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財務風險與防范①
——以GE集團為例
北京工商大學 曹剛 丁佳瑞 劉欣
以產業資本為主體的企業為獲得稀缺的金融資源,滿足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以及獲取資本的增值,紛紛走上了產融結合的道路。產融結合對推動資本結構的優化配置發揮了較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本文從產融集合的概念和模式出發,對產融集團的財務風險進行了識別和界定,通過案例分析了GE集團在財務風險處境中所實施的風險對策,并得出啟示及實施建議。
產融結合 財務風險 風險控制
以產業資本為主體的企業為獲得稀缺的金融資源,滿足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以及獲取資本的增值,更好地提升其綜合競爭力,紛紛謀求控制金融機構,從失敗案例中可以發現一些有意義的啟示。
1.1 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內涵
企業集團產融結合一般是指以資本為紐帶的工業與金融業之間關系,包括借貸關系、持股和控股關系。這種關系形成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其本質是企業與金融機構的經營和管理創新。
產融結合中“產”即產業、實業,主要指制造企業、運輸企業、商業企業等非金融企業及其所持有的資本。“融”即金融,包括金融部門和金融資本。其中金融資本是指銀行、保險、信托、證券等金融機構占有和控制的資本。產業部門和金融部門通過股權關系相互滲透,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相互轉化,相互配合,即產業經濟和金融運營緊密結合,進行協同運作的發展模式,最終兩者互為依托,共同前進。
1.2 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模式及特點
國內外產融結合經歷漫長的發展時期,從簡單到復雜形成了多種產融結合模式。
(1)根據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特征,可劃分為產業資本控制金融資本與金融資本控制產業資本兩種模式。產融結合在我國主要體現為工商企業向金融的單向進入。這主要是由我國《商業銀行法》決定的。其規定“國內商業銀行不能直接對工商企業投資控股”。
(2)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和產融結合的發展現狀,集團企業產融結合的模式一般可以歸結三類,分別為服務內部型、參股投資型和獨立發展型。
服務內部型即產業集團內設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圍繞集團主業,面向集團成員企業開展金融服務,以提高集團內部的經營效率為目的。性質屬于“內部金融”。從業務方面看,目前財務公司主要提供資金集中管理、投資理財、財務顧問等全方位金融服務,其在提升企業集團總部控制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股投資型即以參股其他金融機構為主,通過參股獲得分紅或資產增值收益。其不以控制其他金融機構為目的,也不干預其日常經營管理。金融產業只是主業發展的補充。在具體實踐中,集團內會有專門的機構對金融股權投資進行統一管理。
獨立發展型即把金融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進行發展。在股權結構上這種模式處于絕對或相對控股地位,但和集團其他業務的關聯度不高。在金融板塊內部,通過發揮各個行業間的協同效應,將金融板塊做大。
集團層面和財務活動的主要環節,可以分為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投融資風險、內部交易風險、多元化風險。
2.1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集團資金的供給無法滿足資金的需求而導致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常見風險點有:
(1)集團的資本充足率水平不能達標,抵抗各種風險的能力低。
(2)資產負債率過高或流動比率過低,難以抵抗各種已知或未知的投資支出。
(3)集團的短期負債率與長期資產匹配的期限結構不合理,導致集團的償債能力下降。
2.2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指企業間以信用關系為紐帶的交易過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給付承諾而對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常見風險點:
(1)應收賬款周轉速度慢,信用期間不合理,導致銷售款不能及時回收的風險加大。
(2)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本結構比率等指標較低,不能及時收回銷售款,使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償付供應商的貨款。
2.3 投融資風險
投融資風險指企業集團由于投資失誤,無法取得投資回報而給企業帶來風險及融資后無法償債的風險。產融集團的融資風險主要表現為設立財務公司的情況下主要風險點:
(1)產融集團同時包含了實業和金融兩種不同業務,要求具備豐厚的經濟實力、高端的投資管理人才和良好的管理體制等條件,否則無法應對不同投資業務風險。
(2)長、中、短期投資搭配、長期投資項目的投資節奏、產業和金融業的區別及投資結構與融資結構的配合都直接影響投融資風險的高低。
(3)母子公司之間不斷投資導致母公司資本金被利用多次,產生多重財務杠桿效應,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投融資風險將被放大。
2.4 內部交易及多元化風險
內部交易的正效應可以為公司帶來范圍經濟、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但是關聯交易的不透明也蘊藏了巨大的風險。
