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燕萍
陳方毅創造一個“她的國”
本刊記者 張燕萍
陳方毅,1986年出生于莆田,85后大學生創業代表,返還網及美柚App創始人;2014年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2014年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單。

26歲時,陳方毅將行業排名前三的返還網交給了團隊打理,自己從零開始創業,這個選擇做得瀟灑又干脆。
他的新目標是創立一個專為女性經期提供服務的App。男性創業者來做這件事,聽起來有些微妙,但陳方毅很坦然:“其實在哪個行業獲得成功我并不介意。為什么要給自己做一個限定呢?自己喜歡就行了。如果實在要說情懷,那我的情懷就在當前所做的產品上?!?/p>
2012年,陳方毅還在做返還網。雖然返還網業績表上的數字可觀,但陳方毅卻開始考慮轉型。
“你只能帶顧客過去,但控制不了后面的流程,可做的事情有限。”陳方毅說。此外,2013年初,淘寶開始對返利網站進行打壓,禁止現金返還并強制接入支付寶的積分產品集分寶,這讓陳方毅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返還網的天花板。
轉型做什么?這是陳方毅亟須面對的問題。
在掂量了4個多月后,2012年底,陳方毅決定切入移動互聯網的女性健康應用領域。之所以選擇這個領域,他的解釋是:“手機上網時間已經超過電腦并且還未有大佬在其中占據壟斷地位,而關注健康尤其是女性的健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上網應該是隨時隨地的,PC不會成為娛樂中心,它只會是辦公中心,所以我們一定要在移動互聯網上立足。我們不會和巨頭競爭,但是一定要借鑒他們,在PC只有BAT三個平臺,但在移動互聯網上,他們的勢力沒有那么強。”
他將返還網徹底交給了團隊打理,專注地開拓瞄準的新市場。2013年4月,“西柚經期助手”誕生,同年10月改名為“美柚”。它一上線,就榮登App Store健康榜第一名,不到5個月,激活用戶已達600多萬,每月新增用戶數達300萬。
無獨有偶,2012年,同為85后的柴可開發了關注女性生理健康的App“大姨嗎”,搶先成為“大姨夫”。“美柚”上線時間雖比“大姨嗎”晚,但在App Store的排名卻比“大姨嗎”高。一山不容二虎,一位女性也不需要兩個同類App,所以“美柚”和“大姨嗎”之間的戰爭在所難免。
而陳方毅并不認為“美柚”和“大姨嗎”存在著競爭關系?!八麄兊挠脩粝薅ㄔ谠陆洸徽{的女性,我們還包括減肥、豐胸等,把所有的女性都囊括進來,市場要大得多。”陳方毅說,“我們不關心競爭對手,產品一直是我們整個公司的重心,只做好自己就好了。市場很大,足以支撐很多產品來探索女性市場?!?/p>
2014年4月,“美柚”正式上線的同時即宣布獲A輪投資,2個月后,C輪3500萬美元融資完成,先后的3輪融資總額超過5500萬美元,“創業一年融資3次”成為圈內佳話。
B輪融資的時候,陳方毅及其團隊同時跟投500萬美元,他說:“因為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創業,所以大家都有一些積蓄。我們創始團隊都拿了自己的錢出來跟投,提高團隊的持股比例,我們對‘美柚’的發展有信心。”
發展僅一年多時間,“美柚”已擁有十大類共百個高活躍的社交圈子,用戶日均發帖量210萬,社區日均瀏覽量超過一億次。業內評價,“美柚”將是下一個最快踏入估值10億美金的移動應用之一。
2008年,還在念大三的陳方毅創立了一家導購網站——返還網,并成立廈門靈感方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別人看來,他似乎是被幸運女神所眷顧。因為他創立返還網的時候,正趕上了電商發展的浪潮,因此,僅過了3年,返還網會員數超過420萬,為電商帶去的銷售額達4億元。
“整個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陳方毅不否認自己的幸運,但他不信一蹴而就的成功故事,“多數后來看起來很成功的創業者,都經過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2005年,陳方毅考入華僑大學。大二時,他自己做了決定,從高分專業生物工程轉到了錄取分數低的網絡工程專業。在轉專業時,他便有了自己的考量:“生物工程專業想要達到一定水平,必須要學到十分頂尖的東西,而網絡創業成本很低,只要執行力好就可以做。”


2006年,陳方毅做了一個供男生挑選校園美女的網站Face PK?!按髮W校園里,同學們都在討論哪個女孩漂亮,我覺得應該建立一個網站,將女同學們的照片放上去,讓大家來投票,選選誰最美?!标惙揭阏f。
這聽起來實在太像Facebook前身Facemash的故事?!按_實挺像,而且Face PK也是在Facebook后誕生的,2006年上的線??僧敃r并不知道什么Facemash,算巧合吧?!绷牡竭@里,陳方毅開玩笑說,“后來知道扎克伯格黑了學校的系統,拿到女生照片做了Facemash的時候,我才發現那個時候我的條件更好。因為不用去黑,學校教務處網站就是我做的,我有包括學生頭像在內的所有學生數據。不過當時也不可能真拿這些照片做什么?!?/p>
后來當Face PK上的女生數據足夠多的時候,他開始思考怎么讓這些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第二個網站星探網就這樣產生了。那時的星探網是一個社區,通過之前的數據累計,發掘校園明星。很快廣告主和一些星探就主動找上門來。
