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統一基礎而致力于開發效率的提升
首先,讓我們來從最熱們的話題說起吧。可話又說回來,索尼已經公開將全面采用,且夏普也預計將采用的”Android TV“究竟是一款怎樣的產品呢?OS的版本預計將在今年秋季公開,即Android的次世代版本“L”。Google則更加明確地打出了來自Android L的“多用途展開”的旗號。Android并不單是面向智能手機/平板的OS系統,但此外的用途擴展卻在UI和機能戰略上并沒有得到一體化支持,所以更加具有濃厚的“派生系”色彩。可是,Android L將采用“One Fits All”戰略。在2010年發表的面向電視機平臺的“Google TV”中,Android僅起到了輔佐的重要作用,現狀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雖然取名為“TV”,但Android TV并不是”為制作電視機而準備的Android”,同樣也是有線TV、面向VOD的STB、以及使用Android的簡易游戲機(被稱為MicroConsole)等開發使用的平臺。由此,面向遙控軟件和游戲操控的按鍵分布等標準也包含在了Android TV中。而由于是以Android L為基礎,所以也能對應Ethernet、Wi-Fi、以及 Bluetooth LE等端口。
這里的關鍵在于Android TV所追求的是對應端口的標準化,即簡易性。無論怎樣,實際裝備上并不存在困難。事實上,如果由SoC與端口用LSI銷售商進行這一部分的開發,并向各個制造商進行銷售,由此產品制造商也就不會那么麻煩了。但是,各個制造商分別開發時,相互之間的轉換性維系上就容易出現問題。就拿一個遙控器來說,由于各設備內部利用的“遙控操作API”不同,所以設備制造商之間的遙控器程序也十分凌亂,難以統一。Google的主張即是利用Android TV來集中解決這樣的問題。考慮到這些都是在智能手機、平板上的詬病,如此采取措施也是理所當然。關于APP也當然存在同樣的問題,開發智能電視機,并在電視機上運行APP一直是研發人員長久以來嘗試的挑戰,但現狀并不樂觀。開發制作自家公司電視機的“專用APP”,卻又會存在平臺普及率上的問題。因此,面向電視機而活用WEB標準技術,裝備HTML5和Flash等作為“WEB APP”儼然已是主流。因為這樣做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開發效率上的問題。因此,現在較多的電視機都搭載了對應HTML5的瀏覽器,并借其嘗試派生更多可能的功能。
就現狀而言,很難說已經很好的活用了這項技術。考慮到PC或智能手機時,會很容易地想到讓電視機也“在一個可用的OS上搭載瀏覽器或將電視作為程序搭載”。然而并非如此,是一種更接近“在電視機作為獨立的設備上,瀏覽器等程序一同存在而已”。結果導致了瀏覽器方面能夠利用的資源相當有限,運行速度等方面也是處于不利的狀況。所以,在功能切換時會相當耗費時間,并且也很難同時運行這2個功能。在資源游刃有余的智能手機上,考慮到功能和運行速度問題上,也會以所謂的“消極程序”為主導。于是,電視機的發展中也會同樣出現類似的情況。Android TV最終采用了“Android L”,所以面向Android L開發的程序也能夠輕易地轉換或適配于面向電視機的程序。雖然只能手機上使用觸摸UI的程序原樣搬移到電視機上相對困難,但VOD所使用的程序、音樂程序、以及游戲等應該都可以完成“容易適配”。在這一點上,“這就是Android”會成為關鍵要素,這也是Google一再強調的部分。
簡易操作的Android TV
Google并不打算將“能使用APP”作為Android TV的主心軸。相反,APP只是附加要素,如智能手機和平板一樣并不將其設定為功能的主心軸。這一點已經與3、4年前Google TV時有了太多的不同。首先是需要將“簡易的電視機體驗”完成,由于Google TV將“Google的搜索功能嵌入電視”作為核心,所以更多時候需要使用專用的鍵盤。此外,利用觸摸板操作畫面上顯示的鼠標的狀況也不少。但Android TV不同,極小操作系統上僅有“數字十字鍵+決定鍵+Home+Back”,特意摒棄了“菜單鍵和十字鍵”。
在Google TV時代,電視機一直是作為“使用現今IT技術的道具”而進行推廣。由此,也更加希望用戶“主觀的、積極的使用其功能”。但在Android TV中,更多被提及的“Leanback”,這個“Leanback”就是指以放松的姿勢倒在沙發上,也就是強調了不同于如智能手機等“以主觀動向”為主的使用方式。Google的UI開發者Matias Duarte說
