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婷,李文芳,向昌國,3,*,張汝嬌
(1.吉首大學 林產化工工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張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學城鄉資源與規劃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3.吉首大學 生態旅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張家界 427000)
?
硒對常見蔬菜種子萌發的影響及在植株中的分布
胡 婷1,李文芳2,向昌國1,3,*,張汝嬌2
(1.吉首大學 林產化工工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張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學城鄉資源與規劃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3.吉首大學 生態旅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張家界 427000)
摘 要:分析不同質量濃度的 Na2SeO3對蔬菜種子萌發的影響及硒在蔬菜不同器官中的分布,采用種子萌發實驗和盆栽實驗,應用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法測定總硒,透析法分析有機硒。結果表明:隨著Na2SeO3質量濃度的升高,蔬菜種子的發芽勢、發芽率、簡易活力指數、發芽指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但個體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綠豆在2.5 mg/L的處理液條件下各項活力指標達到最好,但隨著Na2SeO3質量濃度升高,其各項指標開始下降。蔬菜植株中總硒含量隨著澆灌液中Na2SeO3質量濃度的增加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在10.0 mg/L的高硒環境下對硒的富集能力為:上海青>快菜>茄子>辣椒>西 紅柿。茄子、辣椒、西紅柿3 種蔬菜不同部位中硒含量分布存在顯著差異,其中m(有機硒)≥1/2m(總硒)。實驗結果可為篩選最適宜水培液中Na2SeO3質量濃度和選擇適宜培育的富硒蔬菜種類,以及選擇硒含量高的部位進食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硒濃度;蔬菜;種子發芽指數;有機硒
湖南省高校創新平臺開放基金項目(12K110)
硒是人和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目前全國72%的縣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硒狀況[2]。人體主要通過食物攝取來補充硒元素,蔬菜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的必需品。蔬菜在自然界硒循環生態鏈和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因此蔬菜中的硒是人類營養硒的主要來源,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硒營養狀況[4-6]。從各地土壤硒含量狀態看,Se4+為土壤中主要硒形態,約占40%以上,Se6+存在硒不到10%[7]。選擇Na2SeO3為外源硒對象,分析不同質量濃度Na2SeO3處理液對不同蔬菜種子萌發的影響,篩選最適水培液質量濃度。基于不同植物耐硒性不同及同種植物不同部位硒分布差異[8],探究適宜培養的富硒蔬菜種類及最適補硒食品部位。上海青、綠豆芽為常見莖葉類蔬菜適宜于水培種植,長豆角為豆角類蔬菜,通過分析硒對種子萌芽指標的影響篩選最適合的水培溶液質量濃度;分析常見芽菜綠豆芽對水溶液中硒的富集情況,有利于篩選培育富硒芽菜的最適硒質量濃度;通過盆栽實驗研究茄子、辣椒、西紅柿茄果類蔬菜以及上海青、快菜莖葉類蔬菜,分析不同硒質量濃度對其生長過程及轉運的影響,為富硒蔬菜的生產和開發富硒蔬菜產品提供理論依據。
1.1材料
