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的新媒體,正在以不可抵擋的勢頭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并成為現今社會信息的集散地以及社會輿論的傳播器和放大器,這也為大眾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內容,實現了信息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的對等交流,使得新媒體在堅持正確引導輿論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黨群關系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如何擺脫傳統黨群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與新媒體發展中不相適應的困境,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認真審視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于做好新形勢下的輿論引導工作,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新媒體為加強正確輿論導向提供了新渠道,為教育引導群眾開辟了新途徑,為整合社會民意構建了新平臺,為接受群眾監督打造了新利器。
新媒體為廣泛引導正確的輿論開辟新渠道。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不僅在數量上不斷增加,還在地域、年齡、層次等方面日益豐富,使其日益成為傳統黨群信息溝通渠道之外的重要的常規性民意表達通道,它提供了黨群溝通的多種途徑和手段,創造了改善黨群信息互通、密切黨群關系的嶄新條件,提高了黨群溝通效能。
新媒體促進了黨群之間信息的自由傳遞。新媒體實現了黨群溝通的實時性。與傳統黨群溝通載體相比,新媒體在傳播速度、傳播范圍和傳播效果上均顯示出強大的影響力。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化傳播平臺,新媒體基于先進的技術支持,利用靈活、便捷的傳播手段突破時空限制,縮短了信息傳輸的時間,做到了黨群信息的實時傳遞和實時更新,增強了信息的時效性,改善了傳統媒體下群眾與政黨、政府之間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狀況,極大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新媒體增強了黨群之間信息傳遞的透明度。新媒體公開、開放的特征,促使黨群之間信息傳遞更加透明化,廣大群眾通過新媒體便可以快捷、直接地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同時,黨員干部也能夠及時傾聽群眾心聲,避免了黨群信息傳遞因渠道單一、層級過多而導致的信息失真甚至中斷現象。
新媒體豐富了黨群信息溝通的形式。新媒體突破了以往任何一種黨群信息傳遞手段的局限,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集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等于一體,在繼承傳統媒體各種優勢的基礎上,實現了多種信息傳播手段的整合,使黨群信息能夠在數字化平臺上以動態和立體的方式進行傳遞和表達,既達到了黨的宣傳講求藝術和創新的目的,又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以多種角度、多種形式了解黨的建設的需求。新媒體以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信息發布方式,通過論壇、網站、QQ、郵箱、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的信息傳播通道,一方面提高了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宣傳和實施效率;另一方面,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所發布信息的可接受性;同時,認真審視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于做好新形勢下的輿論引導工作,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新媒體為加強正確輿論導向提供了新渠道,為教育引導群眾開辟了新途徑,為整合社會民意構建了新平臺,為接受群眾監督打造了新利器。也為黨群互動交流過程中政黨及時為群眾答疑解惑、排憂解難提供了多樣化的互動平臺。
新媒體為教育引導群眾開辟新途徑。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在黨的宣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新媒體為黨對群眾的教育引導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加有效的途徑,它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滿足其在被引導和被教育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
新媒體擴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空。以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手段作為運行平臺的新媒體,在繼承了傳統媒體多種優點的同時,呈現出承載量大、覆蓋面廣、融合性強等傳統媒體所不可比擬的優勢。新媒體使思想政治教育進入了無比廣闊的領域,人們可以通過這一新興渠道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新媒體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新媒體打破了信息傳遞和交流過程中時間、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并已經成為多元思想文化和社會輿論的集散地,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以速度的快捷性、環境的開放性、功能的多樣化和內容的廣泛性傳播著特點鮮明、風格獨特的社會信息,深受廣大網民的喜愛。
新媒體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新媒體減弱了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抵觸,縮小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溝通的心理距離,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間的心理隔閡,減少了心理防范,極大地鼓勵著受教育者廣泛地參與相關活動,使得受教育者能夠在表達自己意見時暢所欲言,與教育者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從而使受教育者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力達到最佳,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新媒體為整合社會民意構建新平臺。新媒體在當前整合社會民意、密切黨群關系、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伴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以其獨有的特征,可以及時納民意、聚民智,逐步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社會民主環境。
新媒體拓寬了社會民意表達的渠道。新媒體的出現,為社會各群體的利益表達提供了一個平等的、廣闊的話語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表達意見建議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和更為寬廣的渠道。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們都可以通過新媒體自由地發表個人意見與評論,反應和表達對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以及對整個社會的關注。群眾意見、評論經由各媒體平臺聚合成某種訴求或愿望,使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其中進行探討與辯論。通過群眾的互動、交換與協商等活動,最終形成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民意,為我黨全面地了解民意提供了一條快速、便捷的通道。
新媒體豐富了社會民意整合的手段。新媒體以其傳播快捷、及時、多向、互動等特點,更新了民意的整合方式、擴大了民意的收集范圍、豐富了民意的整合手段。新媒體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在黨員領導干部與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網絡連心橋”, 如“網上民聲”“民情諫言直通車”等。一方面,廣大人民群眾可以咨詢政策、表達愿望、反映問題并提出意見建議;另一方面,黨和政府可以及時地了解和掌握民意。由此,社情民意被充分吸納、匯集并被及時地反映,大大疏通了黨群之間信息上傳下達的渠道。
新媒體提高了社會民意整合的效率。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廣泛性和民眾參與的便捷性,能夠為群眾提供暢通的政治參與途徑,使得普通黨員與廣大群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表達自己的意見、評論、愿望及訴求,主動議政而無需顧忌個人身份及社會地位等方面的限制,從而大大提高了黨和政府進行民意整合的效率。
新媒體為接受群眾監督打造新利器。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監督作用日益凸顯,一種全新的輿論監督方式呼之欲出。所謂新媒體條件下的群眾監督,即廣大網民通過以互聯網為主要代表的新媒體技術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國家和社會事務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愿望和訴求,并有效監督國家和社會事務,從而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不斷攀升,新媒體在我國的社會影響力已遠遠超過圖書、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同時,由于社會轉型所引發的人民群眾參政議政、表達訴求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新媒體逐漸成為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的首選方式。當前,新媒體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強大的自身優勢,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監督黨和政府的新利器。
新媒體優化了群眾監督的技術環境。新媒體技術引領了信息傳播方式的飛躍,帶來了信息傳播技術的解放,使傳播內容與傳播方式更加生動靈活,不僅幫助人民群眾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實現信息的搜集與整合,而且使群眾監督更加有聲有色,豐富了群眾監督的載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于一體的新媒體技術,可以逼真地展現問題和事件的經過,使信息傳遞的內容與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廣大網民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多方面搜集信息,并以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來,這使得群眾監督更加直觀、立體和形象,增強了監督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新媒體拓展了群眾監督的空間和渠道。新媒體擴大了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范圍,使群眾監督不僅涉及到黨和政府機關,同時也使政治發展、經濟建設、思想文化及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國家和社會事物都被囊括在群眾監督的對象和范圍之中,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將可能成為廣大網民所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這使得新媒體條件下群眾監督的對象和范圍變得更加寬泛。
新媒體增強了群眾監督的效果。新媒體環境中的用戶,不僅是各種信息資源的消費者,更是其生產者和提供者,接收者與傳播者之間通過新媒體可以實現信息的交流與互動。一方面,作為信息的接收者,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其所關注的內容;另一方面,各種論壇、民意調查、話題討論等方式能夠吸引其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監督,進而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群眾監督力量,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群眾監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