地區,并與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規定的防火安全距離。對布局不合理的舊城區影響城市消防安全的工廠、倉庫,必須納入近期改造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限期遷移或改變生產使用性質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在城市規劃中,應合理選擇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的瓶庫、汽車加油站和煤氣、天然氣調壓站的位置,使之符合防火規范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確保安全。
3.3 集貿市場和老城區的改造。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集貿市場必須增設市政消防給水設施,拆除占道的違章建、構筑物和外溢灘位,新 (擴、改)建的各類市場中應留出足夠的消防通道,規范市場消防管理,確保安全。
老城區中建筑密度大、耐火等級低、人口居住集中、無市政消防給水、消防車無法通行的地方,在整體規劃中應優先安排,改造或增設市政消防給水管網,安裝市政消火栓,拓寬老城區的通道,以保障消防車在撲救火災時的暢通。
老城區、有保護價值的古建筑保護應立足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維修,提高其本身的消防安全等級,并在保護中保持與周圍建筑的間距,并應留有余地。
3.4 消防栓的建設。新建城區和經濟開發區、住宅區必須按規定設置市政或室外消火栓,對老城區應結合舊城改造,拓寬消防通道,設置市政消火栓。對現狀城市道路應分年度解決現有消火栓嚴重不足的問題,完成現有城市主要道路的消火栓建設、改造任務,提高城市的消防能力,確保城市安全。
3.5 消防通信。城市消防指揮中心與市黨政領導機關和城市供水、供電、供氣、急救、交通、環保等部門之間,應當設有專線通訊。
建立能覆蓋市區范圍和監控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圖像監控系統。消防通訊中圖像監控系統應包括所有設有消防自動報警、自動滅火系統的單位及場所。
首先,應盡快形成穩定的消防宣傳體系,層層落實責任。各級政府是消防宣傳組織體系的領導部門,公安消防機構是主要的組織者,教育、勞動、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有關部門是宣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必須依靠全社會,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這是消防宣傳社會化的基礎。群眾既是宣傳的主體又是宣傳的對象,只有教育廣大群眾都來《消防法》,都能參與各項宣傳活動,從根本上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第三,要從娃娃抓起,強化對他們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工作,這是消防宣傳社會化的必要條件。中小學生是重要的宣傳力量,讓消防知識走入課堂。
第四,強化消防監督職能,這既是消防工作緊緊圍繞穩定社會、促進改革、保障市場經濟發展這個中心,促進地區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安全環境的客觀要求,也是防火監督部門的使命。
第五,建立科學的消防管理體系,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形成嚴格科學的消防管理體系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規模、結構形態、功能布局的要求,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系統地安排消防設施,以有效指導城市消防安全體系的建立,使之與城市發展相適應。
城市消防規劃是城市規劃體系重要組成部份,屬于政府制定的城市發展規劃的規范性文件之一,對城市消防的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消防規劃是適應城市可持性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