供試蔬菜種子為上海青(上海抗熱605)、長豆角(特長901)、綠豆(本地)、快菜(神龍536)、油麥菜(無斑香甜脆)。供試蔬菜植株為茄子、辣椒、西紅柿均為本地居民常種品種。
1.2方法
1.2.1 種子萌發實驗
實驗設置種子培養液中Na2SeO3溶液質量濃度為0、0.1、0.5、2.5、5.0、10.0、20.0、40.0、80.0 mg/L。發芽實驗參照GB/T 3543—1995《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9],每處理100 粒種子,重復3 次。將各種處理溶液10 mL加入已滅菌的(直徑12 cm)培養皿中,種子用0.1% HgCl2滅菌后置于培養皿中,并在(25±1)℃的光照培養箱中培養,第2天開始統計發芽勢,第8天后統計各處理發芽勢(germination energy,GE)、發芽率(germination rate,GR)、發芽指數(germination index,GI)、簡易活力指數(vigor index,VI)等指標。

式中:Gt為t d后的發芽數;Dt為發芽時間/d;Sx為發芽x d后的幼苗干質量/g。
1.2.2 盆栽實驗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盆栽實驗,Na2SeO3澆灌液質量濃度為0、0.5、2.5、10.0、80.0 mg/L。取體積相同,形狀一致的花盆50 個(為了使實驗盡可能地處于相同的肥料狀況下)每盆約5 kg土壤,將土壤混合后裝入花盆后用水澆透。每組實驗使用10 個花盆,每個花盆栽種1~2 棵蔬菜苗(市場購入,選擇植株大小長勢相近)。每隔7 d在植株周邊澆灌一次Na2SeO3溶液,水量為200 mL,共澆灌5 次,60 d后采樣測定。
1.2.3 樣品測定
1.2.3.1 樣品處理
樣品采集后,清洗、烘干、粉碎。稱取1.000 g(精確到0.001 g),加10 mL硝酸冷浸過夜,加5 mL H2O2,電熱板上消解至澄清,加5 mL 6 mol/L鹽酸消解0.5 h。冷卻后從電熱板取下,定容至25 mL容量瓶,待測[10]。
1.2.3.2 樣品硒含量測定
大分子有機硒含量用透析法測定。稱取1.000 g(精確到0.001 g)置于規格為8 000~10 000 D的半透膜中,透析72 h[11]。透析完畢后進行消化處理同1.2.3.1節。
取10 mL待測液加1 mL HCl,混勻,靜置30 min,采用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法進行測定總硒含量[12]。
2.1硒對種子萌發及發芽指數的影響
GR是確定作物播種量的重要依據,也是鑒定種子質量好壞的主要標志;GE表示種子發芽的整齊度;VI是表現種子活力比較全面的一項指標,它把種子的發芽能力和幼苗長勢綜合起來表示,指數數值高,種子活力大;GI是衡量種子萌發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13]。從表1比較3 種蔬菜種子發現上海青種子在Na2SeO3質量濃度1.0 mg/L 時GE達到最高85.2%,Na2SeO3質量濃度5.0 mg/L時GR達到最高92.0%,Na2SeO3質量濃度達到0.5 mg/L時GI達到最高67.3,Na2SeO3質量濃度達到10.0 mg/L及以上時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均低于對照組;長豆角種子在Na2SeO3質量濃度2.5 mg/L時GE達到最高81.7%,GR達到最高86.7%,Na2SeO3質量濃度達到1.0 mg/L時GI達到最高70.2,當Na2SeO3質量濃度達到10.0 mg/L時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均低于對照組;綠豆在Na2SeO3質量濃度1.0~5.0 mg/L時GE達到最高100.0%,Na2SeO3質量濃度在0.5~5.0 mg/L時GR達到最高100.0%,Na2SeO3質量濃度達到0.5mg/L時GI達到最高88.9,當Na2SeO3質量濃度高于10.0 mg/L種子發芽率、發芽勢均低于對照組。3 種蔬菜種子的活力指數和發芽指數在較低質量濃度處理液條件下呈小幅度上升趨勢,總體上隨著處理液質量濃度的升高種子的活力指數下降。其中上海青、長豆角、綠豆達到最高簡易活力指數的Na2SeO3質量濃度分別為0.5、0.1、1.0 mg/L。從發芽指數看3 種蔬菜種子間存在很大差異,但在總體上種子的發芽指數在較低質量濃度Na2SeO3處理液條件下具有促進作用,當質量濃度升高到一定值時發芽指數顯著下降。本研究的結果與彭誠等[14]研究在低質量濃度Na2SeO3溶液浸種的前提下,對白菜種子的各項生理指標均有促進作用,而在較高質量濃度Na2SeO3溶液下表現出抑制作用一致。王玉鳳等[15]發現低質量濃度的硒處理(0~4.0 mg/L)對番茄種子的萌發有促進作用。在硒質量濃度為4.0 mg/L時,其發芽率最大,種子萌發第7天時的芽鮮質量、根鮮質量、芽長、根長、芽干質量和根干質量也達到最大值;而高質量濃度的硒處理(>4.0 mg/L)則表現為一定的抑制作用。對照產生抑制作用的質量濃度發現不同種子類型其抑制質量濃度不同。