“When your butt hits the sofa you lose 20 IQ point。”(當你的屁股挨著沙發時,你的IQ就降低了20)雖然這種說法有點不雅,但事實確實如此。無論是誰,當整個人慵懶地躺在沙發上時,都不會去認真地思考問題吧?也正是有了這樣地想法,所以在Android TV的“電視機體驗”中才能盡力地抓住了核心功能。利用十字鍵來操作菜單界面和圖標等方法,雖然利用這樣的菜單界面構成并不給人新鮮感,但是卻能確保絕大多數的人能熟練地使用。產品并沒有預想使用WEB或復雜的操作,在搜索部分上推薦使用聲音輸入。說到底,這里的輸入其實更加接近于迅速找到想看的視頻影像等操作模式。
Google最想改變的,就是電視機的“復雜性”。存在多個節目挑選和頻道輸入的電視機在日常使用中不停地切換則是家常便飯,然而現在還加入了IP基礎的節目播放。于是,Android TV也將致力于完美地整合電視機方面的多個輸入源,取締輸入切換或多個遙控器的使用方式,尋求一個更加簡單快捷的操作方法。事實上,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節目源切換的簡單化”的方向性上,竟與Google TV相同。只是這時作為切入口的卻是“搜索窗口”。Google TV在搜索節目名稱或演出者名稱時,會產生一個以并聯方式從EPG到IPTV、甚至是錄像節目中找出所要節目的哲理模式。雖然非常的概念化,但由此產生的文字輸入或“聯想類似對象物的搜索關鍵字”的做法卻并不怎么適合電視機的使用方法。Android TV中雖然采用了更加穩妥的路線,但OS方面已經整合為“憑借直播而不聯想更多源”的構架,由此有效地避免了電視機的復雜化。endprint

索尼、松下等以開始著手操作改革
Android TV所提倡的絕不是與電視機發展趨勢完全不同的方向,反而正是“極端王道”的做法。由于與過去的制作方法繼承和開發成本有關,于是現行銷售的大多數電視機在OS和運行平臺的構造上多有經典、古老的部分。所以出現了即使是高價產品,也會有運行緩慢的狀況。從電視機制造商今年的進展來看,已經可以窺見他們“誓將電視機朝某種方式或方向改變”的決心。雖然其中大多數是對應4K的產品,但關于其UI和智能電視機功能方面,相較于“因為是4K而改變”,不如說是“為了迎合4K而進行了投資,于是現階段就成為了準備其必要變化的發展時期”。例如索尼從這一次的產品開始,將在使用觸摸板的遙控器上搭載被稱為“節目查看”的功能。當用戶在觸控板遙控器的“Home鍵”滑動時,即便是在電視節目的觀賞中,也會在屏幕畫面的下方出現1條清單以顯示現在的推薦節目、錄制好的節目、YouTube等信息。也就是說在欣賞現在節目的同時,也能找到“其他有趣的節目”。尤其是在日本地區,LAN網絡內的錄制設備和通過USB連接電視機而錄制到HDD里的節目,不會因儀器設備的不同而無法識別,而是可以憑借并列的形式展現出來。
對于采用這樣的UI設計,BRAVIA表示“客戶不會想要在電視機上使用智能手機上一樣的圖標操作。他們更希望在觀賞電視節目時就可以尋找其他東西,并且還不會全屏遮擋住正在播放的內容。此外,用戶也好像并沒有太多地在意究竟看到的是地上數字播放,還是BS,或是網絡播放。”感覺是不是在哪里聽到過類似的話呢?雖然實際裝配使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這與Google在Android TV上所期望實現的內容非常地相似。現在,松下在自家的電視機中將聲音輸入作為了功能的重心。對于這樣做的理由,松下做了如下的說明:“無論是錄制節目還是網絡視頻,電視機上可以利用的內容得到了量的發展和增加。雖然我們也曾討論過利用手勢等指示位置來獲取用戶想要的內容等方法,但是在檢索什么樣的內容存在于什么樣的地方時,現狀來講果然還是輸入聲音才是最佳的選擇。”然松下在電視機畫面上提供的是傳統型的節目內容檢索功能,但在不區分節目類別的檢索方式層面來講,已經是完成了傳統型電視機向前發展更進一步的操作體系。該公司將這樣的要素稱呼為“Life+Screen”。同時,松下公司內部在與公司內其他家電設備的連用性上,上述要素也成為了必要的部分。這樣一來,活用聲音輸入遙控器后,操作就會變得異常簡單,而這樣的做法也獲得并不習慣IT的高齡人群的高度評價。更重要的是,Android TV在重視聲音輸入方面與松下的做法有著極為相似之處。
Web OS和Firefox OS,另外的可能
