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影
在小學數學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為我們在數學的教學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摒棄舊的、落后的、教條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學習,使我們課堂出現生機一片,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已經被學生所接受,使得合作學習交流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的好處就在于它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的時間和互相交流的機會。
一、要搞好合作學習,最重要的是了解采取合作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誠然,首先我們要明白,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為此,合作學習應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勇于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有效地互相支持、配合;尤其是人與人、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所有學生能適時地進行融洽溝通,使小組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信任,很好地解決組內發生的沖突;對每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進行加工;對公同活動的內容進行整理和評價,找到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這樣的小組學習,一方面有利于使學生養成好的素養,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思維能力,進而促進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合作創新能力。
二、要搞好合作學習,要注意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做好合作學習的分工
在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而合作學習要達到的目的是使學生和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和互動,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不能置之度外,做局外人,而應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獲得學生討論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調控教學的進程,保證合作學習取得實效。
總之,我們要搞好合作學習,這是深化教育教學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在自己的實踐中大膽地去探索,尋求更好的途徑,促進新課改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