表1 不同質量濃度Na2SSeeOO3溶液條件下3 種蔬菜種子的生長情況Table 1 Growth ssttaatus of three kinds of vegetable seeds at different NNaa2SSeeOO3concentrations
2.2不同質量濃度Na2SeO3對綠豆芽硒富集及生長的影響

圖1 不同質量濃度Na2SSeeOO3溶液條件下綠豆芽中硒含量Fig.1 Selenium contents in mung bean sprout at different Na2SeO3concentrations
由圖1可知,隨著Na2SeO3質量濃度的升高,綠豆芽中總硒含量也隨之升高,總體呈線性相關。綠豆在萌發過程中種子吸水后營養物質由凝膠態轉變為溶膠態,進行一系列生化反應。Na2SeO3屬于無機態,具有一定的毒性,綠豆芽通過根部吸收,微量元素硒通過透析、轉化,以游離態形式通過根部細胞膜被植物吸收利用[16]。但是隨著Na2SeO3質量濃度的升高,對綠豆芽的生長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影響了綠豆芽對無機硒的吸收效果,因此從圖中直線斜率上看綠豆芽對硒的吸收效率逐漸降低,這與周大寨等[17]的研究結果一致。

圖2 不同質量濃度Na2SSeeOO3溶液條件下綠豆芽鮮質量變化Fig.2 Fresh weight of mung bean sprout at different Na2SeO3concentrations
由圖2可知,隨著處理液Na2SeO3質量濃度升高,綠豆芽的鮮質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處理液質量濃度為2.5 mg/L時綠豆芽鮮質量達到最大,隨著質量濃度的升高綠豆芽的鮮質量呈顯著下降趨勢。低硒環境對綠豆芽的生長并不起抑制作用,反而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Na2SeO3質量濃度增加綠豆芽會出現中毒現象,導致綠豆芽生長受到抑制。從綠豆芽鮮質量變化過程可以看出綠豆芽的最適生長質量濃度為2.5 mg/L,這與劉雁麗等[18]對芽菜的分析結果相近。因此低質量濃度硒環境較適宜培育富硒綠豆芽。
2.3不同蔬菜在相同條件下對Na2SeO3吸收能力的比較
在施加不同質量濃度外源硒條件下,不同蔬菜中總硒含量總體上隨著外源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不同蔬菜種間還存在一定差異。由圖3可知,上海青、快菜這些葉類蔬菜在低質量濃度外源硒條件下植株內總硒含量并沒有顯著增加特別快,當外源硒質量濃度從2.5 mg/L增大至10.0 mg/L時其植物吸收硒含量增加顯著。Na2SeO3溶液質量濃度高于10.0 mg/L的高硒環境下可以看出耐硒性為上海青>快菜>茄子>辣椒>西紅柿,說明上海青、快菜葉類植物的耐硒性要強于一般的蔬果即十字花科>茄科。這與Fleming[19]、張楊楊[20]等的結果一致,因此發展葉類富硒蔬菜前景更可觀。

圖3 幾種蔬菜在澆灌不同質量濃度Na2SSeeOO3溶液的條件下植株中硒含量Fig.3 Selenium contents of several kinds of vegetables at different Na2SeO3concentrations
2.4不同蔬菜不同部位對Na2SeO3轉運能力的比較

表2 蔬菜不同部位中硒含量分布特征Table 2 Seleniu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arts of vegetables
