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麗娜
我國傳統中醫認為,秋天在五行中屬金,對應五化中的“收”,故養生宜收斂、累積。在飲食方面宜“爭蜂吃醋”、起居方面宜“收”、防病養生方面宜“護肺防燥”。
“爭蜂吃醋”
酸可收斂肺氣,酸甘又可化陰,以滋益陰津;而辛味則會發散肺氣。故秋季應少食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適當多吃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如秋梨、石榴、橘子、葡萄、獼猴桃、柿子、甘蔗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對于女性來說,秋季是最適合“爭蜂吃醋”的季節了,蜂蜜中含有很多利于人體吸收的單糖,潤腸通便、滋陰潤燥、美容養顏。雖有諺“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這個補其實是針對一些本就體質虛弱的人群,切記亂用滋補,體質虛弱者秋季可適量補益,不要過于滋膩。
起居宜“收”
《黃帝內經》中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陽消陰長,故人體應該順應自然界變化,早早入睡以保護陰氣,早早起床以更好舒展陽氣,并使情志平和,不要發怒動火。
此外,秋季適合多做一些動作比較舒緩的室外活動,如登山、散步、慢跑、太極、八段錦等有氧運動,避免運動強度大,汗流浹背的劇烈運動,可固護人體陰液,天為陽、地為陰,多到戶外與自然界接觸更可以“接地氣”,保護陰液,使人精力充沛,這樣秋乏之說也自然迎刃而解。
護肺防燥
按照中醫五行五臟的配屬關系,秋屬金,主肺,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然而秋天突出的特點就是“燥”,秋季燥氣與肺喜潤嬌嫩之性相違背。肺主呼吸,合皮毛,與大腸相表里,所以,秋季人們易患咽喉部、呼吸道等疾病,皮膚、毛發干燥,還易引起便秘等不適。秋季應保護肺臟。首先要以潤制燥,平日要比其他季節更注重補水,飲食多一些湯水和粥類,不僅可潤燥,更可調理由于夏季多吃寒涼食物導致的脾胃虛寒。
其次要注重滋陰潤燥,人們常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最好的養陰就是防燥,飲食中多加一些滋陰的食物,如百合、蓮子、銀耳、蓮藕、芝麻、豆漿、蜂蜜等,還可加西洋參、沙參、玉竹、麥冬等中藥材。其中百合滋陰潤燥、滋補心肺、止咳潤肺的同時寧心安神,尤其適合秋季咳嗽、心煩失眠等人。
未病先防
秋季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容易著涼感冒,平時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著涼。“春捂秋凍”意在讓人體可逐漸適宜秋天涼的刺激,鍛煉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鍛煉,促進身體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青年人在剛入秋之際可選擇冷水洗澡,提高人體抗寒能力,還可產熱燃燒脂肪,起到既健康又減肥的雙重功效,但要注意沐浴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機體抗寒能力提高了,感冒自然沒那么容易來。人中、大椎、風府這三個穴位是預防感冒、調動人體正氣的腧穴,當機體出現感冒先兆時,不用勞煩醫生,自己用手快速搓熱這3個穴位,對于預防感冒非常見效。感冒后,可用蔥白、生姜、紅糖、香菜放入鍋中加水煮開,一飲而盡,對于祛風散寒發汗立竿見影。
雪梨潤肺川貝燉雪梨
做法:取雪梨1只洗凈,橫斷切開,去核后放入川貝末6克,然后將兩瓣并攏,用牙簽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放水適量,隔水燉煮30分鐘即可。
民間有句諺語:“一顆荔枝三把火,日食斤梨不為多。”入秋后,正是吃梨的好季節。眾梨中唯有雪梨可清心潤肺,止咳潤燥,可謂秋季養生佳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