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注重收集相關文件資料,做到審核依據有痕跡。每項審核工作開始前,均指定人員分類整理與審核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審核依據,并將收集的文件資料匯編成人手一冊,積極組織開展學習交流,做到對審核注意事項的真學、真懂,遇有新文件出臺時及時補充更新,確保審核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步,注重總結完善審核要點,做到審核方法有痕跡。針對每項審查審核事項,注重結合文件資料中明確的審核重點、難點等規定內容制定出易于操作的審核要點,并認真吸取每年審核實踐中發現的新情況、新案例,不斷充實完善審核要點,做到審核方法留有痕跡,不因人員變化而變化,不斷提高審核方法的規范性、有效性,保證不同審核人員審核時的原則、方法、要點一致。
第三步,注重及時撰寫審核記錄,做到審核過程有痕跡。審核中,除要求審核人員按照要求撰寫工作底稿、檢查報告等規定材料外,還要求審核人員及時撰寫審核記錄,詳細記錄審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如相關單位及審核事項的基本情況、數據來源、認定依據、審核結果等,并要求及時將每年已核查單位的相關信息錄入監管臺賬,保證審核過程可追溯,確保每年開展的審核工作不重、不漏、不偏。
第四步,注重編制工作登記冊,做到審核檔案有痕跡。按照制定實施的主辦人制度,每項審核工作結束后,相關審核人員應及時編制工作登記冊,詳細記錄各審核事項主辦人姓名、檢查組成員、檢查關鍵節點、檔案歸檔時間及處理決定落實情況等內容。工作登記冊后還附有檔案管理員簽字的資料移交清單,以便后期查詢調閱。工作登記冊編制完成后交由處室負責人管理,處室負責人根據各審核事項狀態督促主辦人及時完成工作,定期追蹤處理處罰決定的整改落實情況等。
(楊雯鈞 鄧 露)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和財政監督轉型及構建嵌入業務流程的財政支出監督機制的要求,近日湖南省衡陽市印發了2015年財政監督工作要點,明確要求突出七項工作重點,健全四項工作機制,以確保全市財政監督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一是抓好重大財政政策落實和專項資金管理情況監督。全面梳理該市各項重大財政政策和專項資金,結合社會關注熱點,重點聚焦涉及民生和經濟發展領域的財政政策及專項資金的實施和落實。二是抓好預算管理和重大項目管理情況監督。在全面了解“四本預算”基礎上,重點聚焦公共財政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選擇部分預算主管部門開展預算管理和重大項目管理情況監督。三是抓好政府采購管理情況監督。在全面了解政府采購相關法律、制度、政策的基礎上,對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行為開展監督檢查。四是抓好非稅收入管理情況監督。在全面了解非稅收入管理體制、管理現狀、規模種類的基礎上,對執收主體非稅收入征繳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體制機制運行中突出的問題和隱患,提出管理建議。五是抓好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根據湖南省財政廳要求,結合衡陽市實際,圍繞重點行業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同時根據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健全會計制度的要求,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開展檢查。六是抓好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根據《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辦法》(財政部令第58號)和衡陽市財政局有關內部監督的工作要求,重點圍繞預算、財務、資產、政府采購以及內部控制等情況進行檢查。七是抓好基層工作指導。推動各縣市區進一步加強財政監督力量,建立健全專職監督機構,充實監督隊伍,完善監督機制,轉變監督理念。
此外,該縣還以進一步深化財政監督工作為目標,不斷創新和提升監督理念;以培養財政監督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重點加強財政監督干部綜合能力建設;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機制、項目負責制、信息收集管理機制等,不斷完善監督體系機制;以“制度科技”為手段,充分運用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為財政監督選案、監控、檢查、整改提供信息支持,加快信息網絡建設。
(鄒祥利)
為加強鄉鎮村級黨組織建設,規范村級財務管理,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2015年1月下旬,湖南省通道縣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紀委、財政局等單位組成7個小組,每個小組5 人,分別對全縣21個鄉鎮242個行政村進行村級運轉經費考核檢查,結合當前鄉鎮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履行職責述前考核一并進行。檢查結果將作為鄉鎮考核評比的重要依據。