(1)內部關聯交易錯綜復雜,可能使產業與金融業之間的風險傳遞。內部交易主要包括關聯交易、交叉持股、互相擔保。
(2)多元化投資產業之間缺乏銜接性和資源共享性,會給企業集團的經營和發展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
GE集團是當今世界產融結合的成功典范,業務范圍橫跨了20多個行業,從電力系統到航空引擎,從塑料到照明,從金融服務到電子商務,其中GE金融服務公司對GE集團的增長和盈利做出了重要貢獻。GE集團的金融業務發展主要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是初始期,業務以大型消費品提供分期付款等信用服務為主;第二階段的金融重點業務仍以抵押貸款和汽車租賃等傳統消費貸款為主;第三階段是80年代以來的快速成長期,GE的重心逐漸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到90年代GE的經濟轉變為以金融綜合服務為主,完成了主體經濟的轉變,GE的每項業務都能得到金融的支撐,產業和金融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3.1 流動性風險控制——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發展速度和規模
GE集團一方面保持金融業務高速的增長,另一方面也在控制著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比例和規模,使金融業務保持在總收入的四成左右。使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發展速度相協調,從而創造協同價值。另外,GE集團保持著資金的高周轉率,年周轉次數平均高達11次,在每天公司封賬時保持賬上資金為零,從而使公司的資金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停地流動,時刻為公司創造價值。
3.2 信用風險控制——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GE集團的產業和金融業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由于金融行業的高風險性,任何一家金融公司都不可能擁有3A的信用級別。GE金融服務公司之所以超越了一般金融業的發展速度,要得益于母公司龐大的制造業基礎和3A的信用等級。而GE集團憑借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克服了制造業利潤下降的負面影響。
3.3 投融資風險控制——產業資本的投資結構和節奏
GE集團的長周期業務為能源系統、航空引擎和技術產品服務,短周期業務為工業系統、物料業務和電器用品等。當長周期業務倒退時,短周期業務可以帶來增長。由于長短期業務的互補作用,使長短周期業務息稅折舊前凈利總計后得到穩定增長。
3.4 內部交易風險控制——獲利還是融資
GE集團對金融業的投資,包括融資租賃、消費信貸和人壽保險機構,無一例外地為了投資獲利。GE集團的金融業和實體產業之間在資金結算、融資服務上沒有必然聯系,只是分屬于兩類不同部門。這樣就隔斷了金融和產業在同一控制權下的關聯交易,從而降低了金融風險。
產融集團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實施風險辨識、分析和評價,以便對風險的變化進行重新評估。
4.1 產融結合應明確戰略方向
以產為主,由產帶融。企業集團走產融結合的發展道路,其目的是為了完善企業集團的金融功能,快速積累具有戰略性的金融資源。通過產業經營和資本經營兩種價值增長方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通過企業集團的金融業務有效降低金融市場的交易成本,從而增加收益。GE集團之所以如此成功,最終還是依賴實業的主導作用,企業集團只有以產業為中心,適時發展金融業務,才能實現產業和金融的均衡發展。
4.2 審慎投資,控制規模和速度
產融集團應建立投資決策責任制,實行投資主體風險約束制度,按完成程度及收益情況進行獎罰。正確選擇投資項目,加強風險管理監督。產融集團在進行投資時,應注意把握投資節奏,其是以把握資金回收時間為前提。
4.3 采取多種措施對內部交易進行監管
首先,從法律法規上要求企業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所有交易在“市場條件”下進行。即交易的條件要求與非關聯公司交易時相同。其次,遵守“分業經營”的原則,內部設立有效的“防火墻”,不僅對特別重要的關聯交易作出嚴格限制,同時要重點關注內部金融機構的資金動向。最后,要建立全面的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對內部交易情況進行披露,有助于內部風險管理委員會及外部金融監管部門監測關聯交易的規模和水平。
[1] 王勇.新經濟形式下產融結合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 任晨煜,張冬霞.產融集團的財務風險及防范[J].財務與會計,2013(01).
[3] 尹琪,耿松濤.產融結合的模式選擇[J].中國外匯,2013 (11).
[4] 謝萍,高佳倩.通用電氣應對產融風險的經驗及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3(01).
[5] 尹琪,耿松濤.中海油集團產融結合模式選擇及對策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0(03).
F275
A
2096-0298(2015)04(c)-173-03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項目和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支持北京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綠色金融體系研究”(SM201410011008)的資助。
曹剛(1982-),男,江蘇張家港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創業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