由表2可知,3 種蔬菜采于同一時間同一水平,其不同部位硒含量分布結果表明,茄子中:葉>果>莖>根;辣椒中:根>葉>果>莖;西紅柿中:根>紅果>老莖>青果>葉>嫩莖。因此不同蔬菜總類其不同部位硒含量存在顯著差距,這與植物的代謝水平關系密切。在相同處理條件下分析茄子、辣椒、西紅柿3 種蔬菜植株不同部位中硒含量分布情況發現存在顯著差異,與Wan 等[21]研究發現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硒的能力各異,通常含量為非食用部位大于可使用部位。同時楊三東[22]研究發現紅三葉草成熟時各器官的硒含量:根>葉>種子>莖。這一結果可能是由于硒在植株中的分布逐漸由生理活性低的部位向生理活性高的部位轉移的原因[23]。由于硒元素對于植株來說既具有有益性又具有毒性的雙向作用[24],Biacs等[25]研究發現一般非硒積累植物含硒量>50 mg/kg時,就會出現植株中毒,表現出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子失綠等中毒癥狀。因此合理施加硒肥,安全補硒必須要在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過程和對硒的吸收規律的基礎上實施。

表3 蔬菜中有機硒含量占總硒的百分比Table 3 Ratios betwen organic selenium content and total selenium in vegetables
由表3可知,3 種蔬菜在同樣條件下富硒能力差距顯著,其中茄子>辣椒>西紅柿。通過分析其中有機硒含量發現西紅柿>茄子>辣椒。基于有機硒的毒性要遠遠小于無機硒,因此最安全的補硒途徑是攝入足量的有機硒[26]。從實驗結果發現植物中有機硒含量占總硒含量79.57%以上,因此開發富硒蔬菜產品是安全有效的補硒途徑。由于不同蔬菜品種的差異,個體中總硒含量高并不代表有機硒含量高,因此選擇高效安全的補硒植物尤為重要。
上海青、長豆角、綠豆3 種蔬菜種子萌發的4 項指標(發芽率、發芽勢、簡易活力指數、發芽指數)隨著Na2SeO3處理液質量濃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這說明低質量濃度的Na2SeO3處理液對種子萌發具有促進作用,而高質量濃度的Na2SeO3處理液對種子萌發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不同種子在Na2SeO3處理液下的最適萌發質量濃度不同。
在10.0 mg/L的高硒環境下可以看出蔬菜植株的耐硒性為:上海青>快菜>茄子>辣椒>西紅柿。茄子、辣椒、西紅柿3 種蔬菜在同一時間同一水平處理下,其不同部位硒含量分布結果表明,茄子中:葉>果>莖>根;辣椒中:根>葉>果>莖;西紅柿中:根>紅果>老莖>青果>葉>嫩莖。不同植物中有機硒含量所占總硒比例不盡相同,大分子有機硒比例均超過總硒的一半以上。
基于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復雜性,要想得到更加準確的結論,還需對多種種子、植株進行大量實驗,從而進一步總結出硒在種子、植株生理生化過程中的具體機理。
參考文獻:
[1]劉慧超, 李春梅. 微量元素對人體和植物的作用[J]. 中國園藝文摘, 2009(2): 165-166.
[2]CORNELIS R. Handbook of trace element speciation[M].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Publisher, 2002.
[3]劉錚. 中國土壤微量元素[M]. 南京: 江蘇科學出版社, 1996: 330-362.
[4]尚慶茂, 李平蘭. 硒在高等植物中的生理作用[J]. 植物生理學通報, 1998, 34(4): 284-288.
[5]熊又升, 袁家富, 侶國涵. 硒在農業生物學中的特殊地位分析[J]. 湖北農業科學, 2011, 50(2): 266-269.
[6]鄧英, 付德強, 楊艷梅, 等. 硒中毒的研究與防治[J]. 現代畜牧獸醫, 2005(5): 43.
[7]張艷玲, 潘根興, 李正文, 等. 土壤-植物系統中硒的遷移轉化及低硒地區食物鏈中硒的調節[J]. 土壤與環境, 2002, 11(4): 388-391.
[8]趙春梅, 曹啟明, 唐群峰, 等. 植物富硒規律研究進展[J]. 熱帶農業科學, 2010, 30(7): 82-86.
[9]全國種子站, 浙江農業大學. GB/T 3543—1995 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S]. 北京: 國家技術監督局, 1995.
[10]茍體忠, 唐文華, 張文華, 等.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法測定植物樣品中的硒[J].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2, 32(5): 1401-1404.