這次考核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經費保障方面。包括考核村級運轉經費標準在6萬元以上、鄉鎮社區8萬元以上、縣級城區社區15萬元以上的,鄉鎮是否撥付到位,村級運轉經費的使用是否符合開支范圍,村支兩委干部工資報酬是否及時發放到位;抽查離職老干部補貼發放到位情況,未發放到位以及變相發放的每發現一次扣1分;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等。二是硬件設施方面。包括鄉鎮機關六小一中心(小套房、小食堂、小廁所、小浴室、小圖書室、小運動場所和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三是組織活動方面,包括“四議兩公開”(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要求一季度一次的村級財務公開、村務公開和黨務公開,主要涉及農村低保、惠民資金發放等。四是隊伍建設方面。五是制度機制方面等。
(鄭良木)
2014年,江西省宜春市各級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財政監督檢查職能,以專項檢查、會計監督和內部監督為切入點,以規范民生資金管理使用為重點,積極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全市重點檢查1374 戶,查出違規、違紀問題金額46460.23萬元,查補財政收入2961.2萬元、追繳財政資金6820.32萬元。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依法進行了處理處罰,責成被查單位抓好整改落實,并通過約談、通報、移送相關部門處理等多種形式,督促被查單位加強管理、完善制度,全市財政監督工作在嚴肅財經紀律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開展對元旦春節期間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培訓及檢查評比達標活動等經費支出開展專項檢查。市、縣兩級組織紀檢、監察、財政、審計成立了23個檢查組,對172個單位開展檢查,檢查發現的問題有:個別單位公車維修未在指定點或未履行政府采購程序,個別單位存在違規發放加班補助、交通費的問題,單位列支公務接待費時無派出單位公函和接待清單,也無點菜清單、單位派餐單和陪客人數附件等,檢查糾正違規資金307.62萬元。
二是開展會計監督檢查及財務大檢查暨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收入檢查。全市共抽調了167 人對417個單位進行了重點檢查,糾正違規問題金額1.8億元,追繳財政資金3553萬元。
三是開展民生資金監督檢查。全市共2131個單位開展了民生資金自查自糾,自查資金總額239551.64萬元,自查涉及違規單位共274個,自查糾正違規資金11123.18萬元。重點抽查發現涉及違規單位40個,重點抽查發現違規資金處理共計1508.35萬元。
四是開展“小金庫”及三公經費專項治理。對應列入而未列入規定賬戶、賬簿的各項資金及其形成的資產,以及套取會議費、培訓費和出國(境)費用等設立“小金庫”問題進行清理檢查。全市共有2069 家單位參與嚴肅財經紀律和治理“小金庫”自查。經檢查,發現“小金庫”31個,共565.2萬元,依法收繳資金426.35萬元。
五是開展財政內部監督檢查。為確保財政干部和財政資金“兩個安全”,按照《宜春市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實施辦法》要求,宜春市財政局抽調了10名工作人員,由正科長帶隊,對預算科、國庫科、秘書科、政府采購辦等10個局機關內設科室和下屬單位進行了內部監督。
六是開展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建設和管理使用情況檢查。宜春市財政局從縣(市、區)財政局及局機關共抽調24人組成6個檢查組,對10個縣(市、區)及市本級2013年至2014年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等11 類財政專項資金進行了重點檢查,檢查糾正違規資金4814.85萬元。
(歐中余)
自2011年云南省富源縣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和啟動“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管理模式實施方案運行以來,該縣把城鄉醫療救助作為保障民生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不斷完善資助城鄉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參合參保”和對困難群眾直接施救相結合的醫療救助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狠抓政策宣傳、嚴格審核把關、加強資金監管等措施,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住院治病的籌資壓力,提高了救助效果,為困難群眾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該縣在城鄉醫療救助審批過程中嚴把三關,對城鄉醫療救助資金實行“三專一封閉”管理,即資金專戶管理、資金專人管理、財務專賬核算、資金封閉運行,從而杜絕了克扣、截留等違紀行為的發生。醫療救助資金的投入,有效緩解了群眾“因病致殘”、“因病返貧”和特困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切實使重病貧困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去年該縣共為78675 人實施醫療救助,醫療救助資金達1050萬元,其中:為3788 人特困人員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580萬元;為20418 人城鎮居民代繳醫療保險基金143萬元;為“五保孤兒”、低保、城鄉特困對象44102 戶54469 人繳新農合參合資金327萬元。
(張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