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琪,吳鐵明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南長沙410128)
長沙市自2008年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以來[1],越來越重視城市園林建設。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全省啟動“綠蔭行動”,以實現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2]。草本花卉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大大豐富了城市園林景觀的多樣性。為摸清長沙市草本花卉應用的家底,筆者以長沙市有代表性的公園、廣場和道路等為對象進行實地調查,以期為草本花卉的科學應用提供參考。
1.1 自然概況 長沙位于中國東南部,湖南省會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其地域范圍為111°53′~114°15′E,27°51′~28°41 N[3]。長沙市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17.2℃,絕對最高溫度43℃,絕對最低溫-11℃[4]。年均降水量1 100~1400 mm。受氣候、地形等因素影響,長沙土壤以紅壤、水稻土為主[5]。
1.2 調查方式及內容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實地考察以及運用CVH、PPBC和FRPS網站查詢等方法,調查長沙市一二年生、多年生、水生花卉的種類、應用地點、應用方式和應用效果。
1.3 調查地點 選取了長沙市區比較有代表性的公園、廣場和道路等進行實地調查,具體調查地點為湖南省森林植物園、湖南烈士公園、長沙橘子洲公園、西湖文化園、洋湖垸濕地公園、梅溪湖公園、桃花嶺公園、曉園公園、紫鳳公園、月湖公園、湘江風光帶、長沙火車站前廣場、芙蓉廣場、五一廣場、五一大道、芙蓉路、營盤路及相關城市主干道。
2.1 種類及組成分析 通過本次調查得知,長沙市園林綠化應用的草本花卉共73種,其中一二年生花卉33種,多年生花卉29種,水生花卉11種。運用較為廣泛的為菊科(Composit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鳶尾科(Iridaceae)、唇形科(Labiatae)、美人蕉科(Cannaceae)和茄科(Solanaceae)等。
花卉的色彩比較豐富,紅、黃、白、橙、紫、粉以及各種斑紋、鑲邊、斑點等皆有。其中,紅、黃、橙、粉、紫種類較多,占總量的77.8%;白、藍、綠種類較少,占12.7%;其他種類占9.5%。在色彩搭配中,紅、黃、紫、粉種類的搭配運用以及呈片、塊、帶狀種植運用的頻率較高,其他種類的運用頻率較低,可適當的協調花色,以豐富植物景觀的色相(表1)。
2.2.1 花壇。
特點效果:指在具有一定幾何輪廓的種植床中,以花卉為主要材料組成的花卉圖案。主要表現盛花期的群體景觀,常常只見花不見葉。有時,在花壇中也可以點綴幾株花木或者常綠小喬木,如葉子花、芭蕉、蘇鐵等,但決不能喧賓奪主。常選用花期一致、花色艷麗、顏色差異明顯、植株低矮一致、株型緊密的花卉。
常見種類:石竹、蘇丹鳳仙花、千日紅、百日草、矮牽牛、彩葉草、羽衣甘藍、萬壽菊、金盞菊、一串紅、雞冠花、紅花酢漿草和白花酢漿草等。
布置位置:建筑物旁、廣場中和道路交通環島等。
2.2.2 盆栽。
特點效果:盆栽花卉的運用沒有固定的模式,多依建筑格局、空間大小、布置目的,以點線面的布局方式自由組合,易于管理,方便搬移,因其較為低矮,能豐富花卉層次,常在大型節慶日時著重裝點城市各大人流匯聚地。
常見種類:細葉萼距花、雞冠花、蔦蘿、美女櫻、孔雀草、百日草、石竹、萬壽菊、金盞菊、一串紅、紅花酢漿草、長春花、佛甲草和白花酢漿草等。
布置位置:場所中心花壇四周、主要廣場、道路沿線和建筑物前坪等。
2.2.3 花缽。
特點效果:它是傳統盆栽花卉的改良形式,形狀、規格豐富多彩,可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大類。其中心多選用顏色鮮艷、植株直立的花卉種類;靠外側宜栽植下垂式植物,使枝條垂蔓而形成立體的效果,也可以栽植淺色植物,以襯托中部色彩。
表1 長沙市現有常見園林綠化草本花卉種類統計
常見種類:石竹、千日紅、矮牽牛、長春花、彩葉草、羽衣甘藍、孔雀草、一串紅、雞冠花和紅花酢漿草等。
布置位置:道路交接處、廣場及建筑物主入口或兩側角隅等。
2.2.4 花臺及花池。
特點效果:花臺是指將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臺座上,花池則一般平于地面或稍稍高出地面,但其四周多用磚石等圍起,形成一種池形的封閉空間,類似花壇但面積較小。所選用花卉種類不易過多,以免流于繁亂。
常見種類:千日紅、矮牽牛、細葉萼距花、百日草、三色堇、孔雀草、一串紅和雞冠花等。
布置位置:廣場中央或兩側角隅、建筑物的墻基、橋下、門旁或入口處等。
2.2.5 花境。
