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華
“互聯網+”時代的少兒繪本營銷
劉小華
“互聯網+”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一環,出版行業的營銷和推廣也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微博、微信、有聲電臺等,作為新的宣傳和營銷陣地,它們的作用或已經顯現或在逐步顯現,而對其的組合應用必將成為出版社的共同選擇。少兒繪本圖書的受眾特點決定了“互聯網+”營銷模式的有的放矢,少兒繪本出版單位只有占據這些陣地,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
“互聯網+”;微博;微信;有聲電臺;繪本營銷
[作 者]劉小華,碩士,現代教育出版社。
隨著互聯網的推廣與普及,網絡營銷在出版社的營銷活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網絡營銷比起傳統的實體書店、紙媒的營銷顯示出了自身的優勢,其和傳統營銷的一個不同點是,網絡營銷面對的是直接的客戶群體,這個群體了解并熟悉網絡的規則,他們的購書渠道主要來自網店。所以怎樣吸引這些客戶的眼球,博得他們的關注是網絡營銷人員首先要做的。除了當當、亞馬遜、京東三大傳統電商和天貓商城、博庫圖書等后起之秀成為各出版社的必爭之地外,前后興起的幾種新媒體形式也在少兒繪本的營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重點介紹微信和有聲電臺這兩種宣傳和傳播媒介。
微博讓我們見識到了網絡大V超高的影響力。許多繪本作家、出版社、文化公司還有童書館都曾利用微博,要么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要么向讀者推薦新書,要么加深讀者對圖書的印象。這個時代是缺少權威的時代,也因此很多公眾人物就自然地成為權威,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成為別人模仿和追隨的對象,例如微博女王姚晨曾經在自己的微博中引用過某本書中的一段話,結果那本書的影響力和搜索率一度成為熱點。雖然現在微博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關注度較以往有明顯的下降,但是,“粉絲”效應仍然不能忽視,那些重要信息的發布往往將微博作為首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百度百科對“微信”的解釋如下:微信是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
微信和微博比起來更方便,私密性更強,傳播的速度更快,所以它的橫空出世讓曾經名噪一時的微博漸漸式微,微博甚至代替打電話、發信息成為人們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微信營銷的典型案例是柴靜的《穹頂之下》,視頻出來短短幾天就刷爆朋友圈,甚至成為一段時間的公眾話題,成為街頭巷尾聚焦的熱點。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微信推薦的文章不能太長,文字不能太多,要圖文并茂,最好以圖為主,尤其是繪本的宣傳,這樣忙碌的讀者才能有耐心看完。
微信的擴散與傳播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微信個人賬戶的朋友圈基本是熟人和朋友,是以信任建立起來的一個小的社群,微信里質量較好、能夠引起共鳴的文章比較容易獲得大家的點贊和分享,這樣朋友圈的擴散效應是很明顯的。而微信公眾賬戶更是傳播理念、宣傳自己的重要陣地。現在很多出版社都意識到了微信的這種作用,所以普遍建立了自己的公眾賬戶。當然,目前大部分出版社的公眾賬戶還是以宣傳、發布新書等為主,并沒有將圖書的銷售作為目的。但是,有些童書推薦人、童書媽媽公眾賬戶的圖書銷售量是相當可觀的,2013年7月份開通的“童書出版媽媽三川玲”的微信公眾號,“但凡進入童書媽媽市集的圖書都達到3個月1000冊以上的銷量,最高的可以在一個月有上萬套銷量。一部分圖書是同期3大電商銷量的總和”。可見,微信營銷的潛力是巨大的。“社群經營成功的首要先決條件,是有意愿,必要條件則是有能力為社群提供服務和價值。”所以,原創的有價值的文章就成為公眾賬戶能否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條件。仔細研究這些童書媽媽、童書閱讀推廣人微信公眾賬號的文章,我們會發現,除了傳統的圖書信息介紹、宣傳推廣外,能引起家長共鳴、給家長以教育引導的原創文章占據了很大的位置,赤裸裸的、自吹自擂式的宣傳并不能引起廣大家長的共鳴和購買欲望,將方法、理念、知識等融合在一起的軟廣告更能深入人心,這也是傳統出版社應該引以為鑒的地方。
