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依法治國總目標。隨著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完善和反貪污反腐敗工作的不斷深入,各類違規和罰沒財物的依法合規處置成為有權罰沒部門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
依法進行違法資產罰沒的執法機關包括紀檢監察、公安、檢察、法院、稅務等部門,罰沒資產變現收入是政府財政收入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罰沒收入平均約占政府非稅收入的5%左右。一般情況下,罰沒物資分三大類:即現金及其等價物、變現物資及違法所得。規范和加強罰沒資產管理不僅在于財政收入本身,更重要的是推進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治理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必要措施,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手段,是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和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的客觀要求。
國有資產的性質決定了罰沒資產具有以下幾大特點:一是罰沒資產涉及違法所得性質特殊需經訴訟程序處置,相關各方關注度高;二是罰沒資產轉讓和交易需按國家行政法規和程序進行,不得進行違規交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三是罰沒資產涉及種類繁多,專業策劃操作水平要求高,需專業性處置平臺的配套服務;四是罰沒資產是侵犯公眾利益所得涉及公眾利益,變現處置過程敏感,規范性易受人質疑。因此,罰沒資產客觀上需要通過公信力陽光化平臺,借助其規范的制度體系、完善的風控措施、成熟的專業團隊和先進的網絡技術等市場化資源和手段,進一步發現罰沒資產的市場價格,更好地進行要素資源配置,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使公權力陽光化,避免暗箱操作和行政權力腐敗現象的滋生。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三方陽光交易平臺是實現市場化交易的重要制度安排。依據財政部《罰沒財物和追回贓款贓物管理辦法》(﹝86﹞財預228號)的相關規定及自治區有關罰沒資產應進入第三方平臺公開交易的政策導向,借鑒廣東、浙江、湖北、河南、吉林、沈陽、武漢、長春等18個省市的相關實施辦法和實踐經驗,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05號)有關國有資產交易進場交易的要求,罰沒資產進入第三方平臺進行陽光化交易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
隨著“互聯網+”經濟和第三方平臺的不斷深入發展,客觀上要求罰沒資產的處置需順應經濟發展的規律。委托第三方平臺進行罰沒資產處置使人人均有機會參與買受資產,可有效防止信息不對稱和人為操控的弊端,實現了執法與處置的“管”“辦”分離,確保交易公正公平。
執法機構將罰沒資產委托公信力第三方平臺處置,通過廣泛公開處置罰沒資產的信息發布和資產公開展示,便于社會監督,對貪污腐敗現象起到不敢、不能、不想的警示作用,有利于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確保資產處置的規范化、信息化和公正廉潔。
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罰沒資產處置,以電子競價取代現場交易,競價系統實現網絡自動運行,可有效避免人為干擾,通過第三方平臺線上運行和線下服務的有效結合,使競價更加公開、交易更加公正,提高處置效率。
通過第三方平臺交易系統與執法機構監控系統的有效對接,可以使執法機構從處置事務中解脫出來,進一步加強交易流程節點的實時控制,強化執法機關的集中監管,發揮有效的監督職能,進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維護了交易各方的合法利益。
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心”)是由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出資管理的國有企業“陽光交易”平臺,也是自治區本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指定機構。中心擁有大量優質的企業股權、實物資產、礦業權、債權、涉訴資產、企業采購等交易項目和投資機構信息,信息網絡遍布全國各地。中心已成為自治區境內惟一的綜合性區域要素資本市場。截至2015年6月,交易平臺累計實現成交各類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國有資產等公共資源、產權交易業務1359宗,成交金額達124.68億元,平均增值率達10.53%。
在夯實國有企業產權、行政事業國有資產、涉訴資產交易和制度體系的基礎上,中心積極打造第三方罰沒資產交易平臺為實現罰沒資產陽光化交易創造了基本制度保障。通過國有公信力平臺實現罰沒資產的公正、公平、公開的陽光化交易,有效防止腐敗現象的出現,推進了罰沒資產交易的制度化、專業化、規范化、透明化。中心在處置罰沒資產工作方面具備以下主要優勢:
現有交易制度體系保障中心通過國有產權交易監測系統(全程監控、留痕、不可逆)、金馬甲產權網絡競價系統、電子競價、異地同步掛牌等先進的信息技術,為罰沒資產委托單位提供一個功能齊全、規范安全的資產交易平臺。
中心一方面通過現有的“內蒙古產權交易網”、自建的微信平臺、手機報及多年積累的買受人數據庫進行廣泛的買受人匯集;另一方面,通過遍布全區的63家會員機構和包頭、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等8個盟市辦事處及全國35家省級產權交易機構,為轉讓方提供項目所屬地落地服務。
中心根據項目特點分渠道、分計劃進行推薦,主要方式有:買受人專場見面會、路演推薦、專業買受人點對點推薦及流媒體、紙媒體等多種方式,使項目推薦形成立體式、多點式推薦模式,廣泛地與買受人進行對接并充分挖掘客戶資源。
中心借助自身廣泛的信息網絡、健全的服務體系、規范的交易程序、先進的交易競價手段,從罰沒資產的分類保管、價值認定、項目方案策劃、資產展示、項目推薦、信息發布到買受人受讓登記、組織競價、資金結算、交易鑒證、罰沒資產過戶等工作全流程一站式服務,確保罰沒資產公開、公平、公正、透明交易,實現保值增值。
罰沒資產交易價款實行網上電子結算。中心采取全天候、全流程網絡服務,通過與多家銀行結算端口的接入和銀聯業務的對接,可實現資產交易與資金結算的順利流轉,省去了交易各方辦理資金交割手續需往返現場的繁瑣。通過網絡電子結算,有力確保資金收付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扯皮現象,使交易與資金結算更為便捷。
綜上所述,做為特殊性質的國有資產——罰沒資產的處置變現,客觀上需要第三方公信力平臺的配套服務支持。在罰沒資產相關法規政策的指導下并借鑒相關先進經驗,通過平臺規范的運行機制,為罰沒資產的處置提供制度化保障,進一步推動懲防體系建設,對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體現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公平,具有積極和長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