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年
時間的腳步才一跨入臘月,街頭巷尾便開始彌漫一種濃烈的年味了。
無論是城里還是農家,都會在這些日子里將一年辛勞的收獲與喜悅晾曬在墻上,也掛在臉上。大家開始置辦年貨,雖然現在早已不是物資匱乏的年代了,但是家里的老人們還是會習慣這樣張羅著,特別是那些掛在門前的咸貨更是散發著豐足的臘味,在他們看來,這個傳統習俗是一定不能丟失的。特別是農村的趕集或者廟會的時候,更有人早早地開始準備春聯了,只要一開始有人寫春聯,那紅通通的對聯和飽滿的福字便把人吸引過來,很快便會圍上來許多人,這大約是我們中國人年關一道最為動人的風景。多年來,這樣的風景一直在我的心頭搖曳,每到春節,我都會寫春聯貼春聯,當然也會給鄰居與朋友寫一些春聯,而且還多次參與了省市組織的一些送春聯下鄉的活動,這對一個多年來堅持與傳統筆墨相廝磨的人來說,多少還算是有些風雅與愜意的快事!
記得去年,我們到火車站為旅客書寫春聯,當我們書寫的桌子才一鋪開,紅紙剛放到桌上,那些眼尖的旅客便迅速圍攏過來,畢竟,火車站南來北往的過客實在太多,如果晚一步,可能就沒有了機會。開始,有的人問需要多少錢,當得知這是我們南京書法家的公益活動時,他們直夸南京這座城市有文化,夸南京的書法家有風度,畢竟,南京這座城市的書法家在那些懂些書法的人心中,還是別有一分儒雅與風度的。于是,他們放下鼓鼓的行李,靜靜地等待我們書寫,有的會選擇一些喜慶的內容,有的還會和書法家聊一些關于書法的話題,剎那間,書法讓陌生人彼此間多了一分默契與真誠,書法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溫暖,這是書法的魅力,其實更是中國文化的魅力哩!我們參加活動的幾位書法家,都是不停地揮寫,雖然天寒地凍,大家卻熱情高漲,直到我們腰酸背痛地把帶去的紅紙全部寫完,那些旅客才戀戀不舍地散去。
不久前,我有幸參與了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與省里多位名書法家一起到鎮江,與鎮江的書法家交流,與基層的書法愛好者結成對子,交流切磋;同時到基層社區為大家送福字,雖然時間還沒有真正進入臘月,但大家為百姓送福的熱情卻已經開始涌動了。當有的人得知我們這次來的都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時,甚至有人會準備一些宣紙,請我們留一些墨寶,大家也都一一滿足。在句容的華陽新村社區,我們人還沒有到,附近的百姓就開始等候了,他們一邊聊著家常一邊等,在他們的笑臉上,似乎有一種心底里漾出的幸福。所以,我們一到,來不及喝一口溫熱的茶水,大家就蘸墨寫開了,幾個小時后,不但我們帶去的紅紙寫完了,就連社區準備的紅紙也都寫完了,后來的人有的沒有得到,這讓我們覺得有些遺憾,那紅紅火火的中國紅是多么讓人期待啊!對于百姓的那股熱情,我想,大家為什么這么歡迎呢?一位老鄉說:“以前過年,沒有人來寫,只好買一些印刷的對聯貼在門上,雖然顏色鮮艷,但總少了些手寫的親切,沒有那種墨氣淋漓的生動與活氣?!焙荛L的時間里,我一直留心人家門上的春聯,發現有的人對于這種事已經無可奈何地淡漠了,甚至,買來的對聯上下聯貼反了也不知道。其實,這不怪他們,因為他們的身邊已經很難找到一手像樣的好字,傳統的詩詞楹聯文化與百姓的生活更是漸行漸遠。但現在不同了,人們的生活好了,隨著學習詩詞書法這些傳統文化的人增多,人們的審美水平提高了,所以,對那些貌似簡單的福字也變得講究起來,也許,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復蘇的一個春消息吧。想到這些,我的心底便開始有些暖意了,回來的路上,我還煞有介事地寫了一首小詩:
國泰民安冰雪融,
鄉鄰臉上漾春風。
我甘蘸墨天天寫,
心愿家家福字紅。
我想,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再去寫春聯送福字,飽蘸濃情,讓那一縷墨香飄蕩在將來的醉人春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