在這個快餐文化占據大眾文化消費主要方式的時代,人們在閑暇時間、在地鐵公交等車的間隙、在冗長的上班路上,更愿意通過手機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朋友圈現已成為許多年輕人了解各方面信息的重要窗口,刷屏甚至成為某些人的習慣。出版社要利用好這個契機,將自己的圖書最大限度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即使不能形成現時有效的購買,也能起到宣傳推廣的作用。如果能得到更多的轉發的話,潛在客戶的數量會大大增加,這些客戶也許哪一天就會變成真實的讀者。所以,出版社尤其是剛涉及微信營銷的出版社,不要因為一時的收效不明顯而放棄,要積流成河、積石成山,慢慢做起;而且內容和形式上一定要創新,頁面做得要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和閱讀欲,這樣才能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購買力。
手機上網的大量普及,使得手機移動閱讀成為很多青年人閱讀的主要方式,但手機閱讀比傳統的紙質閱讀、電腦閱讀更傷眼睛。所以,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為了放松心情的同時又能增長知識,很多會選擇有聲讀物來聽,就像以前我們小時候聽的評書一樣。現在的80后普遍做了家長,他們思路開放,一般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明白給孩子讀故事、講故事對于孩子的重要性,一個家庭,講故事的角色一般都是由母親承擔的,而現在的母親大多是職業婦女,白天她們要在職場打拼,快節奏的職場生活和回家以后瑣事繁多有時會讓睡前講故事的悠閑時光變成奢侈,于是,很多有聲睡前故事成為繁忙家長的選擇。例如,“凱叔講故事”“王老師說故事”“小雨姐姐講故事”……各種講故事的有聲電臺應運而生。這些節目雖然比不上父母親自講故事給孩子聽的那種親密感,但是這些節目的主持人大多科班出身,他們本身要么是電視主持人,要么是電臺主持人,有著美好悅耳的聲線,講故事時的語氣拿捏得很到位,這也是這些節目能獲得家長和小朋友喜歡的原因之所在。而且,這些節目大多附有點播的功能,可以將小朋友喜歡的圖書講給他們聽,這樣針對性就得到了提高。這種有聲電臺對繪本的宣傳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大部分的有聲電臺目前是公益性質的,還處于打品牌的初創階段,它們需要好的繪本故事作為電臺成長的基石,而出版社也需要這樣的平臺將自己的圖書傳播給更多的家長和小朋友,所以,和有聲電臺的合作對于出版社和電臺來說是雙贏的。隨著有聲電臺市場的擴大和知名度、品牌度、受眾數量的提升,后期可能會將賣書作為創收模式之一,這樣的話,出版社的圖書銷售渠道又多了一個,就可以將好書傳遞給更多的讀者,讓更多的讀者得到好書的熏陶。
除了以上幾種新興的宣傳模式和陣地,優酷土豆網、百度貼吧、騰訊少兒、新浪育兒、父母網、天涯社區、爸媽網、寶寶樹等媒介也是少兒繪本宣傳的重要陣地。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少兒繪本圖書市場中站穩腳跟,除了圖書本身過硬的繪畫、與圖畫結合得天衣無縫的故事、考慮孩子閱讀習慣的裝幀印刷工藝這些硬件要求外,宣傳的作用有時甚至會超過圖書本身。“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這個視覺轟炸、信息更替頻繁的時代,人們的專注力明顯降低,只有抓住各種時機做好推銷,才不會讓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凝結著眾多人汗水的圖書被書店、網店等渠道束之高閣、還沒打仗就陣亡在出征的路上。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計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在“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下,相信少兒繪本的營銷還會出現新的模式,作為少兒圖書編輯,我們只有適應市場,創造市場,才能在這個以互聯網為創新點的時代不被前進的滾滾大潮淘汰。
[1]孫玨.童書社群經營實用指南[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5-20.