[11]左銀虎. 富硒枸杞中硒形態分析[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8, 14(7): 55-56.
[12]劉明鐘. 原子熒光應用手冊[M]. 北京: 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 2012: 225-228.
[13]比尤利J D, 布萊克M. 種子萌發的生理生化: 第1卷 發育、萌發與生長[M]. 江蘇: 江蘇植物研究所, 1981: 1-4.
[14]彭誠, 丁莉, 王軍. 硒對白菜種子發芽率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6, 24(1): 91-93.
[15]王玉鳳, 徐暄, 孫其文. 硒浸種對番茄種子萌發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 2009, 48(10): 2461-2463.
[16]徐漢卿. 植物學[M]. 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994: 42-53.
[17]周大寨, 朱玉昌, 張馳, 等. 硒浸種對蕓豆種子萌發的影響[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學報, 2007, 25(1): 91-93.
[18]劉雁麗, 吳峰, 宗昆, 等. 富硒芽菜的培育及幾種大眾蔬菜硒含量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 2010(3): 204-206.
[19]FLEMING G A. Selenium in Irish soil and plants[J]. Soil Science, 1962, 94: 28-35.
[20]張楊楊, 焦自高, 艾希珍, 等. 硒對植物的生理作用及富硒瓜果研究進展[J]. 中國瓜菜, 2014, 27(1): 5-9.
[21]WAN H F, MIKKELESEN R L, PAGE A L. Selnium uptake by some agricultural crops from central California soil[J]. Environment Quality, 1988, 17: 269-272.
[22]楊三東. 紅三葉草中硒的生理生化及其富集規律研究[D]. 湖南: 湖南農業大學, 2005.
[23]吳建國. 冬小麥地上器官對硒元素吸收累積和分配研究[J]. 華北農學報, 1989, 4(4): 39-43.
[24]徐文. 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對硒的吸收[J]. 安徽農學通報, 2009, 15(23): 46-47.
[25]BIACS P A, DAOOD H G, KODAR L. Effect of Mo, Zn and Cr treatments on the yield,element concentration, and carotenoid content of carrot[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8, 43: 589-591.
[26]ZHENG Jian, KOSMUS W. Retention study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selenium compounds on a silica-based reversed phase column with mixed ion-pairing reagents[J]. Chromatographia, 2000, 51(5/6): 338-344.
Influence of Sodium Selenite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lenium Distribution of Common Vegetables
HU Ting1, LI Wenfang2, XIANG Changguo1,3,*, ZHANG Rujiao2
(1. Key Laboratory of Hunan Forest Products and Chemical Industry Engineering,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427000,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Planning Sciences,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427000, China; 3. Key Laboratory for Ecotourism of Hunan Province,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427000, China)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2SeO3on seed germination of common vegetable seeds and selenium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lant organs were analyzed. Seed germination experiments and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he total selenium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HG-AFS), and organic selenium was analyzed by the di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rmination potential, germination rates, simple vigor indices, and germination indices of bok choy, cowpea and mung bean increased initially, followed by a de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Na2SeO3concentration, but noticeabl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individuals. Mung beans treated with 2.5 mg/L Na2SeO3could achieve the best viability, which decreased at higher Na2SeO3concentrations. Total selenium contents in early-ripening Chinese cabbage, tomato, capsicum, eggplant and bok choy showed an obvious upward tren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Na2SeO3, and their abilities to enrich selenium were in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bok choy > Chinese cabbage > eggplant > capsicum > tomato. Selenium was distribu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various plant organs of eggplant, capsicum and tomato, with organic selenium accounting for no less than 50% of the total selenium amount.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reening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Na2SeO3and suitable vegetables for selenium enrichment.
Key words:selenium concentration; vegetable; germination index (GI); organic selenium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507009
中圖分類號:S15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6630(2015)07-0045-05
*通信作者:向昌國(1963—),男,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土壤生態與旅游生態研究。E-mail:changguox@aliyun.com
作者簡介:胡婷(1988—),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林業工程研究。E-mail:328040128@qq.com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資助項目(12C0298);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2011SK3140);
收稿日期: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