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遠
(茂名市祥海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廣東茂名525000)
城市防洪排澇工程規劃建設與生態環境關系研究
李致遠
(茂名市祥海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廣東茂名525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建設也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不斷的完善。防洪排澇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促進城市功能科學規劃、城市經濟持續發展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城市防洪排澇工程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對于生態環境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文章以三水區金本片區的防洪排澇工程規劃為例,對城市防洪排澇工程規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
基礎設施;防洪排澇工程;生態環境;城市建設
防洪排澇工程是國家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興利除害為目標,近年來開展了大量的水庫、渠道、疏浚河道等工程規劃與興建,促進了城市防洪工作成果的提升。然而,由于興建河道、水庫等工程,對于區域內的河流水循環和自然景觀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使得河流原本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這對于城市建設與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城市防洪排澇工程的規劃時,必須要將工程規劃與生態環境建設進行全面的考慮,在保證水利工程作用充分發揮的同時,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促進城市建設的持續發展。
三水區位于廣東省佛山市西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北端,與廣州市相鄰。金本片區位于三水區南邊,與三水區中心城區隔江(北江)相望。處于西北江分流處,右邊為西江大堤,左邊為北江大堤,區域內河灘密布,防洪排澇要求突出。金本片區城市發展規劃:將金本片區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休閑、度假基地,廣佛都市圈的高尚住宅區,區域性產業、物流基地之一,佛山市西南組團的現代化新城,具有原生獨特風貌的生態型城市綜合區。
2.1 對水循環產生的影響
在自然生態環境下,流域內的降水除了滲透到地下,其余的部分則匯入到河道內,形成河流,而在不通過區域中的河流水循環過程有著不同的特點,其自身具有平衡系統,能夠保持水位的正常。但是,由于城市中防洪排澇工程的大量興建,使得流域內的河道周圍的路面過度硬化,而且河流兩岸大多用于建筑用地建設,使得降雨大量的匯入到河道內,河道內的水流又因為河道提防工程的建設快速流入大海,這樣這個河流的水循環過程極大的縮減,地下水的水位不斷降低,對于河流兩岸的生態系統產生的嚴重的影響[1]。
2.2 對流域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
城市防洪排澇工程的大量興建,破壞了流域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和多樣性。由于防洪排澇工程的規劃不夠全面和科學,水庫、提防工程的建設占用了較多的河道,使得河流周圍的濕地面積越來越小,同時蓄洪滯洪區的建設也使得河流區域的生態系統被人為的劃分,形成多個孤立區域,流域內的環境受到迫害,當地的生物生長環境也受到破壞。同時,水庫工程的建設對于河流的形態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河
流流域系統內生物的多樣性也因此而受到破壞,很多生物在這種環境下無法生長惡化繁殖,進而造成了生態系統的失衡。
2.3 缺乏對防洪排澇工程的全局規劃
在防洪排澇工程的規劃階段,如果缺乏對基礎問題的全面研究,就可能會由于工程的建設而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如缺乏對水災害的防御考慮、對水資源的配置不夠科學等。有的規劃人員缺乏對工程效益的長遠考慮,僅僅從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出發,使得工程的規劃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不僅容易造成工程造價提升,也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嚴重影響[2]。
城市防洪排澇工程規劃工作主要是在工程的設計階段,對工程進行全面的規劃,將工程建設與城市發展相結合,對工程建設可能對生態環境、水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充分的考慮,在此基礎上對工程的施工方案進行科學的制定,在保證工程作用充分發揮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協調和統一。
3.1 規劃思路
該規劃結合該區的城市發展規劃與實際情況,提出整體規劃思路:①與城市發展規劃相協調;②防洪排澇工程實行綜合整治:堤防加固、排澇、治污、治理環境相結合;③充分考慮河流的自然形態,盡量減少人為擾動和改造痕跡;④增加濕地面積,充分發揮河涌、調蓄湖等對生態系統的平衡、調節區域小氣候的功能;⑤城建區要突出“親水文化”,農田區突出“自然生態”。
3.2 規劃目標
主要有3點:①滿足規范的防洪排澇標準;②美化河堤兩岸環境,促進城市建設與綠地景觀相適宜,協調發展;③控制污染,改善水環境,創造宜人的綠水空間。通過綜合規劃建設后,規劃區最終能成為“綠帶碧水環繞、花園式”的生態型宜居宜商的城市綜合區。
4.1 西江大堤加固工程
在金本片區的防洪排澇工程規劃中,在滿足基本的防洪排澇的功能基礎行,要與周圍的環境協調發展,一方面要保證工程建設區域與周圍的環境相匹配,包括景觀建設和綠地建設;另一方面要滿足人們對于水環境的需求,在河道的兩岸進行多樣化的生物群落建設,為自然生物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4.2 加強河道護岸的規劃
護岸的科學規劃,能夠保證防洪工程根基的穩定性,尤其是對于水流速度較快的流域,護岸的科學規劃能夠減少河流對于坡腳的沖刷,確保工程的穩定性。護岸也可以作為一道城市風景線,使其與城市的景觀建設融為一體,成為城市形象的構成要素。
4.3 截污、清污工程
在金本片區的規劃區域內,水質環境相對較差的地區,要進行必要的處理,尤其是流經工業區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區,通過污水處理場地額建設,對污水和雨水進行分別處理,將可能會流入到河道內的污水進行收集和處理,減少對河流造成的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
4.4 景觀環境工程
在規劃區內為了突出河流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河道內密集的水道,形成具有金本片區特色的生態景觀,為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增強城市的觀賞性,金本片區的生態景觀規劃效果如圖1所示。

圖1 生態景觀規劃效果圖
4.5 科學選擇河流及堤防走向
在城市防洪排澇工程中,對于河道的拓寬和提防的修筑是最為基礎的項目,這些項目的建設能夠提升河道的泄洪能力,同時也能減少河流對沿岸產生的沖刷作用,以此增強城市對于洪水的抵御能力。從當前城市規劃的角度來說,通過這些防洪工程的建設,能夠節約城市的土地資源,而且能夠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有利于促進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的提升。
然而,如果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這些工程的建設對于河道的景觀價值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保證河道的景觀價值不受影響,可以考慮根據河流的自然走向和彎曲程度來進行水利工程的規劃,這樣能夠避免人為因素對河道流向產生的影響;也可在河道的周圍布置一些蓄水池,這樣能夠對河道拐彎處的河流沖刷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另外,可以充分利用河流的自然狀態,形成一些小島,在保證城市防洪功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允許水流的局部淹沒,能夠促進河道兩側景觀價值的充分發揮,也能減少大面積的河道開挖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也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有利于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也日漸提升,尤其是在防洪排澇工程中的安全作用,顯得日漸重要。防洪排澇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從全局規劃的角度,對三水區金本片區的防洪和排澇工程進行科學的規劃,并且對其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進行了論述。通過本文論述可以看出,正確處理城市防洪排澇工程與生態環境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實際的工作中,必須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降低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促進城市建設的持續發展。
[1]張偉新.生態城市建設中用地擴展與生態環境效應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4.
[2]吳登樹.淺談城市防洪與生態景觀的結合[J].水利規劃與設計,2004(03):29-31.
TU998.4;X821
B
2014-10-31
李致遠(1973-),男,廣東吳川人,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工作。
1007-7596(2015)06-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