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在倡導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化的復興迫切地需要一個載體,她需要為人們所熟知,能夠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而八千年的玉文化,與中華文明水乳交融一脈共生,以至于我們可以這樣講,一部玉文化史,就是中華文明的發展史。
神玉藝術館正是以玉為載體,通過弘揚玉文化,以推動民族文化的復興。神玉藝術館珍藏了歷代的玉器藝術珍品,其中不乏絕世之作、傳世之作、震撼之作,它們記載著華夏八千年的滄桑、閃耀著圣哲智慧的光芒、凝聚著藝術大師的心血、體現著真善美的底蘊、啟迪著如何獲得如玉人生。
雪中送炭,內藏深意的玉器珍品
在眾多的玉器珍玩中為什么偏偏選擇“雪中送炭”作為神玉藝術館館標?面對記者的提問,神玉天使娓娓道來。
“雪中送炭”的典故來源于楚懷王,相傳在戰國時,冬天下起大雪,楚懷王點上爐火穿上皮襖還覺得寒冷,他下令給全國的貧苦百姓送去取暖的木炭。楚懷王居廟堂而懷天下,處仁愛而利民眾。
這是一件慈禧太后當年的珍玩,清代匠人利用綹裂的走向順勢雕刻,老者手持皮鞭,駕車行進在凜冽的寒風中。“雪中送炭”本身弘揚的是一種大美,這個作品構思之巧妙,雕工之精細,寓意之美好,從藝術價值來說是巧奪天工;但大美背后弘揚的是一種大愛,助人為樂,雪中送炭;大愛的基因是大善;大善的底蘊是大德,大德的最高境界是大道,以極高的藝術價值把大德、大道、大善、大愛、大美完全覆蓋,使人性與自然靈性和諧統一,從而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有形載體,實現了藝術和精神的永恒。
神玉藝術館,一部用心去閱讀的史書
神玉的每一件藏品都能體現出一個時代的人文情懷,走進展館,就像走進一部深厚而沉靜的史書,而你只有用心去閱讀,才能夠感知中華悠久的禮樂文明、君子風范和天地人和的普世價值。
“大象無形”“老子出關”“悟道”“雪中送炭”“歸去來兮”“松下問童子”,每一件藏品,都是量料施工、因材施藝,構思巧妙,雕工精細,寓意美好,無與倫比。這些藏品在弘揚一種文化,傳承一種文明,寄托一種情感,表達一種思想,體現一種精神,都是高度地將文化與文明融合在一起的藝術珍品。
一進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七件館藏重器組成的神玉“長壽之路”。“布袋和尚”教人以寬廣的胸懷,樂善好施,助人為樂,于是有了第二件展品“雪中送炭”;當我們推己及人,做了善事之后得道、積福,你也就慢慢的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了,成就了第三件作品“步步登高”;當擁有了權力和金錢之后,你會開始思考生命價值和意義又到底是什么——人擁有的越多越會迷失,于是便有了第四件展品“松下問童子”的問道過程,但人還要有自悟與反思,因此第五件展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不言而喻;當大徹大悟后,就成就了“歸去來兮”的平常心,而人生最后的境界則是看破、放下、回歸。這里每件藝術品都有它自己特殊的人文精神,其所代表的含義也是對如玉人生的解讀。
玉之禮,構建華夏玉文化獨特的內涵
玉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解的情結。古往今來還沒有哪一種物質的器具能像玉那樣得到人們高度的關注,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國家和民族對玉傾注了如此無比深廣的感情。
玉乃石之美者,自從原始初民稚拙地打制石器過程中,驚喜地發現這些晶瑩異彩的美石并深深地愛上它的那時起,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神靈、占卜問卦上蒼、乞求風調雨順、祭祀加冕、求醫問藥、婚配嫁娶、喪葬出殯……玉無處不在。
先民們用玉、愛玉、敬玉、佩玉、賞玉,甚至以玉比德,賦予玉神圣的禮儀功能。玉所具有的精神產品的特殊性使它與一般的陶器、木器、石器、銅器等生活生產器具區分開來,因此玉既是一種實用品,又是一種藝術品,更是一種精神產品,形成了中國歷史悠久形態鮮明的玉文化。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玉又加載進了精神的要素,最終構建起華夏玉文化獨特的內涵。
玉之神,成就傳統文化中鮮明的藝術符號
關于玉,曾經有這樣一個典故。
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惡!賜!是何言也!夫君子豈多而賤之,少而貴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縝栗而理,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橈,勇也;瑕適并見,情也;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其止輟然,辭也。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孔子繼承并發揚了西周以來托事于物的思想傳統,從道德和審美觀念出發也賦予玉許多美德,將玉器人格化、道德化,發表了儒家對于玉的認識和看法,強調玉的可貴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內涵與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
孔子及其門徒把玉所具有的堅硬的質地、溫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致密而近似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等特點,理性地比喻為人的“仁、義、禮、智、信”,并將之視為德行操守的象征,為人處世的標準,君子修身所要追求的目標,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當溫潤如美玉。不惟儒家如此,其他諸子也有取譬于玉的傳統。
古往今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從感知晶瑩潤澤的玉,聯想到風物的美好、人物的品格,直至上升到君子德行操守的標準。玉也由天下至美之物,發展到萬有通靈之神、人間至貴之寶,是美德的化身。玉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獨具人文象征意義和審美意義,成就傳統文化中鮮明的藝術符號。
和氏之璧,是在謳歌我們中華民族的堅韌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完璧歸趙,頌揚的是一種玉的精神,是人類恪守信約的美德和舍生取義的情操;“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已超越詠物范圍,而成了造就人才的箴言;“化干戈為玉帛”,玉是和平的象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正是玉美的“人化”,而“黃金有價玉無價”,更是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氣節,優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每一件玉器所講述的故事,蘊含的哲理,謳歌的精神,以其人文之美凈化和升華著人的靈魂。
神玉藝術館中的玉器珍玩所蘊含的精神讓我們領悟中國傳統文化中重人格、崇道德、尚禮義的精神追求,理解玉器在古人情感世界中獨特的審美認同,并讀懂古籍中,玉這一特定符號深奧的內涵及真正的意義指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