我們可以看到索尼和松下相繼更換了電視機上的OS,索尼將使用Android,松下將使用Firefox OS,LG電子更是提早一步將電視機OS更換為了“webOS”。其目的也和索尼與松下一樣,“完成快速使用大量視頻內容的UI”和“整備APP開發環境”。這樣的嘗試提升了電視機的商品性,但是是否能得到消費者的支持,仍未有答案可以解惑。這是由于消費者也很有可能會選擇“電視僅作為簡單的顯示屏就好,不需要內部功能”的路線。事實上,自2010年后所推出的“智能電視機APP路線”也確實沒有獲得太好的發展。因此,作為針對&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不僅是單純的多功能化,而是“改善操作性”自然就成為了重點。然而,引入現代化的OS就等于改善操作性了嗎?這樣簡單地下定論還為時過早。因為實際裝配的操作體系是否真的能讓大眾接納,又是另一個問題所在了。并且,據說在Android TV中,制造商是被禁止自我定義基本UI程序的,那么,在與其他公司的差距上來說,這一部分就有可能成為負值。這一次剛引入全新操作性的索尼,將怎樣把自身的功能與Android TV的“來自Google的束縛”并存,說到底,索尼與Google的想法究竟是否完全一致?這些都是尚未得知的。非“多功能化”而是“改善操作性”這一點上,也對于避免電視機和IT設備的“不協調性”上有著重要意義。
智能電視機的問題點在于電視機與IT設備在商品壽命上的差距。電視機平均可以使用7年至8年的時間,但是智能手機等IT設備也就2年左右,后者的進化速度更快。當電視機搭載智能系統機能時,2年后也會變得“陳舊”。“你的電視機不能運行這個程序”,當聽到這樣的話時還是會很掃興。但是,如果在UI中使用智能系統機能時,商品壽命問題就會變小,這是因為操作的快速&舒適通常情況下都存在一定的價值。面向智能電視機所使用的SoC能力提升,也就容易搭載更高速的UI,這也會成為自然而然的趨勢。說了這么多,如果想要實現上述狀況,那么在電視機上的“為UI建設而花費必要的成本”的想法必須徹底,即使說必須下定決心才行。盡管筆者認為在導入、更換OS后,這一部分的改造、重建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將電視機聯入網絡”的優勢與“操作歷史記錄”的現實
另一方面,電視機的智能化有一個根本上的問題。“將電視機聯入網絡”尚未確立。雜志的讀者不進行網絡聯入的用戶很少,而當宏觀消費者整體時才發現其實還要少。東芝自6月10日起在日本地區開始了自家公司電視機“REGZA”的服務“TimeOn”中,與T Point?Japan合作并開始了名為“積攢T Point吧!”的服務。東芝表示:“對于更喜愛輕松便捷的人們而言,當電視機連接到網絡,電視機也就成為了與日常產生了聯系的構造,如果不讓用戶每天都接觸到電視機,不去創造一個每天都能觀看電視機的機會,那么電視機的價值也就不會那么高了。讓用戶連接到網絡,每天都需要使用到電視機這樣的優勢,于是就有了累計積分的要素和可能性以及優越性”。
對于如果是喜歡電視機且IT適應力較高的人們而言,將電視機連接到網絡的門檻就會很低。可是,對于非上述人員而言,“連接網絡”的理由就不見得那么強烈了。因此,在這里使用“T Point”所持有的價值,讓電視機在連接到網絡后有了實際的意義和好處,也就成為了東芝在這一次電視機展開中的作戰策略。雖然“積攢T Point吧!”在對應TimeOn的所有REGZA上都能使用,但高端版本的“Z9X”卻不行,反而是配合了普及版本的“G9”發售進行了準備。當然,這也是希望能將上述的目標策略向選擇“G9”的用戶群實現推廣。事實上,這樣的配搭在IT習慣者的用戶群中并沒有獲得太好的評價,很多人會擔心“電視機與T Point結合后,個人信息的使用范圍是不是又得到了擴大”。對于私人信息而言,電視機是最后一條防線。當運營商取得了用戶每天看多長時間的電視、看怎樣的頻道、在節目到了什么地步時更換頻道等等的信息時,那么電視機在市場定位上的價值將不可限量。可是,從結論而言,這樣的擔心也只是擔心而已。東芝表示:“如果不將T Point聯入電視機,在使用也沒有任何關系,而就算聯入,電視機上的操作信息等也絕對不會提供出去。”關于智能電視機的討論,最容易出現的是“電視機聯入網絡后產生的巨大價值”、“Web會變得像市場定位工具一樣,在電視機上的操作歷史記錄將會產生巨大價值”等話題。雖然這些都是事實,但實際要活用這些電視商機時,就必須在那之前越過“讓用戶聯入網絡”、“找到商機價值”這些門檻才行。東芝將Web基礎功能引入電視機中,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會比其他公司更早地實踐并積累經驗。由此,東芝也會比其他公司早一步直面“智能電視機持有的現實性課題”。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