特點效果:指花卉的自然式帶狀布置。要注意根據不同花卉的物候期進行合理搭配,且花境鑲邊植物的生長季節要長,能起到保護草坪、引導視線和交通的作用。
常見種類:金魚草、諸葛菜、矮牽牛、金盞菊、水蓼、羽衣甘藍、雞冠花、萬壽菊、鳶尾、石竹、美人蕉和蘇丹鳳仙花等。
布置位置:園林道路兩旁、建筑物前、綠籬前、樹群前、樹叢前等。
2.2.6 花叢及花群。
特點效果:是指將自然風景中的野生花卉散生于草坪山坡的景觀借用于園林造景之中,往往野趣橫生。多選用莖干挺直、不易倒伏,但高低不限,植株生長豐滿整齊、花朵繁密的花卉種類。
常見種類:馬櫻丹、諸葛菜、美女櫻、梔子、玉簪、紅花酢漿草、矮牽牛、白花酢漿草、蘇丹鳳仙花和水蓼等。
布置位置:開闊的草坪周圍、自然曲線形道路的轉折點、小型院落等。
2.2.7 籬垣及棚架。
特點效果:在景觀配置中,籬垣及棚架常用花卉材料加以點綴和掩蔽。常用草本蔓性花卉,因其莖葉纖細、花果艷麗、裝飾性較藤本花卉強,生長速度也比藤本花卉快,裝飾效果好,見效快。
常見種類:蔦蘿等。
布置位置:橋墩、欄桿、籬垣,以及花架、亭廊、小型棚架等各構筑物。
2.2.8 水邊栽植。
特點效果:考慮到安全性以及觀賞性,與道路靠近的水邊栽植多選用莖干挺直、植株生長豐滿整齊、花色鮮艷的花卉種類;而與道路相隔一段距離的水邊,則多選用富有野趣的植株低矮的花卉類型。
常見種類:香蒲、菖蒲、鳶尾、再力花、美人蕉、澤瀉和千屈菜等。
布置位置:水面周邊等。
2.2.9 水中造景。
特點效果:為使開闊的水面脫離單調,往往通過水中植物的種植來豐富空間變化,提供視線焦點。多選用花色鮮艷、株型豐滿或植株挺直、不易倒伏的花卉種類,常和浮葉植物搭配造景。
常見種類:鳳眼蘭、千屈菜、澤瀉、菖蒲和香蒲等。布置位置:寬闊開敞的水面等。
2.2.10 水面片植。
特點效果:水面片植往往偏愛于睡蓮科的植物,其開展寬闊的葉片能避免密集片植帶來的消極情緒,并且能與挺立嬌艷的花朵形成鮮明對比,刺激視覺興奮,打破水面的單調。
常見種類:荷花、睡蓮等。
布置位置:寬闊開敞的水面,與挺水植物相搭配。
3.1 現狀總結 花壇、盆栽、花池和花境是目前長沙市公園及道路綠化中最常見的草本花卉運用形式,選用的花卉種類較少,應用的形式有限,常常為大面積的單種花卉種植,應用頻率較高的為一串紅、萬壽菊、石竹、矮牽牛和雞冠花等品種。組成的圖案相對簡單,色彩豐富、圖案精美的花壇只有節假日時廣場或花園中才可見,且多為小盆花組合形式。
目前花卉已加入基礎綠化重要材料的行列,城市基礎綠化已由最初的單一草灌發展成草灌花共榮的局面。花卉在基礎綠化應用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不處于花期的花卉也能為城市綠化做出貢獻。目前公園及道路基礎綠化已得到一定完善,在大型的公園、廣場和主要交通道路處的基礎綠化建設中亦有許多可取之處。
垂直綠化、花卉裝飾應用形式缺乏,多限于離地面70 cm以下的環境美化,人的觀賞角度局限于俯視。綴花草坪形式少見,基礎栽植缺乏,各種場所的花卉生長狀況參差不齊,往往在主要的對外或市中心交通干道、標志性的城市廣場和大型公園中,花卉的色彩較明艷,種類較多,長勢較好,而在小型公園或非城市主干道處花卉運用及管理缺乏,有待改善。
3.2 建議 ①要提高各種花卉的使用頻率,充分發揮花卉品種多樣性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作用。②在花卉搭配的過程中,可適當多用一些過去不常用的花色,如藍色及各種復色,使景觀的色彩趨于變化。③可以在造景過程中適當對野生花卉加以利用,不僅能保護生物的物種多樣性,而且由于野生植物管理粗放,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④提高對基礎綠化的重視,將花卉運用其中,增加綠地的觀賞性,增強植物空間的圍合性。⑤適度平衡對待各位置及各規模的公共綠地空間,避免雜草橫生,切實達到美化環境的效果。⑥豐富花卉的應用形式,可加大立體裝飾、綴花草坪等形式的運用,讓人與自然達到真正的有機結合。⑦增加鄉土特色花卉品種的運用力度,使城市綠化更具有地域性特色,打造城市差異化優勢。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命名第十一批國家園林城市的通知.建成[2008]163號[R].2008-09-04.
[2]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城市綠蔭行動的通知.湘政辦發〔2013〕31號[R].2013-05-14.
[3]百度百科.長沙(湖南省省會)[EB/OL].(2015-04-09)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n3LWyDGMr84qOz6xhwXgAyTasM3FU0jwwIm ctJDhLljm7SatE3vrUBnxJYmxmFgnuF6WZ1AjoOk9vWiWSCttfa.
[4]彭重華.湖南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園林綠化植物區系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04(3):11-20.
[5]竹麗.長沙市園林綠化現狀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