漸漸地,陳方毅發現,在單純的廣告模式下,對用戶價值的挖掘是一次性的,用戶看過的廣告,第二次就不會再點擊。如何激勵用戶去重復點擊?苦思冥想后,他得出一個結論:一個網站要想有持續的高人氣,就必須讓用戶受益,才能提高用戶黏度。這個結論成為他開發返利網的一個重要靈感。
當時,中國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網絡購物逐步“飛入尋常百姓家”。陳方毅開始琢磨如何在網絡購物這個領域上一展拳腳。
他敏銳地意識到,在網絡上,許多賣家是代理商,這無形中就增加了產品的成本。他想建立一個網站,為會員提供網絡導購服務,同時從賣家那里爭取更低的價格,并將賣家給的傭金大部分返還給會員?!叭绱艘粊恚u家多了一個銷售渠道,買家得實惠,會員必然就會越來越多。”2008年11月,正在讀大四的他開發了返還網。
著名天使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微博中這樣描述陳方毅的創業故事:“還在大學讀書的他和4位同學每人出資4萬,湊了20萬創建返還網。在創業過程中,有兩位出資同學撤資了,陳方毅和另外兩位同學堅持了下來。他們努力尋找商業模式,為用戶創造價值,得到用戶支持。”
2013 年,返還網平臺交易額超過 32 億元,這個一直保持盈利的導購項目,最終孵化了“美柚”。
陳方毅迎面走來,微皺著眉頭,他的同事立刻知道:“老大可能又在某個問題上想不清楚而思考了一夜。”他的“癥狀”類似強迫癥,事情想不明白便無法入眠,一定要把“底層理論”扒得足夠透徹才行。
陳方毅是不折不扣的理論控。
2013年,他開始對人類社交進行研究,一年之后有所收獲:他將人類在現實與互聯網世界中的舉動歸結為“存在感”,產品內容推廣的根本動因也是存在感,要在產品當中設置一些“爆炸點”來引發傳播,互聯網世界的本質是信息流動,沒有形成傳播的產品就不是好產品。
陳方毅把所有的互聯網產品簡化成一條價值鏈,從低到高分別是工具、媒體、社區、社交、通信。想到自己的“底層理論”終于與產品觀對接上,他感到未來一片光明。
在他看來,互聯網,就是要讓信息互聯?!肮ぞ邔硬]有創造信息;媒體層,是少數編輯在創造信息;社區和社交這兩層,創造信息的人更多了,每個用戶都能創造信息,但很多信息創造出來后并沒有被看到。比如你一個粉絲都沒有,你在微博上發一條信息,可能就沒有人看到,信息也就沒有到達。而在通信這一層,只要他是你的好友,你就能給他發信息。也就是說,對通信產品而言,創造信息的人是100%,信息的到達率也是100%,實現了信息的最低耗損。價值鏈從上到下,信息的創造率和到達率越來越高,價值也越來越大。到通訊這一環,就獲取了最大的價值。”
社交理論的研究支撐他去創辦一個全部都是女性的社區?!斑h古時代男性在狩獵,女性在采集。但人類都有尋找刺激的本能,長期沒有進化的大腦分不清虛擬和現實,會通過聽其他人的八卦、看狗血肥皂劇、玩網游來產生代入感,尋求刺激。朋友圈里,裝逼和點贊之間形成了信息的創造和消費,女性的傾訴和八卦也形成了信息的創造和消費。”
“美柚”的發展基本是按著陳方毅的理論路線踐行的。最初,它以一個“經期助手”的面貌出現,隨后上線社區,再后來上線的4.0版本則加入了社交屬性更強的“蜜友圈”,這是其向社交延伸的首次嘗試。
為了了解女性心理,陳方毅想了很多辦法?!拔視诰鄄偷臅r候叫上幾個女生,跟她們聊一下這個產品和生理期方面的問題。到后來,女生都不愛和我一起吃飯了。”陳方毅笑著說,“我也會經常去看用戶反饋。一開始用戶的反饋主要是說好不好用,再往后她們就會在反饋中對功能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在探索女性心理的路上,陳方毅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點?!笆紫龋腋惺艿降氖?,面對女性的時候,她更愿意傾訴,而在面對男性時,她會覺得男人聽不懂或不愿意聽,所以就選擇了不說。在只有女性的世界里,她覺得都是一群懂她的人,自然更愿意傾訴?!?/p>
“我們是通過用戶的需求點來開發產品,用戶的需求點越多,市場越大。所以你會看到我們的增長比較快。‘美柚’在2013年9月有1000萬用戶,2014年1月增長到3000萬,到2014年6月,就突破了5000萬。”陳方毅介紹道。
在陳方毅看來,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一個幾千萬人的純女性社會,如今他們用科技的手段做到了。“在未來,我們的想法就是把‘美柚’做成‘她的國’,一個純女性的世界?!?/p>
商訊
近期公布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4年泉州全市生產總值達5733.36億元,貢獻近四分之一份額,工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連續23年居全省首位。
日前,《福建省促進快遞行業發展辦法》公布,提出將通過開辟綠色通道、擴大兩岸快件運輸直航范圍等多種方式,鼓勵發展閩臺快遞服務合作。
近日,第七屆廈門名優特農產品展銷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廈門市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悉數亮相,為市民奉上了一場饕餮盛宴。
省工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1至11月,全省新設臺資企業3 8 9戶,同比增長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